陳誌洪:資產證券化和產品標準化將成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大勢所趨。未來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將從“渠道為王”的粗放式發展,逐步轉向以金融創新、產品設計和開發為主導的競爭。
2012年三季度以來,[香港 BVI 離岸公司注冊服務] 相關監管部門密集地出台了一係列“新政”,允許基金、保險、券商等金融機構,開展與信托公司同質化的資產管理業務。對這些非信托金融機構的管製放鬆,業內人士解讀為中國正逐步進入到“泛資產管理時代”。
全麵競爭時代正在來臨
“泛資產管理時代”下,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將隨著經濟發展轉型、金融管製放鬆而麵臨一場更為深入的變革,經營方式將朝著多元化、混業化的方向發展,各金融機構全麵競爭的時代正在來臨。
首先,“新政”降低了基金管理公司專戶理財業務資格準入門檻,擴大專戶產品的投資範圍。例如,基金管理公司“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可投資非上市公司股權、債權類資產、收益權類資產,這意味著基金管理公司可通過設立專業子公司,進軍實業投資領域。
其次,“新政”進一步擴大了保險資金可投資的品種和範圍,投資品種擴展至收益類、權益類、貨幣市場類、不動產基金、銀行理財產品、信貸資產、信托計劃等領域,幾乎涉及了金融投資的各個領域;采取信托的結構開展保險資金債權投資計劃和不動產投資計劃,使保險資金無須再借助信托公司的通道。
此外,針對證券公司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適度擴大投資範圍和運用方式。對於為單一客戶的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完全放開其投資範圍;針對客戶特定目的而開展的專項資產管理業務(主要是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則允許設立綜合性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最後,允許私募基金管理機構采取信托型法律結構,拓寬其投資範圍於未上市企業股權和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其他資產,實際上賦予了私募基金管理機構以專業領域私募信托業務經營的牌照。
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有如硬幣的正反麵,具有緊密的聯係:資產管理的“募、投、管、控”環節中,募資首當其衝;而財富管理業務正是為客戶尋找合適的投資渠道和理財產品。資產管理領域的全方位競爭產業格局,將對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可以預見,“泛資產管理時代下”,中國財富管理行業重構和商業模式再造將成必然。
資產證券化和產品標準化是大勢所趨
隨著“泛資產管理時代”下競爭格局的變遷,中國財富管理產業鏈和價值鏈麵臨重構,各類資源將被重新整合。目前市場中各類金融及非金融機構的財富管理業務將在更大的廣度和深度上展開競爭。
首先,財富管理的商業模式,本質上是一種平台經濟。不能把財富管理看成資產管理產業鏈的縱向延伸,更不能簡單地把理財服務等同於產品銷售。與財富管理相關的 “金融超市”、“產品線”等概念,都強調以多樣化的產品來滿足投資者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隨著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競爭的加劇,以信托公司為代表的部分金融機構原有的製度紅利將逐步失去。金融機構主動型資產管理業務比重的逐步上升過程中,資產管理風險也將逐步凸現。信托業“剛性兌付”的潛規則將逐步被市場所淘汰和終結。客戶在接受風險教育的同時,會充分意識到專業性投資分析、風險評估和個性化理財服務的必要。財富管理業務需與資產管理業務保持相對獨立,從而維護其中立性立場。此外,市場會催生包括風險評級、投資監管等眾多圍繞財富管理業務相關且獨立第四方、第五方等服務機構和業態。
其次,資產證券化和產品標準化將成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大勢所趨。未來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將從“渠道為王”的粗放式發展,逐步轉向以金融創新、產品設計和開發為主導的競爭,任何無視風險的盲目擴張必然會受到挑戰。隨著理財市場更多的行業監管和規範,簡單的資金池模式難以被持續複製。通過運用各種現代金融工程手段,對各類投資資產進行風險切割、分解,並組合成各類標準化金融投資產品和豐富的產品線,如TOT、FOT、FOF等,以滿足客戶多樣化的投資組合和流動性需求。這些產品設計和創新工作,都需要專業化的研究、設計、開發能力和較強的品牌號召力。
財富管理服務應包括廣泛的市場觀察、專業的產品篩選、深入的投資分析、獨立的產品評級等工作,並將這些植入金融產品的設計,從而在產品的廣度和深度上滿足各類投資者的需求。因此,無論是正規的金融機構,還是目前方興未艾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都將逐步走向以品牌、研究、設計為核心的競爭。而財富管理機構的核心價值,則在於通過包括獨立研究、產品精選、理財規劃和客戶服務在內的整套體係,建立一個專業化財富管理服務平台。
財富管理業務的本質,是以理財規劃師和客戶經理為紐帶的客戶關係管理。招商銀行和貝恩管理顧問公司聯合發布的《2011年中國財富報告》表明,在選擇理財機構時,57%的受訪者將“服務和銷售人員能力和專業素質”作為首選。擁有專業、穩定的理財規劃師團隊和客服團隊,是未來財富管理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核心要素。目前中國的理財從業人員,相當一部分缺乏專業化知識背景和獨立風險辨析能力。因此,雖然現在我國已經有包括理財規劃師、CFA、FRM等諸多從業認證和專業培訓體係,但行業人才缺口依然較大,從業經驗和專業化能力不足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麵向高淨值客戶的全方位財富管理服務,不僅限於幫助客戶選擇合適的金融投資產品,有著更為豐富的內容和內涵。財富管理的基礎是提供包括銀行、信托、基金、保險、期貨、私募股權等多樣化投資和金融產品的資產組合方案,對投資的風險和收益進行綜合考慮和合理配置,以滿足服務客戶個性化投資需求,實現“理性投資,合理增值”;全方位的財富管理服務,則應結合家庭構成、收入與支出情況乃至個人的職業發展等,對家庭資產進行全麵的流動性管理;超高淨值客戶群體更需要在不動產購置、財產保險、退休及養老計劃、出國留學、移民計劃等方麵的專業化增值服務。
最後,[杭州香港公司注冊,義烏注冊外資公服務]需逐步完善針對財富管理行業的監管製度。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完善,對包括證券、保險、銀行和信托等金融領域已經建立了較為全麵的監管體係,但對理財市場的監管和規範則相對空缺。隨著“泛資產管理時代”下各資產管理業務的相互交叉、融合,財富管理行業的參與主體、監管方式、信息披露、風險揭示等行業規範有待明確,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規範化操作,以及投資者教育與保護等工作也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