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四季度在亞洲召開了眾多行業會議。[美國公司類型]今年的會議受到這一事實的推動:資產管理公司對亞洲地區的興趣日益增強。該領域機構希望把觸角伸進這個被視為快速增長的市場。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很多資產管理公司在本土市場的現狀,本土市場上有限的增長機會正促使企業考慮在海外擴張。盡管每場會議都有著各自的焦點,但也出現了若幹共同主題。現在的流動是雙向的。歐洲和美國公司繼續尋求進軍亞洲市場,而現在一些亞洲公司也越來越希望實現業務國際化並向海外轉移。
中國內地資產管理公司就是一個例子。這些公司抓住了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新規帶來的機會。RQFII讓中國內地企業的子公司得以利用境外對中國內地人民幣證券的需求。
11月初媒體報道稱,RQFII額度將在目前700億元人民幣 (合110億美元)的基礎上增加2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建立這一機製旨在允許境外投資者把離岸人民幣資金投資於中國內地資產。迄今為止,RQFII機製的參與者一直被限定在中國內地企業的子公司,在中國基金管理行業麵對國內投資者對股市興趣寥寥的困境之際,這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機會。
境外人民幣存款規模不斷擴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貿易結算。而個人也在建立人民幣頭寸,以利用較高的存款利率,並作為對衝美元疲軟的一種手段。由於人民幣資產投資渠道匱乏,海外累積的人民幣資金幾乎肯定會有一部分被配置到這些RQFII產品中,盡管目前內地股市低迷——11月期間上海股市曾觸及近4年低點,接近10年前首次觸及的水平。同時,現有的投資中國內地、由內地管理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已經能夠利用RQFII額度提供以港幣交易的產品。這鼓勵了來自一些機構投資者的更多資金流,它們要麽無法持有人民幣計價資產,要麽是不放心這麽做。這也給在該地區提供ETF產品的知名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帶來了切實的競爭。
然而,這些RQFII帶來的資金流,將不足以在短期內支撐中國內地資產管理公司實施重大的國際擴張戰略。要讓這種戰略能夠實施,還需要國際投資者對投資中國有更廣泛的認同。考慮到這一點,中國基金管理公司一直在探索可能的戰略結盟和合作機會,以利於在國際上銷售產品,並顯示它們在管理內地投資方麵具有上佳的資格。這與過去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在過去一直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尋求合作者,以求利用中國基金管理市場的機會。
日本基金管理公司的處境則不那麽令人豔羨。與中國情況類似,日本基金公司也麵臨國內增長機會匱乏的問題。它們采取的海外擴張戰略包括派遣團隊到新加坡或香港駐紮。然而,不同於中國基金公司的是,日本基金公司國內業務麵臨的挑戰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並且根深蒂固。對機構客戶收取的費用偏低,零售投資者興趣不足,日本機構股權管理需求向指數型產品轉移,這幾點綜合起來,導致日本基金公司在國內市場上已沒有多少機會可以采取積極管理策略。國際投資者對日本股票的需求長期以來呈下滑趨勢。
日本零售投資者繼續偏重於分紅型基金,[注冊美國公司好處]8月份他們從國內股票型基金淨撤出20億美元資金。所謂的“雙層”基金仍然熱銷,盡管已不如鼎盛時期。這類基金把投資高息貨幣策略和杠杆及對衝策略結合起來,並定期發放高額紅利。在投資者對此類基金產品的需求出現放緩的情況下,日本股票型基金不太可能恢複往昔盛況。已經有人開始猜測,日本大選後上台的新政府將推行弱勢日元政策,這將重新激起市場對“雙層”基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