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內(nei) 財富積累不過短短30年,但相關(guan)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中國擁有1000萬(wan) 資產(chan) 以上的富豪有109萬(wan) 人;其中億(yi) 萬(wan) 富豪人數已達6.7萬(wan) 人,比上一年增加2500人,漲幅3.7%;擁有資產(chan) 十億(yi) 以上的富豪大約有8300人,百億(yi) 富豪有300人,同比上升7%。但隨之而來的,是不斷出現的家族爭(zheng) 產(chan) 、兄弟鬩牆等豪門恩怨。這令國內(nei) 企業(ye) 家不得不在家族傳(chuan) 承的問題上深思熟慮—特別是在第一代企業(ye) 家日漸接近退休年齡,家族二代慢慢“浮出水麵”的當下。
具備良好教育背景的富二代,[在重慶注冊(ce) 香港公司服務]在事業(ye) 、生活品質的追求以及傳(chuan) 承的觀念上,都與(yu) 家族第一代創始人有著巨大的差別。無論是從(cong) 第一代到第二代的接力,還是第二代到第三代、第n代的傳(chuan) 承,家族二代掌門人都承擔著“承上啟下”的關(guan) 鍵角色。由新銳高端財經雜誌《CM華夏理財》和知名財經媒體(ti) 《華夏時報》共同舉(ju) 辦的“第八屆機構投資者年會(hui) 暨金蟬獎頒獎盛典”1月21日在北京舉(ju) 行。來自銀行、保險、券商、基金、第三方理財、家族財富管理、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等近百家機構投資者聚焦家族財富管理及跨境資產(chan) 配置。
會(hui) 議期間,華澳信托副總裁範華表示,國內(nei) 高淨值人群對財富保障和傳(chuan) 承的需求日益突出,尤其近幾年該類人群在投資理念上也更加成熟,其財富管理需求已經從(cong) 財富創造轉向財富保障和傳(chuan) 承。
《CM華夏理財》總編輯水皮也表示,2014年國內(nei) 的富裕階層通過跨境資產(chan) 配置來管理家族財富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wei) 多層次資本市場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財富管理行業(ye) 在未來的前景廣闊。財富傳(chuan) 承方案在已經過去的2014年,被金融界稱為(wei) 中國家族財富管理元年,隨著“接班潮”即將湧現,富豪階層越來越重視家族傳(chuan) 承,私人銀行、信托公司、第三方理財機構等也紛紛設立家族辦公室。
當年9月23日發布的胡潤中國富豪榜,讓家族傳(chuan) 承的緊迫感再次襲來。在統計的1271位上榜富豪中(上榜門檻為(wei) 20億(yi) 元人民幣),年齡在50歲以上的富豪數量達到971位,占比高達76%,這些即將麵臨(lin) 接班問題的富豪群體(ti) ,對於(yu) 家族財富保障、傳(chuan) 承有著越發強烈的需求。“高淨值人群在投資理念上這幾年更加成熟,希望明明白白地、穩健地投資和穩健地傳(chuan) 承,這就是我們(men) 經常會(hui) 對客戶解釋的財富管理。”範華坦言。與(yu) 此同時,中國富豪群體(ti) 的思路也在發生微妙變化。
第一個(ge) 方麵就是他們(men) 的個(ge) 性化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是有什麽(me) 就接受什麽(me) ,而是需要什麽(me) 你要提供什麽(me) ;第二個(ge) 變化是這個(ge) 群體(ti) 開始從(cong) 隻關(guan) 注能賺多少錢,轉向更重視保護好自己的財富和傳(chuan) 承給下一代。
水皮也指出,2014年國內(nei) 的富裕階層通過跨境資產(chan) 配置來管理家族財富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wei) 多層次資本市場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財富管理行業(ye) 在未來的前景廣闊。《CM華夏理財》創刊兩(liang) 年多來,一直關(guan) 注家族財富管理領域,目前已經和國內(nei) 外多家機構在家族財富管理領域建立了合作。
而根據權威的財富報告顯示,高淨值人群財富管理需求已經從(cong) 財富創造轉向財富保障,而且,已有30%的高淨值人群開始選擇跨境資產(chan) 配置;30%的人選擇家族信托,既包括境外的家族信托也包括本土的家族信托。“在穩健的財富管理階段要有穩健的財富創造、資產(chan) 配置和財富傳(chuan) 承理念。”一位受訪的業(ye) 內(nei) 人士不止一次強調。但不能忽視的是,財富是用風險來衡量的。從(cong) 某種層麵上來說,中國企業(ye) 家財富都蘊含一定的風險,主要來源於(yu) 公私不分、夫妻不分,這些甚至成為(wei) 一些財富積累過程中的原罪。是否能夠安全地隔離風險,甚至消化與(yu) 轉移風險才是衡量財富最關(guan) 鍵的因子。
所以在中國境內(nei) 做財富保全是不容易的,或者保全本身的風險就很高。如此,家族信托也正逐步中國化,一位資深理財師認為(wei) ,“信托公司回歸財富管理、信托本源業(ye) 務是轉型的必然選擇之一。”談及信托公司近年來的業(ye) 務轉型,受訪的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態度非常鮮明。事實上,隨著大資管時代的來臨(lin) ,信托行業(ye) 正在經曆轉型巨變。而不光是信托行業(ye) ,私人銀行也正積極準備迎接挑戰。北京銀行私人銀行副總經理聶俊峰坦言,“我們(men) 覺得人情才是本,每一個(ge) 客戶,每一個(ge) 家族背後都有很多不足為(wei) 外人道的故事,北京私人銀行做的就是尊重人性,要在琢磨人性參悟財富的同時,有一個(ge) 科學而合理的財富觀,可以讓這個(ge) 家族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曆久彌新。”
據記者了解,北京銀行私人銀行家族信托服務在2013年8月開展了第一單家族信托服務,同時也開展了家族信托對接終身壽險這樣一個(ge) 模式的創新,在去年3月份,與(yu) 北京信托成功辦理了在岸家族信托的先河。“這個(ge) 房產(chan) 的受托範圍可以是客戶的存量房產(chan) ,也可以是意向的房產(chan) 。可以實現客戶另外境外投資的需求。”聶俊峰表示。應該說,家族信托擴展的信心主要源於(yu) 巨大的財富市場增量。根據業(ye) 內(nei) 預測數據顯示,中國內(nei) 地可投資資產(chan) 規模1000萬(wan) 元以上的高淨值人群在2013年底就已經達到84萬(wan) 人,對應的財富規模將達到27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另外一重信心來自國際經驗,家族信托是在境外廣泛流行的家族資產(chan) 管理形式,大眾(zhong) 所熟知的洛克菲勒、杜邦等家族都借助家族信托使財富世代相傳(chuan) 。更進一步而言,“探索家族財富管理,為(wei) 客戶量身定製資產(chan) 管理方案”也是監管層鼓勵並有意推動的信托轉型方向之一。
製度掣肘出路同時保險行業(ye) 也蓄勢待發,保險金信托業(ye) 應運而生。新光海航人壽總經理助理黃建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險最簡單的概念是具備兩(liang) 個(ge) 功能,第一個(ge) 是風險移轉,就是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承擔。”同時保險第二個(ge) 功能就是做資產(chan) 保全,資產(chan) 保全最簡單的定義(yi) 就是保值,保險金並不會(hui) 根據市場波動有所減損,所以就衍生出保險金信托這樣的產(chan) 品。但在記者的采訪中,比較境內(nei) 外家族財富管理模式,除了資產(chan) 配置工具的差距之外,政策法律環境也是考量。
不可否認家族信托,在國外是家族財富傳(chuan) 承的主要工具,近年來逐漸受到國內(nei) 客戶的追捧,但受製於(yu) 製度的掣肘,家族信托在國內(nei) 步履蹣跚。一個(ge) 不能避免的現狀是,通常高端客戶除了貨幣現金外,還有大量房產(chan) 甚至企業(ye) 股權等。但土地隻有70年使用權,法律始終沒有明確規定附著於(yu) 其上的商品房該何去何從(cong) ;而股權更是作為(wei) 信托財產(chan) 登記,所以該類資產(chan) 也暫被擱置在家族信托之外。“由於(yu) 境內(nei) 的法律無法處理這些問題,所以很多高淨值人士紛紛出海。”業(ye) 內(nei) 人士坦言。
據了解,國內(nei) 《信托法》[在西安注冊(ce) 香港公司服務]中對納入信托的財產(chan) 尚未明確財產(chan) 所有權變更問題,由信托持有,以及由信托轉移至信托受益人名下等方麵還存在障礙,這也導致家族信托的主要功能難以發揮。另外,從(cong) 操作層麵來講,一些國家有信托財產(chan) 登記機製,在信托設立時對財產(chan) 所有權進行公示。但國內(nei) 信托財產(chan) 登記比較欠缺,這也導致家族信托無法產(chan) 生效力,成為(wei) 家族信托業(ye) 務發展的主要障礙。“事實上是這樣,在過去沒有做真正意義(yi) 的信托,隨著我們(men) 國家相關(guan) 法律製度的健全,特別是對信托行業(ye) 一法兩(liang) 規的出台,國內(nei) 的信托公司逐步回歸本源業(ye) 務,來為(wei) 高淨值客戶做資產(chan) 配置以及家族信托。”範華坦言,同時相關(guan) 的法律在關(guan) 於(yu) 信托財產(chan) 的登記製度上,還有不完善的,還有相關(guan) 的稅收製度不完善的,尤其是針對高淨值人群,特別是超高淨值人群,不能完全滿足。
因此,未來家族信托業(ye) 務除了需要加強家族信托設立的良好製度環境建設外,信托公司應以客戶需求為(wei) 導向,強化研究部門對於(yu) 宏觀經濟、行業(ye) 、產(chan) 業(ye) 以及產(chan) 品的研究力度,提升家族信托產(chan) 品的個(ge) 性化設計以及創新力度的加強。此外業(ye) 內(nei) 人士坦言,還要強化業(ye) 務部門資產(chan) 管理能力的顯著提升,加強信托公司綜合配置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對家族信托業(ye) 務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提前進行安排,逐步探索支撐起信托公司未來巨大發展空間的家族信托商業(ye) 模式,從(cong) 而實現信托公司的成功轉型。
但對於(yu) 未來國內(nei) 家族信托的發展,受訪的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眼光要放長遠,不能簡單粗暴地從(cong) 客人身上去賺取利益,而是應該從(cong) 客戶角度去思考,過去賣給他產(chan) 品,現在應該要幫助他選擇最適合的產(chan) 品,這樣才能夠建立信任。事實上,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家族財富管理在我國才剛剛起步,充分發揮出最佳效用還需時日。此外無論是信托、私人銀行亦或是保險行業(ye) 也當自問,財富來了,你們(men) 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