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國內(nei) 最早一批關(guan) 注到家族信托這一舶來品的法律專(zhuan) 家,盈科全國家族信托法律服務中心主任兼首席律師李魏,近期有望看到自己數年以來的研究成果批量落地為(wei) 半標準化的信托產(chan) 品,撬動國內(nei) 家族信托市場。
這一市場的巨大潛力,已吸引國內(nei) 外眾(zhong) 多金融機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礙於(yu) 種種限製,如願產(chan) 出的家族信托產(chan) 品卻寥寥無幾。
在國內(nei) 家族信托市場尚處破冰之時,[注冊(ce) 英國公司條件]李魏所倡導的中國式家族信托與(yu) 一般意義(yi) 的家族信托有何不同?此類個(ge) 性化產(chan) 品又是通過何種方式實現批量產(chan) 出?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時報記者專(zhuan) 訪了李魏。
專(zhuan) 攻資金信托
與(yu) 動產(chan) 信托
證券時報記者:家族信托對國內(nei) 大多數人而言還是新鮮事物,您是從(cong) 何時開始關(guan) 注這一領域的?
李魏:我在深圳市律師協會(hui) 民事委員會(hui) 任職期間,代理的婚姻家庭案件中,經常涉及離婚財產(chan) 和繼承等糾紛,大概從(cong) 2007年開始關(guan) 注到遺囑信托。但經研究發現,我國繼承法中並沒有信托方麵的內(nei) 容,也就是說,無法按照信托合同對遺產(chan) 進行轉移,因此設立遺囑信托進行財富傳(chuan) 承在國內(nei) 行不通。
在對家族信托的研究中發現,委托人生前設立家族信托,同樣具備避債(zhai) 、避稅及財富傳(chuan) 承等功能,這激起了我濃厚的興(xing) 趣。
在2012年以前,絕大部分國人對家族信托幾乎沒有認識,網絡上也鮮有家族信托動態信息,近兩(liang) 年家族信托才逐漸受到國內(nei) 金融機構及部分高淨值人群的關(guan) 注。
證券時報記者:對於(yu) 發展家族信托,國內(nei) 金融機構似乎還有些爭(zheng) 議,有人認為(wei) ,目前推廣家族信托還存在很多法律難點。您覺得目前國內(nei) 發展家族信托的桎梏主要是什麽(me) ?
李魏:我認為(wei) 主要有兩(liang) 大桎梏,其一是信托財產(chan) 登記製度缺失;其二是信托稅法仍然空白。
但缺失這一製度並不意味著家族信托無法設立,對於(yu) 現金及不需要進行所有權登記的動產(chan) ,隻要家族信托方案設置合理、程序完備、資料齊全,不進行登記一樣具有公信力和法律效力。目前,上海自貿區下發了《信托登記試行辦法》,效果尚有待認證,但卻是有益的探索。
至於(yu) 信托稅法,設立家族信托需要委托人將信托財產(chan) 轉移至受托人名下,隻有如股權、房產(chan) 和汽車等財產(chan) 在轉移所有權時需要辦理變更登記,但在委托人向受托人轉移時需要交稅,受托人向受益人轉移時又要交稅,雙重征稅是很大障礙。而一般資金信托和動產(chan) 信托並不涉及這一問題,所以我們(men) 決(jue) 定從(cong) 這兩(liang) 類財產(chan) 入手,開發中國式家族信托產(chan) 品。
證券時報記者:在您看來,目前在國內(nei) 發展資金類及動產(chan) 類的家族信托是不存在法律障礙的。那推行這類信托產(chan) 品,有無其他難點?
李魏:推行這類信托產(chan) 品最主要的難點還是觀念問題。在國內(nei) ,普通百姓根本不了解家族信托,高淨值人群中的很多人以為(wei) 國外才有家族信托,因此他們(men) 為(wei) 了避債(zhai) 或隔離財產(chan) 風險,可能采取一些風險較高的替代方式,有些高淨值人群還被迫將財產(chan) 轉移至境外,利用境外成熟的家族信托製度保護和傳(chuan) 承財產(chan) ,造成大量民間財富外流。
雖然國內(nei) 目前發展綜合性家族信托有難度,但讓資金類及動產(chan) 類的家族信托先行先試,未嚐不是一種好辦法,通過市場實踐,能夠有效推動製度的完善及觀念的更新,這是一個(ge) 循序漸進的過程。
家族信托領域
嚴(yan) 重缺乏專(zhuan) 業(ye) 人才
證券時報記者:想要在國內(nei) 家族信托市場分一杯羹的市場參與(yu) 者很多,但實際落地的家族信托產(chan) 品卻少之又少。除了我們(men) 之前談到的一些障礙,還有其他原因嗎?
李魏:目前市場知曉的家族信托案例很少,主要就是招商私人銀行與(yu) 外貿信托合作落地的一些產(chan) 品,以及平安信托操作的一些產(chan) 品,但這些產(chan) 品門檻普遍很高。我認為(wei) ,家族信托市場發展較為(wei) 緩慢的原因,除了市場上難尋普及性的大眾(zhong) 家族信托產(chan) 品外,還與(yu) 國內(nei) 家族信托律師嚴(yan) 重缺乏直接相關(guan) 。
證券時報記者:有說法稱國內(nei) 知名家族信托律師不足10位,現實情況真的如此嗎?
李魏:家族信托大多屬於(yu) 個(ge) 性化服務產(chan) 品,涉及風險點較多,一般金融從(cong) 業(ye) 人員很難全麵控製相關(guan) 法律風險;信托公司自身法務人員雖然熟知信托法,但對其他法律並不精通,且缺乏訴訟經驗,而家族信托方案設計中需要很強的綜合法律知識和訴訟風險把控能力,所以需要專(zhuan) 業(ye) 信托律師的介入,這在國外家族信托服務市場也是同樣情況。
國內(nei) 家族信托律師數量本來就少,個(ge) 別相對知名的家族信托律師或以理論研究為(wei) 主,或專(zhuan) 注境外離岸信托,幫助國內(nei) 高淨值客戶在境外設立家族信托,專(zhuan) 注於(yu) 國內(nei) 家族信托服務的律師更可謂鳳毛麟角。
為(wei) 了填補這一空白,盈科全國家族信托法律服務中心在11月初舉(ju) 辦了首屆全國家族信托律師集訓營,讓這些律師了解家族信托相關(guan) 製度,並掌握實操技巧,希望逐漸滿足市場一定需求。
用半標準化產(chan) 品
培育客戶
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為(wei) 推廣家族信托產(chan) 品有什麽(me) 好方法嗎?
李魏:根據我們(men) 對國外家族信托的研究,對國內(nei) 法律製度的了解,以及對國內(nei) 客戶需求的調研,我們(men) 設計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式家族信托。我們(men) 法律服務中心與(yu) 長安信托公司合作,將於(yu) 近期推出普惠型的半標準化家族信托產(chan) 品。
與(yu) 一般家族信托產(chan) 品數千萬(wan) 元的門檻不同,[注冊(ce) 英國公司好處]我們(men) 計劃將設立門檻定為(wei) 人民幣300萬(wan) 元起。將個(ge) 性化產(chan) 品轉變為(wei) 半標準化產(chan) 品,其中70%是確定內(nei) 容,30%是可供選擇的內(nei) 容。據我們(men) 測算,這種方式可以滿足九成以上的客戶需求。首期推出的家族信托產(chan) 品屬於(yu) 保障型的,信托目的主要分四個(ge) ,包括父母贍養(yang) 、子女撫養(yang) 、家庭保障及其他目的,隻進行低風險、高流動性投資管理,主要麵向將財產(chan) 保護和傳(chuan) 承放在第一需求的客戶群。
證券時報記者:這種類型的家族信托產(chan) 品的可操作性強嗎?
李魏:這種普惠型的家族信托產(chan) 品比起傳(chuan) 統的金融信托肯定更複雜,成本也更高。但比起其他家族信托產(chan) 品,操作又要簡便得多。
將設立門檻降至300萬(wan) 元,主要是考慮到很多高淨值客戶對國內(nei) 家族信托的公信力存有疑慮,可以通過小額產(chan) 品試水,也同時為(wei) 了滿足更廣泛的群體(ti) 需求。這是個(ge) 培育市場,培育客戶的過程。
作為(wei) 受托人的長安信托公司,對這類小額家族信托產(chan) 品將要承受更高的成本壓力,不僅(jin) 很難盈利,甚至可能會(hui) 虧(kui) 本。但從(cong) 長遠戰略考慮,他們(men) 還是願意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