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地方政府平台除銀行貸款以外,利用其他多種渠道融資,方式隱蔽性強、不易監管。銀監會近日發布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全口徑統計通知,要求銀行把包括理財產品、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信托計劃等融資投入平台的情況全部上報。
銀監會此次要求銀行自二季度上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全口徑融資統計表》,囊括多種指標,這就代表著銀監會開始采用新的全統計口徑要求銀行逐季統計融資數據,以便更清晰監測除貸款以外的融資渠道。
新的統計口徑要求新增[注冊香港公司好處服務] ‘銀行理財資金投資平台情況’統計指標,包括通過各種形式直接投資於融資平台的餘額進行統計,包括直接投資、通過購買信托計劃或證券、保險、基金、資產管理公司等資管計劃間接投向融資平台的投資餘額。
銀監會要求更為細化,統計指標還有“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資產類”、“股權類”等具體指標。這兩年地方政府銀行貸款以外的融資方式隱蔽性強,不易監管,現在監管口子正在收緊。”一位銀行資深人士表示,特別是股權的納入,顯示出監管層已經意識到目前給地方政府融資的各類股權基金本質都是“名股實債”的債權融資。
銀監會上述文件於上周五(6月21日)下發,顯然意在摸清地方政府融資中“影子銀行”的真實情況。而上周正是中國貨幣市場流動性緊張的高峰,央行當時態度堅決不出手“放水”,劍指部分金融機構杠杆過高,影子銀行融資規模過大。
今年3月,銀監會下發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隨後正式文件下發,要求銀行嚴控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風險,控製平台貸總量,不得新增融資平台貸規模;現金流覆蓋率低於100%或資產負債率高於80%的融資平台貸比例不高於去年;並且要求銀行審慎持有融資平台債券,不得為平台債提供擔保。
消息人士並稱,銀行理財資金投資平台相關指標,僅有銀行總行填報,信托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不填報。
對貸款銀行所持有的該平台債券餘額方麵,本次調整的統計範圍也擴大為:填報銀行業金融機構截止上報時點所持有的該平台發行的超級短期融資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企業債、公司債、私募債、資產支持票據、資產支持證券等債券餘額合計。
地方平台非信貸融資渠道藏隱患大
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風波漸趨平息,但6月季末等諸多效應衝擊後的流動性水平和資金利率很難恢複到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中的寬鬆程度。業內人士認為,地方政府除銀行貸款以外的融資方式不易監管且籌資成本普遍高於同期銀行貸款利率,這其中隱藏極大風險。
周二,中國銀監會辦公廳副主任劉宏宇表示,今年銀監會在五個領域對銀行和金融領域風險進行重點監控、防控。第一個領域就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首要的措施是嚴格控製總量風險,基本的導向是“保在建、壓重建,控新建”,嚴把新增貸款的準入標準;並優化存量平台貸款的結構。
“監管思路當然是‘隔離風險’,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融資渠道之間的風險堵不堵得住...還要看具體的執行情況。”一位接近監管層的官員說。
是次新的統計製度下,銀監會要求銀行總行統計通過各種形式直接投資於地方融資平台的金額,如通過購買信托公司信托計劃、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資產管理計劃間接投向融資平台的投資餘額,亦通過統計對銀行曲線利用其他金融機構騰挪表內信貸給地方融資平台融資給予警示。
國海證券發布的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城投債發行總規模為8,660億元人民幣,較2011年3,661億元翻了兩倍有餘,預估13年城投債發行規模大致在1.1萬億至1.3萬億之間。
審計署數據亦可看出地方融資平台多條渠道融資亂象,審計抽查發現,2011年至2012年,有6個省本級和7個省會城市本級通過信托貸款、融資租賃、售後回租和發行理財產品等方式融資1,090.10億元。
12個省會城市本級和1個省本級通過BT和墊資施工方式實施196個建設項目,形成政府性債務1,060.18億元;3個省本級和3個省會城市本級的部分單位違規集資30.59億元,合計2,180.87億元,占這些地區兩年新舉借債務總額的15.82%。
審計結果指出,[瑞豐商標注冊服務]如BT融資年利率最高達20%、集資年利率最高達17.5%,蘊含新的風險隱患。
上月有媒體報導援引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近日在銀監係統內部會議上表示,平台貸款到期時間較為集中,財政代償壓力較大。去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9.3萬億元人民幣,已超過2012年地方本級財政收入1.5倍,如果加上通過債券、信托等渠道融資的債務規模,這一比率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