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第三屆深圳慈展會盛開 公益之路並不平坦

      9月19-21日,第三屆慈展會(hui) 在深圳舉(ju) 行。盡管規模較之前兩(liang) 屆有所收縮,但依然有近900公益機構或項目從(cong) 全國各地匯聚深圳。某種程度上,今天中國的公益氣氛已經非常濃厚,不管你是什麽(me) 人,稍有名氣的角兒(er) 都希望在公益界露露臉— 誰敢說自己沒有一顆公益的心呢?而近年來,公益領域製造的許多明星和爭(zheng) 議話題,也從(cong) 客觀上表明,公益地位在輿論場中的崛起。

      氣氛來了,但是具體(ti) 的機製、[盧森堡公司注冊(ce) ]執行如何呢?現狀並不容樂(le) 觀。例如,中國的草根公益組織因為(wei) 生存境況惡劣,從(cong) 慈展會(hui) 上發布的《2014年中國公益行業(ye) 人才發展現狀調查》來看,公益組織對於(yu) 人才的吸引和挽留能力很低,除了薪酬低這樣關(guan) 鍵性的原因,還包括缺乏長遠的職業(ye) 規劃等等。

      人才是一個(ge) 行業(ye) 勃興(xing) 的關(guan) 鍵,不能留住人才的行業(ye) 一定不是好行業(ye) 。但另一方麵,公益領域的機遇和資源又非常豐(feng) 盈。套用零點谘詢創始人袁嶽在慈展會(hui) 發言講到的一句話:在公益方麵,年輕人不用懼怕資曆,一介入就可以是領導。的確,作為(wei) 初創的行業(ye) ,公益領域聚集著大批年輕的力量,多背一公斤、免費午餐、送抗戰老兵回家等等計劃,都是由70、80後帶領一批90後完成的。

      一批有大愛、有遠謀的年輕人早早投入公益事業(ye) ,他們(men) 固然可以獲得種種超出物質以外的精神收獲,但如果長此以往,缺乏一定的物質基礎和職業(ye) 規劃,有為(wei) 青年的流失就不是一個(ge) “暫時問題”,而變為(wei) 一個(ge) “致命問題”。要如何扭轉這一困境,說白了就是一定要把平台做好。

      眼下公益組織的公信力普遍不強,機構與(yu) 公眾(zhong) 之間“距離太遠”是個(ge) 原因。所謂公開透明拉近距離,觀念上轉變是第一步,但機製上的創新同樣重要。在本屆慈展會(hui) 上,來自杭州上城區一個(ge) 公益機構開發了一個(ge) APP,試圖將具體(ti) 籌款項目匯聚在客戶端,用戶下載該客戶端之後,可以在上麵進行捐助、查訊、聯絡等一係列動作。新平台類似淘寶B2C模式,打破了籌款機構與(yu) 捐助人之間的信息壁壘,可以更容易建立起彼此的信任。

      一個(ge) 行業(ye) 在草創階段的艱辛並不令人意外,關(guan) 鍵在於(yu) 行業(ye) 內(nei) 部的關(guan) 係需要理順,信任機製需要被建立。這裏的信任不僅(jin) 包括民眾(zhong) 與(yu) 公益組織之間,也包含政府與(yu) 公益組織之間,還包括公益領域內(nei) 部,三種信任缺一不可。此前,公益領域討論的重點都在前兩(liang) 者,但最近幾年發生的草根組織集體(ti) 吐槽基金會(hui) 事件,以及最近火爆異常的“冰桶挑戰”活動熱度消退後發生的“公募資格”之爭(zheng) ,都釋放出行業(ye) 內(nei) 部信任阻塞的大問題。

      公益行業(ye) 叫好不叫座,[盧森堡注冊(ce) 公司]人才流失僅(jin) 僅(jin) 是表征,真正的問題在於(yu) 內(nei) 部運作機製不暢,政府、民眾(zhong) 和公益機構,以及公益行業(ye) 內(nei) 部信任缺失。今天,又一屆慈展會(hui) 將閉幕,但願三天的溝通和協商,能夠為(wei) 公益行動提供更優(you) 質的平台,也為(wei) 公益人鋪平坎坷之路。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