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抵製“洋垃圾”,多國打響“環境保衛戰”

多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出於(yu) 對處理成本等因素的考慮,長期將本國產(chan) 生的固體(ti) 廢物出口到發展中國家。但隨著民眾(zhong) 環保意識的提高,發展中國家紛紛開始對發達國家的這種“甩鍋”行為(wei) 嚴(yan) 正說“不”。近一段時間以來,一場關(guan) 於(yu) “洋垃圾”的“環境保衛戰”陸續在多國打響。“自己的垃圾該自己處理”,也正在成為(wei) 發展中國家的廣泛共識。


“洋垃圾”成國際難題,發展中國家不堪重負

抵製“洋垃圾”為(wei) 何成為(wei) 一場戰役?幾項數據觸目驚心:

全球每年生產(chan) 約3億(yi) 噸塑料;

2050年,人類製造的固體(ti) 垃圾預計將達34億(yi) 噸;

發達國家人口隻占世界人口的16%,卻製造了全球34%的垃圾。

巨量垃圾如何處理?許多發達國家選擇“潔身自好”,將固體(ti) 垃圾出口到發展中國家。有數據顯示,2018年,德國、美國和日本出口塑料垃圾均超過100萬(wan) 噸,美國向發展中國家出口15.7萬(wan) 個(ge) 裝有塑料垃圾的大型集裝箱。

垃圾出口雖能為(wei) 垃圾接收國帶來一定經濟效益,卻讓他們(men) 承擔了巨大的社會(hui) 和環境成本。在馬來西亞(ya) 吉隆坡,一座小鎮因垃圾處理造成水源汙染、莊稼枯萎、民眾(zhong) 患病。

環保人士喬(qiao) 治·巴爾達直言:向發展中國家轉嫁汙染就是“垃圾殖民”,是所謂“自由貿易”的黑暗麵。


抵製“洋垃圾”成共識,各國重拳出擊彰顯決(jue) 心

由於(yu) “洋垃圾”給發展中國家的生態環境和民眾(zhong) 健康帶來嚴(yan) 重危害,各國紛紛開始重拳出擊,對“洋垃圾”說“不”。

今年5月,馬來西亞(ya) 宣布將把450噸進口垃圾送回澳大利亞(ya) 、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地。

6月,菲律賓不惜以打“外交戰”為(wei) 代價(jia) ,堅持將69個(ge) 裝有違規進口垃圾的集裝箱送回加拿大。

近日,印尼、柬埔寨也都表示要將大量裝滿“洋垃圾”的集裝箱陸續退回,拒做發達國家的“垃圾場”。


此外,從(cong) 去年起,部分東(dong) 南亞(ya) 國家陸續立法,給“洋垃圾”套上法律枷鎖。泰國政府宣布2021年前將禁止進口塑料廢物。越南政府也表示,停止發放新的垃圾進口許可。


破解“洋垃圾”難題,要從(cong) 源頭做起

環境權益是國家主權權益的重要部分,轉嫁垃圾處理責任,既有違國際規則,更不符合國際道義(yi) 。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國際社會(hui) 就通過了以保護發展中國家環境利益為(wei) 宗旨的《控製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公約充分確認,各個(ge) 國家有權禁止外國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進入本國領土。拒收“洋垃圾”,是發展中國家的權利。

破解“洋垃圾”難題,源頭治理才是治本之策。作為(wei) “洋垃圾”出口國和垃圾製造大國,發達國家理應承擔更多責任和義(yi) 務,減量、處理和消化自己產(chan) 生的垃圾。

正如馬來西亞(ya) 能源與(yu) 環境部部長楊美盈所說,發達國家應停止往發展中國家運垃圾的做法,因為(wei) 這樣既“不公平”也“不文明”。



來源:新華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央視網、環球網等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