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阿塞拜疆巴庫,中國代表團在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慶祝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中國良渚古城遺址6日在阿塞拜疆巴庫舉(ju) 行的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chan) 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會(hui) 議(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10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落下帷幕。本次大會(hui) 共審議35項申報,其中29項獲準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隨著世界遺產(chan) 數量增多,喚醒更多人的遺產(chan) 保護意識迫在眉睫。
今年新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的29個(ge) 遺產(chan) 項目中,歐洲和北美地區有15項,亞(ya) 太地區10項,阿拉伯地區2項,非洲以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各有1項。
新列入項目亮點紛呈,各地區都有引人關(guan) 注的突破。在亞(ya) 洲地區,良渚古城遺址填補了東(dong) 亞(ya) 地區在世界遺產(chan) 名錄中早期文明遺跡方麵的空白;在歐洲地區,俄羅斯普斯科夫古城遺址代表了俄羅斯城市文明的發端,英國卓瑞爾河岸天文台入選填補了世界遺產(chan) 名錄中有關(guan) 人類科技發展的空白;在非洲地區,布基納法索古冶鐵遺址的列入證明了非洲史前文明發展水平。此外,新列入的還有被譽為(wei) “萬(wan) 塔之城”的緬甸蒲甘古城,以及體(ti) 現儒家文明影響力的韓國新儒家書(shu) 院等項目。
7月9日,在阿塞拜疆巴庫,第43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現場介紹下一屆大會(hui) 舉(ju) 辦地中國福州。
在此次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中國元素成為(wei) 一大亮點: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和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會(hui) 上先後通過審議,被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中國世界遺產(chan) 總數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當大會(hui) 主席加拉耶夫宣布下一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將於(yu) 明年由中國福建省福州市承辦時,會(hui) 場響起的熱烈掌聲顯示了各國對中國在遺產(chan) 保護事業(ye) 中所作貢獻的高度認可。與(yu) 會(hui) 代表還紛紛表示願與(yu) 中國加強在保護和管理世界遺產(chan) 方麵的國際合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也在大會(hui) 開幕式上讚揚中國與(yu) 非洲國家在世界遺產(chan) 知識分享與(yu) 能力建設上合作,認為(wei) 中國在遺產(chan) 保護上取得了巨大成績。
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會(hui) 議(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於(yu) 7月5日在阿塞拜疆巴庫舉(ju) 行,會(hui) 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an) 名錄。該項目成為(wei) 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產(chan) 。
新當選的第44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主席、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jun) 在大會(hui) 上表示,世界遺產(chan) 保護工作已進入“中國時間”。中國將抓住承辦第44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的契機,推動世界遺產(chan) 全球戰略的實施,提升《世界遺產(chan) 名錄》的區域代表性,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和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更大貢獻。
有關(guan) 專(zhuan) 家指出,目前世界遺產(chan) 的數量已達到1121處,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自覺投身到世界遺產(chan) 保護的行動中去。然而,世界遺產(chan) 保護依然麵臨(lin) 各種挑戰,人類活動、自然災害以及氣候變化不斷帶來威脅,各國、各地區遺產(chan) 保護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53個(ge) 瀕危世界遺產(chan) 需要人們(men) 更多的保護行動……
正如阿祖萊所說,世界遺產(chan) 的意義(yi) 超越了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本身。列入的目的是喚起締約國保護的責任,提高公眾(zhong) 參與(yu) 意識。世界遺產(chan) 保護顯示出特殊的國際團結,是人類共同的情感。保護世界遺產(chan) 是人類的共同責任。
文章來源:快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