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搶修人員當日上午首次進入2號機組反應堆機房,但14分鍾後不得不撤離。運營商東(dong) 京電力公司檢測發現,大約10%的搶修人員遭受體(ti) 內(nei) 輻射。工人們(men) 感到極大不安和焦慮。
此舉(ju) 折射出日本核電工業(ye) 40多年來的“傳(chuan) 統”做法
日本東(dong) 京電力公司本周說,首批超過3600名工人在3月11日地震和海嘯後參與(yu) 應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物質泄漏,其中69人“行蹤不明”。
之所以找不到人,是因為(wei) 壓根不知道他們(men) 的名字。在東(dong) 電的記錄冊(ce) 中,這些臨(lin) 時雇傭(yong) 的搶險人員要麽(me) 沒有登記姓名,要麽(me) 簡單地以“A先生”或“B先生”指代。
這些奇怪的現象卻折射出日本核電工業(ye) 40多年來的“傳(chuan) 統”做法:雇傭(yong) 臨(lin) 時工從(cong) 事危險作業(ye) ,按天發放薪酬,不提供安全培訓,不提供健康檢查。簡言之,“用後即棄”,或曰“一次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