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糧食、棉花等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出現了新一輪的飛漲。究其原因,供應短缺和全球恐慌性買(mai) 盤固然推動了棉花、糖以及小麥等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連創近年來新高,投機和美元貶值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卻是政府幹預,特別是世界主要糧食生產(chan) 國采取的出口限製措施。這些限製措施導致出現大規模搶購,加速了市場波動,且有大範圍蔓延的趨勢。
一、出口限製措施扭曲國際貿易,導致部分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屢創紀錄
由於(yu) 今年全球出現嚴(yan) 重幹旱,從(cong) 2010年8月開始,一些國家紛紛對糧食等農(nong) 作物采取出口限製措施。繼俄羅斯禁止穀物出口之後,烏(wu) 克蘭(lan) 、印度、巴基斯坦、埃及以及哈薩克斯坦等世界重要糧食生產(chan) 國開始通過出口禁令、出口配額等方式限製小麥、大米、大麥、玉米、棉花、糖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的出口。未來還有更多的國家可能加入出口限製行列。這些國家期望通過出口限製措施,能夠首先保障國內(nei) 市場供應,降低國內(nei) 市場價(jia) 格,維護社會(hui) 和政治穩定,但也扭曲了貿易。一些進口國擔心無法在國際市場上獲得充足的供應,紛紛搶購以加大庫存,更進一步推高了國際市場價(jia) 格。近期國際棉花價(jia) 格急劇上漲,紐約棉花期貨價(jia) 格創140年來新高,較8周前的價(jia) 格竟上漲了70%。糖價(jia) 也創30年來紀錄。
二、出口限製措施挫傷(shang) 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積極性,導致供給潛力萎縮
出口限製措施也會(hui) 對供應產(chan) 生負麵影響,使國際糧食價(jia) 格飛漲問題雪上加霜。一方麵,糧食出口限製措施打擊了農(nong) 民擴大生產(chan) 的積極性,迫使農(nong) 民改種油菜籽等其他不受限製的農(nong) 作物,增產(chan) 潛力受到製約;另一方麵,出口限製增加了國內(nei) 供給,但國內(nei) 價(jia) 格也會(hui) 出現下降,為(wei) 增加回報農(nong) 民不得不改種其他作物。供給減少必然會(hui) 進一步推高糧食價(jia) 格,導致2007-2008年世界糧食危機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