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歐盟未來十年貿易政策文件強勢出爐。
文件提出將創建一項新的貿易工具,以保證和增加歐盟企業(ye) 在“發達國家和新興(xing) 經濟大國政府采購市場中的準入機會(hui) ”。歐盟貿易總司將在2011年啟動相關(guan) 立法程序,這也是該司2011年頭號工作任務。
貿易政策文件並沒有詳細說明這一貿易工具的具體(ti) 形式。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9日表示,該貿易工具將以行業(ye) 為(wei) 基礎實施。在構思此貿易政策文件時,德古赫特也曾接受過本報采訪。他當時透露,如果一些國家的政府采購等行業(ye) 不能向歐盟企業(ye) 開放,那麽(me) 新貿易工具將限製這些國家該行業(ye) 企業(ye) 在歐盟市場的活動。
中國政府采購市場潛力巨大。不少分析人士認為(wei) ,歐盟此舉(ju) 有施壓中國開放市場之意。
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主任Fredrik Erikson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沒有正麵回應相關(guan) 質疑。他表示:“歐盟政策不僅(jin) 僅(jin) 針對中國,但中國是潛力最大的政府采購市場。”貿易委員德古赫特9日聲稱,“歐盟不是要關(guan) 閉市場,而是希望借此解決(jue) 市場不對等開放問題,為(wei) 談判增加籌碼”。
此外,貿易政策文件還強調利用貿易救濟措施、雙邊和多邊磋商機製,來保護歐盟企業(ye) 在知識產(chan) 權、原材料供給、能源供應等三方麵的權益。
政府采購:中歐角力市場開放問題
記者多方了解到,新貿易工具的立法建議將在2011年夏天前出台。一位歐盟官員對本報表示,歐盟尚未決(jue) 定將該工具應用於(yu) 整個(ge) 歐盟市場,或是部分成員國市場。
歐盟對中國政府采購市場開放度的不滿爆發於(yu) 2009年底。當年11月,中國科技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發文稱,在六大領域的科技產(chan) 品中,隻有“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且權益狀況明確”和“具有自主品牌”的產(chan) 品才可參與(yu) 政府采購。雖然該政策後來做了修改,但歐洲商界仍存疑問。
2010年7月,德國商界隨總理默克爾訪華時,公開對此表示不滿。10月中歐峰會(hui) 期間,默克爾在與(yu)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會(hui) 麵中也提及政府采購市場準入問題。
同時,歐盟自認為(wei) 擁有世界上最開放的政府采購市場,尤其是在公共交通、醫療器械、製藥,以及綠色產(chan) 業(ye) 等領域。
一位歐盟委員會(hui) 消息人士對本報表示,歐洲人通過媒體(ti) 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e) 參建歐洲基礎設施項目,“歐委會(hui) 也受到越來越多來自成員國的壓力”。
德古赫特9日表示,中國企業(ye) 參與(yu) 的波蘭(lan) 高速公路建設得到了歐盟預算補助,“但歐洲企業(ye) 卻不能參與(yu) 中國類似項目。這是不可接受的”。
Fredrik Erikson告訴本報,新貿易工具究竟是什麽(me) 很難講,但要求中國等貿易夥(huo) 伴對等開放市場是個(ge) 大方向。
目前,中國正申請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中國今年7月提出的出價(jia) 清單在政府采購參與(yu) 主體(ti) 、加入門檻等關(guan) 鍵問題上,與(yu) 歐盟設想尚有差距。Fredrik Erikson因此懷疑,歐盟貿易政策文件提出這個(ge) 新工具的說法,或許是為(wei) 了增加與(yu) 中方談判時的籌碼。上述消息人士透露,歐盟希望在2012年完成談判。
麵對歐盟等經濟體(ti) 的施壓,中國商務部在7月提交出價(jia) 清單後表示,中國希望其他成員國考慮一下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中國企業(ye) 目前在美國、歐洲及其他海外市場麵臨(lin) 著市場機會(hui) 的瓶頸,由於(yu) 中國缺乏成員國身份,這意味著中國企業(ye) 沒有資格獲得該協議的好處。
反補貼調查將更頻繁
9日出台的貿易政策文件強調的知識產(chan) 權、原材料供應、能源供給等問題也是長期來中歐貿易摩擦的焦點議題。
以稀土貿易為(wei) 代表的原材料供應是中歐近期交鋒的重災區。
9日,歐盟委員會(hui) 消息人士表示,目前世界稀土供給幾乎全部來自中國,歐盟對此心存憂慮。11月初,德國經濟部長布呂德勒認為(wei) ,世界上麵臨(lin) 一個(ge) 稀土歐佩克的危險,因此號召德國企業(ye) 組建一個(ge) “原料合作組織”來對抗中國對稀土的壟斷。
但德古赫特9日稱,“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表明中國關(guan) 閉對歐盟的市場供應。”他認為(wei) 解決(jue) 該問題歐盟需要有兩(liang) 種策略,一是敦促中國繼續保持開放,另外則是提高稀土供應渠道的多樣化。
歐盟未來十年貿易政策文件強硬表示,將動用所有可能的措施來保證歐盟商界遇到的困難。這些措施包括反傾(qing) 銷和反補貼調查、就市場準入壁壘進行雙邊磋商,貿易協定談判,以及訴諸WTO等。
歐盟委員會(hui) 將在2011年公布首份年度投資和貿易壁壘報告,報告將監控貿易壁壘以及保護主義(yi) 措施,並啟動合適的應對措施。該報告將交由2011年春季的歐盟首腦峰會(hui) 審議。
越來越多的貿易爭(zheng) 端從(cong) 業(ye) 人員,都表示歐盟將在貿易摩擦中更頻繁地利用反補貼調查這一手段。Fredrik Erikson曾在今年上半年參與(yu) 歐盟委員會(hui) 相關(guan) 會(hui) 議。他透露,即便是傳(chuan) 統上奉行貿易自由主義(yi) 的國家,現在也支持利用反補貼工具。
2010年以來,歐盟已經啟動了兩(liang) 起針對中國的反補貼調查。
在知識產(chan) 權方麵,歐盟委員會(hui) 將重新評估其在第三國知識產(chan) 權戰略的實施,同時還將加強相應海關(guan) 監管。
此外,貿易文件還提出,歐盟希望在2011年底完成多哈回合談判,啟動與(yu) 更多東(dong) 南亞(ya) 國家的自由貿易協議談判,並且深化和戰略夥(huo) 伴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和巴西的關(guan) 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