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突破石油的行業(ye) 壟斷,正在從(cong) 流通領域打開缺口。推動這一進程的並非原來年年上書(shu) 的民間力量,而是來自實力雄厚的中央企業(ye) 。
新進入煉油行業(ye) 的中國化工集團、中國兵器工業(ye) 集團等央企正試圖破開這一障礙,進入這一利潤豐(feng) 厚的領域。此前,大量央企不約而同地進入到房地產(chan) 業(ye) ,並屢將各地地王擁入懷中,不過他們(men) 的進入,推動了房價(jia) 走高,遭致政策的強力遏製。現在他們(men) 的目標轉向石油貿易。
對於(yu) 這一苗頭,1個(ge) 月前,中石化以書(shu) 麵建議的形式向相關(guan) 部門呈送報告,強調現行的原油貿易管理方式在現有條件下不宜做出調整,建議國家繼續嚴(yan) 格原油進口管理,禁止進口原油違規供應地方煉廠。
這是中石化首次通過書(shu) 麵匯報提出建議,強調維持現有原油進口貿易體(ti) 製。此舉(ju) 被視為(wei) 針對此前相關(guan) 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等提出修改中國現行原油進口貿易管理方式的回應。
中石化的建議或許不會(hui) 被完全采納。相關(guan) 政策部門已在推進現行原油貿易管理方式的改革。此前執行8年之久,非國營貿易進口原油隻能用於(yu) 中石油、中石化煉廠加工的政策,可能進行調整。部分相關(guan) 地方煉廠有望直接獲得進口原油資源。
中石化急了
上述報告中,中石化建議維護現有的石油市場管理體(ti) 製,加強原油進口監管,嚴(yan) 格現有原油貿易管理方式。
據稱,中石化提出的方案包括:提高準入標準,包括停止發放國營原油進口執照;強化進口配額政策,包括盡量將配額主要分配給三大石油集團。中石化甚至提出,限製進口原油的用途。包括非國營貿易進口原油不得供應給地方煉廠——這是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管理的核心和關(guan) 鍵。
中石化高層曾公開表示,進口原油管製絕對不能放開,否則或將重蹈鐵礦石覆轍。現行的原油貿易管理方式是經過廣泛調研和論證基礎上實施的,進口集中管理關(guan) 係到行業(ye) 發展市場穩定大局。
2009年,中國成品油價(jia) 格新機製實施後,地方煉油廠盈利能力迅速提高。為(wei) 了這些煉油能力增加原油供應,很多企業(ye) 通過各種渠道提出修改現有石油管理體(ti) 製的訴求,允許地方煉廠使用進口原油,還要求給地煉更多進口原油的機會(hui) 。
今年3月份,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hui) 在“兩(liang) 會(hui) ”召開時,曾提交名為(wei) 《關(guan) 於(yu) 推進原油進口適度多元化,拓寬進口渠道》、《改善地方煉化企業(ye) 發展環境,促進成品油市場供應多元化》的兩(liang) 份提案。
該提案建議國家允許符合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的地方煉油企業(ye) 進口自用原油。適當放寬享有原油進口經營資質的企業(ye) 原油批發權和自主經營權,允許非國營原油進口配額市場流通,可以銷售給兩(liang) 大集團之外的地方煉油企業(ye) 。
河北省工商業(ye) 聯合會(hui) 石油業(ye) 商會(hui) 會(hui) 長齊放稱,地方煉油企業(ye) 每年都會(hui) 通過自己的渠道向相關(guan) 部門反映、溝通,為(wei) 企業(ye) 爭(zheng) 取更多油源和政策支持。
不僅(jin) 如此,在近期召開的數次石油化工行業(ye) 的論壇、會(hui) 議上,也都有類似的聲音,適當放開進口原油配額緩解地煉生存困境的呼聲不時傳(chuan) 出。
各有說辭
目前中國原油進口分為(wei) 國營貿易和非國營貿易。從(cong) 2003年開始,國營貿易企業(ye) 從(cong) 事原油進口已經取消了配額限製,可根據市場的需求來組織進口,並沒有數量限製。目前,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內(nei) ,5家國有石油企業(ye) 從(cong) 事國營貿易進口。
非國營貿易進口原油則有一定配額。根據入世的承諾,中國從(cong) 2002年起開始,每年下達非國營貿易配額,允許非國營貿易企業(ye) 從(cong) 事部分數量原油的進口,並逐年增加配額。
目前擁有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資質的企業(ye) 有22家,但其中有國營背景的企業(ye) 占據了三分之二。
但是,即便是部分民營企業(ye) 擁有了進口非國營貿易原油的資質。根據現行的原油進口政策,民營油企進口的原油並不能直接在國內(nei) 市場流通,隻能由中石油、中石化兩(liang) 家的煉廠負責加工。
2010年商務部下發的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配額為(wei) 2530萬(wan) 噸,預計占2010年原油進口總量的13%,85%以上的原油進口量仍通過國營貿易完成。上述地煉企業(ye) 、工商聯要求放開的正是這部分油源。
接近中石油的人士稱,放開地方煉廠進口原油供應,將助長地方煉廠盲目違規建設,違背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在兩(liang) 大集團內(nei) 部,他們(men) 將地煉擴建稱為(wei) “全民煉油”的衝(chong) 動。中石油的內(nei) 部報告稱,放開地煉進口原油將重蹈鐵礦石無序進口,價(jia) 格飛漲的覆轍。
在山東(dong) 東(dong) 營鑫誠化工石化有限公司宋先生看來,放開管理引發混亂(luan) 隻是兩(liang) 大集團的老生常談,是他們(men) 為(wei) 了維護其壟斷地位找說辭。隻有把所有的油源都控製在他們(men) 自己手上,他們(men) 才能限製地煉企業(ye) 的發展,以繼續控製地煉企業(ye) ,防止地煉企業(ye) 和他們(men) 正麵競爭(zheng) 。
全國工商聯的建議則強調,考慮由全國性行業(ye) 商會(hui) 組織,根據企業(ye) 資金規模、原油加工量、節能減排指標等方麵篩選出部分符合一定條件的民營企業(ye) 參與(yu) ,統一對外詢價(jia) ,組織進口,以降低進口成本。
齊放稱,放寬民營進口權,並不需要一步到位。他建議稱,在擁有進口非國營貿易原油的企業(ye) 中,包括了中國化工、中海油等國有企業(ye) ,可以先以他們(men) 試點,讓這些企業(ye) 進口的非國營貿易原油直接投入使用或者進行貿易。“最重要的是打破兩(liang) 大集團對進口的壟斷”。
地方煉廠突進
齊放的建議正是石油集團的擔憂。記者采訪中獲悉,相關(guan) 部門並未完全采納全國工商聯提案的建議,但關(guan) 於(yu) 進口非國營貿易原油隻能交由兩(liang) 大集團煉廠加工的限製在近期可能放開。
實際上,在2005年,討論向國家保留的地方小型煉油企業(ye) 供原油非國營配額的計劃就已經在相關(guan) 部門的閉門會(hui) 議上展開過討論。
真正推動這一政策修改的並不是地煉企業(ye) 的年年呼籲。記者了解到,包括中國化工、中海油、兵器工業(ye) 集團等多家擁有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資質的國有企業(ye) 不斷進入煉油行業(ye) ,才是真正的背後推手。
山東(dong) 省一地方煉油廠的人士稱,部分山東(dong) 地方煉廠今年可能有望獲得更多的進口原油資源,其中主要來自非國營貿易進口。資料顯示,在今年的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中,中國化工油氣開發中心和青島安邦石化分獲13萬(wan) 噸的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
上述兩(liang) 家貿易企業(ye) 都屬於(yu) 中國化工集團。2008年,中國化工在山東(dong) 省整體(ti) 收購青島安邦石化等7家地煉企業(ye) 。不僅(jin) 如此,中國兵器工業(ye) 集團整合的華錦集團也已建成年產(chan) 500萬(wan) 噸的煉油能力,這個(ge) 集團下屬另一家企業(ye) 振華石油則擁有原油的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
記者了解到,中國化工等企業(ye) 在進入煉油行業(ye) 後,同樣受困於(yu) 油源。即便擁有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他們(men) 的進口原油也要先交由兩(liang) 大集團煉廠。上述山東(dong) 地方煉廠人士稱,這種情況不久就會(hui) 改變。他們(men) 的特殊身份意義(yi) 促進了原有體(ti) 製的修改。
一旦中國化工等企業(ye) 可以獲得非國營進口原油的銷售和使用,則意味著兩(liang) 大集團對於(yu) 進口原油壟斷的打破。這也使得在煉油能力過剩下的中石化、中石油麵臨(lin) 更大的壓力。
包括中石油獨山子千萬(wan) 噸煉油項目、中石化福建煉油1200萬(wan) 噸項目相繼投產(chan) 。從(cong) 2010年開始,連續4年的煉油投資項目進入集中釋放投產(chan) 階段,不完全統計,到2015年,全國煉油能力將達到7.5億(yi) 噸規模。
根據中石化經濟研究院的預測,2015年國內(nei) 成品油的需求量將達到5.3億(yi) 噸,這也就意味著有近2.2億(yi) 噸的煉油過剩。
遼寧北票石油公司總經理劉七秋稱,在煉油過剩的情況下,作為(wei) 終端銷售的民營加油站進油的渠道更多,進油成本就更低。
因為(wei) 受製於(yu) 油源,地煉成本從(cong) 今年開始不斷提高,但地煉成品油每噸價(jia) 格仍比兩(liang) 大集團低近500元。“一旦地方煉廠獲得更多油源,這種優(you) 勢更加明顯。”劉七秋稱。
目前地方煉廠油源主要來自三個(ge) 方麵,首先是國家計劃內(nei) ,由兩(liang) 大集團每年統一配給的,但最多隻能滿足地煉不到五分之一的需求。其次是加工不受配額限製的半成品——燃料油。三是回收“散井”原油。
上述山東(dong) 地方煉廠的人士稱,雖然非國營貿易進口原油總量不能滿足地煉產(chan) 能需求。但一旦放開,將大大緩解地煉需求壓力。“至少我們(men) 有了更多的進油渠道,不需要再看兩(liang) 大公司臉色行事了”。
地方煉廠集中的山東(dong) 地區擴產(chan) 的願望十分強烈。公開信息顯示,未來的兩(liang) 三年內(nei) ,正和集團500萬(wan) 噸/年項目、山東(dong) 海化、弘潤石化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chan) ,這些煉廠都有望步入千萬(wan) 噸級煉油規模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