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副部長鍾山日前出席“財新峰會(hui) :變革世界的中國策”時表示,中國外貿順差逐年減少,盈餘(yu) 主要來自加工貿易,中國要用20年時間實現從(cong) 外貿大國到強國的轉變。
對於(yu) 有關(guan) 中國貿易不平衡的指責,鍾山回應稱,從(cong) 數字上看,中國貿易順差逐年下降,2008年為(wei) 3000億(yi) 美元,2009年為(wei) 1900億(yi) 美元,今年順差會(hui) 繼續下降,預計在1800億(yi) 美元左右。
鍾山表示,中國貿易盈餘(yu) 主要來自占外貿總額較大比例的加工貿易,而服務貿易方麵卻低於(yu) 全球平均水平。鍾山認為(wei) ,中國下一步必須尋求貿易平衡與(yu) 進出口平衡。做強一般貿易,提升加工貿易,發展其他貿易形式。
鍾山說,外貿作為(wei) 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之一,在推動中國經濟增長、促進就業(ye) 、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緩解國民經濟發展製約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舉(ju) 例說,中國外貿就業(ye) 總人數超過1億(yi) ,每年農(nong) 產(chan) 品淨進口相當於(yu) 5億(yi) 畝(mu) 土地的生產(chan) 能力,而通過外貿引進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大大提高了中國生產(chan) 力水平。
對於(yu) 中國外貿的主要問題,鍾山認為(wei) ,現階段發展仍存在粗放經營、以量取勝、發展不平衡等種種弊端。他將問題歸納為(wei) 三個(ge) 方麵:一是出口商品附加值低,高新技術含量低,自主品牌比重低;二是國際議價(jia) 定價(jia) 能力弱;三是外貿經營模式落後,沒有建立完善的營銷網絡,電子商務也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鍾山建議,實現外貿強國的目標,要提高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zheng) 力,提高中國企業(ye) 參與(yu) 國際分工的能力,提高我們(men) 企業(ye) 議價(jia) 、定價(jia) 的能力和中介組織的協調能力;同時要優(you) 化外貿企業(ye) 主體(ti) 結構,優(you) 化市場、商品和貿易結構;最後應做到出口與(yu) 進口協調、貨物貿易與(yu) 服務貿易結合、多種所有製主體(ti) 要協調發展、外貿與(yu) 內(nei) 貿的協調發展、東(dong) 部和中西部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