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一財經日報11月5日報道,因以棉花為(wei) 代表的原材料大幅上漲,中國紡織服裝企業(ye) 成為(wei) 第108屆廣交會(hui) 上漲價(jia) 最猛的“勇士”,普遍提價(jia) 30%左右,伴隨而來的是采購商人數和出口訂單的減少。
商務部外貿司商務參讚文仲亮昨日在廣交會(hui) 閉幕新聞發布會(hui) 上指出,當前紡織服裝出口企業(ye) 的成本壓力較大,情況比較特殊,國家已關(guan) 注到這個(ge) 行業(ye) 麵臨(lin) 的問題,正不斷采取措施維護紡織服裝行業(ye) 的穩定發展,加大對棉花宏觀調控力度。
今年初,國內(nei) 標準棉現貨價(jia) 格大約是1.5萬(wan) 元/噸,9月漲到1.8萬(wan) 元/噸左右。
“近日攀升到3萬(wan) 元/噸左右,甚至一些企業(ye) 反映高檔棉花已漲到4萬(wan) 元/噸。”文仲亮分析指出,“棉價(jia) 高漲有幾大原因,一方麵是中國棉花需求存在缺口,鑒於(yu) 國內(nei) 棉花歉收,年初商務部已采取增加棉花進口的措施,但沒想到世界主要產(chan) 棉國家的產(chan) 量也都在減少。另一方麵是遊資對棉花炒作,從(cong) 房地產(chan) 撤離的資金以及押注人民幣升值而進來的海外資金共同抬高棉花價(jia) 格。”
文仲亮還談到,中國出口企業(ye) 正兩(liang) 頭受氣,一頭是國際市場需求緩慢複蘇,采購商也在擔心中國製造價(jia) 格上漲影響到本土的銷售,另一頭是國內(nei) 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以及匯率和節能減排等因素,明年很難像今年這樣“報複性”增長。
第一紡織網分析師汪前進昨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也談到,棉花價(jia) 格在短短一個(ge) 多月差不多每噸上漲萬(wan) 元,如此快速漲價(jia) ,除了400萬(wan) 噸左右的棉花缺口這個(ge) 內(nei) 因以外,肯定還有大量遊資這個(ge) 外因在推波助瀾,這對中國紡織服裝出口有很大殺傷(shang) 力,成本承受力已到極限,假如不提價(jia) ,根本無法承受。
眾(zhong) 多紡織服裝出口企業(ye) 普遍認為(wei) 棉價(jia) 難以在短期有明顯下調,甚至不排除繼續上揚的可能性,因此在廣交會(hui) 上提價(jia) 的態度非常堅決(jue) ,寧願放棄訂單也不願意在價(jia) 格上做出讓步,並紛紛采取其他方式來消化成本壓力。
杭州市輕工工藝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棉織品部經理林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廣交會(hui) 出口訂單提價(jia) 30%,許多客戶不能接受,並有一些客戶將訂單往東(dong) 南亞(ya) 轉移,采購量有所減少,明年出口訂單情況不明朗,但不提價(jia) 不行,明年棉花價(jia) 格還有可能上漲。
棉花一天一個(ge) 價(jia) ,廣州市麥歐服飾有限公司總裁周金鬆也遭遇成本的困惑,但他逐漸摸索出應對的方法,通過聘請巴黎的設計師加強服裝設計,這次參展服裝全部是歐美流行的最新款式,在廣交會(hui) 上吸引了歐美客戶的眼球,相對成功漲價(jia) 。“一件的報價(jia) 為(wei) 20多美元,比一般OEM貼牌衣服至少提高40%,但比歐美當地產(chan) 的服裝依然便宜50%,客戶還是願意接受的。”周金鬆說,“設計增加了附加值,在細節上下工夫,例如在衣服上加一個(ge) 腰帶,便加價(jia) 30%。”
廣東(dong) 省絲(si) 綢紡織集團副總經理朱明藝則談到,今年該公司原材料成本上漲了20%~30%,其中棉花上漲了95%,因與(yu) 一些大客戶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guan) 係,訂單和利潤還能保持穩定增長,該企業(ye) 也在不斷擴大自主品牌銷售額。
上海新聯紡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全芳稱,該企業(ye) 通過開發新材料和新產(chan) 品來應對棉花漲價(jia) ,新開發的纖維每噸大約能節約成本9000元。
廣交會(hui) 新聞發言人劉建軍(jun) 稱,企業(ye) 近年來不斷加強品牌培育和設計創新投入,普遍重視產(chan) 品研發和綠色環保理念,由OEM向ODM轉變勢頭明顯。本屆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企業(ye) 的議價(jia) 能力明顯增強,品牌產(chan) 品的成交也好於(yu) 一般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