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美的集團2010年的銷售收入突破千億(yi) 元大關(guan) ,美的集團副董事長方洪波披露其“十二五規劃”,美的集團2015年銷售收入突破2000億(yi) 元。
按美的集團副董事長、日電集團CEO黃健說法,中國城鎮化對內(nei) 需拉動,以及全球範圍內(nei) 中國家電產(chan) 業(ye) 比較優(you) 勢,實現“下一個(ge) 千億(yi) 元”目標比“第一個(ge) 千億(yi) ”容易得多。
2010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18.30 0.44%]、青島海爾[26.69 1.25%]和美的電器[17.40 1.40%]收入和利潤的高速增長也似乎印證了這一預測,然而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帶來新一輪衝(chong) 擊,特別是新匯改後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能加快,對於(yu) 本來毛利率隻有10%左右的中國家電出口來說,意味著什麽(me) ?
廣交會(hui) 期間格蘭(lan) 仕、美的微波爐產(chan) 品破天荒地提價(jia) 10%,而更多出口型企業(ye) 麵對比往年更多的定單卻一籌莫展,甚至主動放棄了定單,對於(yu) 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成本上升壓力,美的、格蘭(lan) 仕、TCL等企業(ye) 如何化解?索尼等日本消費電子巨頭應對日元升值措施,有沒有借鑒意義(yi) ?
浮華背後危機
美的電器(000527.SZ)三季度營業(ye) 收入為(wei) 181.3億(yi) 元,同比增長68.6%,而淨利潤為(wei) 9.3億(yi) 元,同比增長129.7%;格力電器三季度銷售收入實現了191.52億(yi) 元,前三季度的銷售收入442.97億(yi) 元已經超越了2009年全年業(ye) 績,三季度13.2億(yi) 元的淨利潤更是讓其創造了家電業(ye) 上市公司的最好紀錄。
青島海爾前三季度淨利潤20.6億(yi) 元同比增長超過60%,就連彩電業(ye) 務出現9.11億(yi) 港元虧(kui) 損的TCL集團[3.94 0.25%],也依靠TCL通訊的利潤大漲維持了利潤27.4%增長。
出口對於(yu) 中國家電巨頭來說都是業(ye) 務重要組成部分:
美的集團2010年1100億(yi) 元的整體(ti) 銷售收入中出口值將達到50億(yi) 美元(約合333.7億(yi) 元人民幣);海爾集團2009年1245億(yi) 元的全球營業(ye) 額中來自出口和海外銷售的比例達到28%;格蘭(lan) 仕集團2010年的近300億(yi) 元收入中出口的占比更是超過60%;TCL集團今年前三季度的海外整體(ti) 銷售占比達到41%左右,其中TCL通訊的海外銷售占比甚至超過90%;出口比例最低的創維集團其出口占比也常年維持在10%-15%。
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dong) 文曾經表示,“人民幣升值對創維來說其實是好事,因為(wei) 在國產(chan) 彩電行業(ye) 中我們(men) 的出口占比相對是最小的,這也可以客觀上減少匯兌(dui) 損失。”
對於(yu) 家電類上市公司來說,2010前三季度收入和利潤的大幅增長雖然與(yu) 金融危機後2009年同期較低的基數有關(guan) ,但整體(ti) 來說中國家電行業(ye) 在從(cong) 金融危機中走出後,進入了一個(ge) 新高峰期。
然而在業(ye) 績背後,潛在危機已經臨(lin) 近,楊東(dong) 文告訴本報記者,“金融危機時雖然出口定單減少,但是國內(nei) 市場受到家電下鄉(xiang) 等政策刺激獲得了釋放,同時人民幣升值步伐放緩,信貸政策寬鬆,而原材料價(jia) 格大跌,這讓創維等家電巨頭獲得了最好的利潤空間,然而隨著金融危機的過去,這些優(you) 勢因素在逐步消退。”
根據美的電器、格力電器等上市公司的三季報,在雙方市場份額持續增長情況下,受到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兩(liang) 大空調巨頭毛利率在大幅下降,其中美的電器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了6.16個(ge) 百分點,顯然這與(yu) 雙方市場競爭(zheng) 的惡化,以及節能補貼金額大幅下調有關(guan) 。
如果說銅鋁等原材料價(jia) 格格力等更多采取遠期套保、購買(mai) 期銅等方式來維持相對穩定的供應價(jia) 格減少成本上漲壓力,同時通過將工廠向鄭州、邯鄲等內(nei) 地遷移來降低勞動力成本,那麽(me) 人民幣升值就成為(wei) 其無法控製的因素,而在新一輪匯改後人民幣目前已上升到1美元兌(dui) 6.67元較高水平,雖然在G20會(hui) 議後相對穩定,但是美國和IMF要求,一國外部盈餘(yu) 與(yu) GDP比例降至4%水準,中國目前這一比例為(wei) 6%,人民幣需大幅升值。
格蘭(lan) 仕新聞發言人陸驥烈透露,長遠看來,人民幣升值是大趨勢,是必然還要再繼續下去的,如果按照高盛一份報告中預測,最終會(hui) 升值到6.29,那麽(me) 企業(ye) 將麵臨(lin) 嚴(yan) 重的生死考驗。
對此TCL集團董事長李東(dong) 生說,“這與(yu) 日元升值後索尼等企業(ye) 麵對的情況有些類似,中國企業(ye) 要想在人民幣升值30%的情況下與(yu) 索尼、三星等企業(ye) 競爭(zheng) 是很難的,因為(wei) 中國家電產(chan) 品出口本來的毛利率就很低,缺乏溢價(jia) 能力,要想維持市場份額可能隻能降價(jia) 競爭(zheng) ,實在不行就隻有退出市場。”
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日元對美元升值超過40%,而韓元則貶值30%,這導致日本9大消費電子企業(ye) 集體(ti) 虧(kui) 損,過去兩(liang) 年虧(kui) 損總額已經超過300億(yi) 美元,同時市場份額大幅下降,直到2010財年第一季度才得到扭轉。
家電業(ye) 自我救贖
在日元大幅升值的情況下,索尼、鬆下等日本企業(ye) 都采取了“輕資產(chan) 戰略”,將更多的生產(chan) 外包給中國大陸和台灣的OEM企業(ye) ,同時通過內(nei) 部壓縮開支,合並工廠等降低成本,終於(yu) 在2010財年上半年取得了600多億(yi) 日元的淨利潤。
方洪波告訴本報記者,“人民幣升值不是企業(ye) 能夠控製的,但是每次這樣的挑戰都會(hui) 加速行業(ye) 整合,有的企業(ye) 因為(wei) 無法抵製衝(chong) 擊而退出競爭(zheng) ,但也有企業(ye) 在積極應對後生存下來。”
美的將繼續以規模優(you) 勢和低價(jia) OEM方式來搶占歐美市場,同時將借鑒日韓企業(ye) 經驗和教訓,自有品牌要鎖定東(dong) 盟、印度、巴西、北非和中東(dong) 、獨聯體(ti) 等。
帕勒谘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表示,“對於(yu) 中國家電企業(ye) 來說,從(cong) 事OEM雖然隻有7%-8%的毛利率,但匯率變化產(chan) 生的影響主要由品牌商來承擔,作為(wei) OEM企業(ye) 的中國企業(ye) 依然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加工費用,所以在人民幣大幅升值後自有品牌出口和海外拓展的風險則更大。”
在10月廣交會(hui) 上,格蘭(lan) 仕等出口大戶做出了驚人舉(ju) 動,提價(jia) 10%以上,同時放棄超過20%的沒有競爭(zheng) 力定單。
格蘭(lan) 仕和美的這兩(liang) 家的微波爐大部分用於(yu) 出口,在全球總量中占有80%的市場份額。
顯然占據全球80%以上的加工資源,是OEM企業(ye) 與(yu) 品牌商進行價(jia) 格博弈的重要武器,而TCL則為(wei) 了抵禦人民幣升值的風險大幅壓縮了OEM業(ye) 務,其2009年前三季度的OEM定單隻有30多萬(wan) 台,而去年同期為(wei) 160萬(wan) 台。
對於(yu) 自有品牌出口企業(ye) 來說,人民幣升值風險則更大,以海爾集團為(wei) 例,其出口95%以上都是自有品牌,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其出口就出現了40%的下降,而剛剛恢複的海外業(ye) 務如今又要受到人民幣升值挑戰。
羅清啟表示,“索尼可以從(cong) 日元升值中依然保持盈利,與(yu) 其輕資產(chan) 戰略和提升產(chan) 品附加值有關(guan) ,然而中國企業(ye) 要想外包更多的生產(chan) ,或者提高銷售單價(jia) 都需要以讓出市場份額為(wei) 代價(jia) ,索尼模式短期內(nei) 無法複製。”
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多中國企業(ye) 更加重視國內(nei) 市場以及開發印度、巴西等新興(xing) 市場,除了繼續參與(yu) 新一年家電下鄉(xiang) 招標外,開拓縣鄉(xiang) 鎮市場成為(wei) 重點,黃健表示,“西方國家的家庭小家電平均超過50台,而目前中國城市家庭擁有的小家電量低於(yu) 20台。若小家電每台均價(jia) 150元至200元,5億(yi) 家庭每年購買(mai) 一台,就是1000億(yi)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