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有利於(yu) 對外投資但不利於(yu) 出口,那麽(me) 中國會(hui) 不會(hui) 更多地鼓勵企業(ye) 對外投資,而不是鼓勵更多的出口?
昨日(11月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針對有記者提出的這個(ge) 問題,商務部副部長陳健回答說,從(cong) 一般經濟學理論來講,人民幣升值有利於(yu) 中國企業(ye) 對外投資,但同時會(hui) 對中國的出口產(chan) 生負麵影響。匯率變動不代表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取向。
會(hui) 上,陳健還介紹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情況,並發布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發展報告2010》(以下簡稱 《報告》)和《對外投資國別(地區)指南(2010版)》。
陳健說,截至2009年底,我國1.2萬(wan) 家境內(nei) 投資者在境外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ye) 1.3萬(wan) 家,分布在全球177個(ge) 國家和地區,境外企業(ye) 資產(chan) 投資總額超過1萬(wan) 億(yi) 美元,對外直接投資累計淨額2457.5億(yi) 美元,居全球第15位和發展中經濟體(ti) 第3位。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到565億(yi) 美元,名列全球第5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讀說,《報告》一方麵介紹了中國對外投資的發展情況和遇到的問題,為(wei) 國內(nei) 企業(ye) 更好地把握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情況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另一方麵還發布了《對外投資國別 (地區)指南(2010版)》,詳細介紹了165個(ge) 國家和地區情況,包括對不同國家的經濟、政治、民俗和商務環境的介紹。其理念是體(ti) 現了“互利共贏”的原則。
霍建國說,現在中國很多投資都局限在中低端的對外經濟合作和承包工程領域,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比例較大,對美歐的投資比例還很小。他建議,今後除了繼續發揮中低端經濟合作和對外承包工程的內(nei) 容外,在合適的國家和地區,應該加大製造業(ye) 的合作和投資比例,同時在總流通和銷售領域也要逐步加大延伸力度。
他表示,2010年是發達國家實施貿易壁壘最嚴(yan) 厲的一年,也是貨幣幣值浮動最大的一年,更是增加關(guan) 稅幅度最活躍的一年。對始終處於(yu) 投資價(jia) 值鏈中低端的中國企業(ye) 來說,一直處在高成本“走出去”、賺取微薄收益的境地中。如何擺脫這種不利局麵,一方麵是企業(ye) 自身要加大產(chan) 品附加值的技術含量,另一方麵政府部門也要給予更有效的扶持力度。
不過,霍建國特別提醒,今後國內(nei) 企業(ye) 的對外投資應該采取兩(liang) 種不同指導服務理念,在具體(ti) 操作上,對大企業(ye) 、大項目要強調把握風險為(wei) 主;而對中小型企業(ye) 應該提供一些更便利化的措施,比如對外投資的手續、外匯兌(dui) 換、投資產(chan) 品進出口等方麵提供便利。這樣才能夠有利於(yu) 企業(ye) 的海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