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鉀肥進口壟斷導致到岸價漲逾一倍 成本將轉嫁農民

正當必和必拓收購加拿大鉀肥激起國人“鐵礦石第二”隱憂之際,國內(nei) 鉀肥進口資質由一家企業(ye) 壟斷、且被賣方掌握股權的危害,已經顯現出來。

10月21日,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子公司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00297,HK)宣布,已經與(yu) 加拿大鉀肥公司PotashCorp及另外兩(liang) 家鉀肥生產(chan) 商簽署協議,將在2011、2012、2013三個(ge) 年度分別從(cong) 後者購買(mai) 共100萬(wan) 噸、105萬(wan) 噸、110萬(wan) 噸鉀肥,總量不低於(yu) 中國海外鉀肥進口量33.33%的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化化肥”宣稱,該公司將是獨家從(cong) 上述三家企業(ye) 購買(mai) 鉀肥,三家供應商不會(hui) 向其他任何中國企業(ye) 賣貨。

也就是說,加拿大商家向中國賣貨,不僅(jin) 要占據三分之一的份額,而且還要選擇對象,隻認“中化化肥”這一家公司,對其他9家中國進口商則不予理會(hui) 。

加拿大鉀肥商何以既要擴大市場、同時又要對“中化化肥”情有獨鍾、青睞有加?目前可知的是,加拿大鉀肥集團不知何時竟然擁有了“中化化肥”的股權,成了第二大股東(dong) ;而“中化化肥”在中國則擁有最大的終端銷售網絡。

日前,有中央媒體(ti) 披露,在香港上市的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其22%的股份被世界上最主要的鉀肥供應商——加拿大鉀肥集團持有,該集團負責銷售的高級副總裁目前還是“中化化肥”的非執行董事。

然而,有“血緣”關(guan) 係的這對中外買(mai) 家賣家,其交易價(jia) 格卻一點兒(er) 都不客氣:擬議價(jia) 格分別為(wei) 不低於(yu) 6億(yi) 美元、7.3億(yi) 美元、8.7億(yi) 美元,折合每噸價(jia) 格是600美元、695美元、790美元。

而今年1月中國與(yu) 白俄羅斯鉀肥公司簽署的2010年度鉀肥到岸價(jia) ,僅(jin) 為(wei) 350美元/噸,數量為(wei) 80萬(wan) 到120萬(wan) 噸。1月以來中國進口鉀肥平均到岸價(jia) 也隻在400美元上下。

據了解,目前國內(nei) 擁有鉀肥進口許可證的企業(ye) 雖然達到10家,其中還有非國有企業(ye) ,但其中有8家企業(ye) 包括魯西、西洋、中阿等化肥生產(chan) 企業(ye) ,實際上並不能夠直接進口,隻能從(cong) “中化化肥”的母公司中化集團和中農(nong) 集團手中購買(mai) ;而到了今年,加拿大供應商連老牌國有的中農(nong) 集團也不理會(hui) 了,隻和自己擁有股權的“中化化肥”做買(mai) 賣。

有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不管必和必拓收購加拿大鉀肥是否最終遂願,目前國內(nei) 進口渠道壟斷的格局,已經足以損害最終用戶的利益。

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際肥料工業(ye) 協會(hui) 前任主席武四海,在2008年的兩(liang) 會(hui) 上做了《突破鉀資源壟斷,保護農(nong) 民利益》的發言,指出中化、中農(nong) 對鉀肥進口權形成了壟斷,同時對國內(nei) 銷售整體(ti) 上也造成壟斷,他們(men) 能左右價(jia) 位,獲得巨額的壟斷利潤。

鐵礦石價(jia) 格談判如今幾乎人所共知,而鉀肥談判則鮮有所聞。其實,從(cong) 2006年起,國內(nei) 十家鉀肥進口企業(ye) 每年都聯合與(yu) 外商進行談判,隻是從(cong) 不向社會(hui) 公開;甚至對中化、中農(nong) 外的其他八家處處保密。

據悉,曾有全國人大代表反映,連政府有關(guan) 部門都沒看過鉀肥進口合同,無從(cong) 了解進口鉀肥的實際成本。

就在化肥進口資質高度壟斷的同時,近年來,國內(nei) 化肥價(jia) 格一路上漲,成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成本增長中的最大頭,農(nong) 民越來越難以承受。其中鉀肥幾乎一半依賴進口,從(cong) 2006年初到2007年底,我國氯化鉀進口價(jia) 每噸從(cong) 2130元上漲到2340元,2008年初到岸價(jia) 一度隻有1800元-1900元一噸,而賣到零售商時已經接近4000元/噸;最終賣給農(nong) 戶還要加價(jia) 。

中國鉀肥進口量年年增加,價(jia) 格亦年年攀升,這與(yu) 近年國際鉀肥市場供過於(yu) 求的形勢形成反差。2004年世界鉀肥產(chan) 量過剩570萬(wan) 噸,2005年產(chan) 量過剩730萬(wan) 噸,2006年過剩690萬(wan) 噸,2007年過剩660萬(wan) 噸。一邊是國際鉀肥產(chan) 量年年過剩,一邊是鉀肥價(jia) 格連連上漲?有人懷疑這是中國壟斷企業(ye) 與(yu) 外商聯合抬高鉀肥進口價(jia) 。

至於(yu) 如何應對必和必拓收購加拿大鉀肥的隱憂,據悉國內(nei) 企業(ye) 已經放棄競購或阻止必和必拓收購的設想。中國無機鹽協會(hui) 鉀鹽分會(hui) 前會(hui) 長魏成廣分析說,“如果收購,需要將近600億(yi) 美元的資金,風險太大。”

據悉,目前全球鉀肥產(chan) 能過剩一半以上,如果收購成功,鉀肥價(jia) 格每噸需要至少漲價(jia) 到上千美金才能收回成本,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還會(hui) 將海外投資的成本轉移到農(nong) 民身上。

而中化集團公司副總裁韓根生也曾在9月中旬對媒體(ti) 表示,即便是100億(yi) 美元的收購價(jia) ,也不劃算。

這樣一來,鉀肥隱憂已經不是要否阻止必和必拓收購、而是國內(nei) 進口渠道是否合理的問題了。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