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專家稱我國大豆油70%原料依賴進口

  美國大豆欠收的蝴蝶效應,正通過太平洋傳(chuan) 導到每個(ge) 中國人的餐桌之上。往年這個(ge) 時候,處於(yu) 價(jia) 格低點的食用油,今年卻出現較大的波動。

  “聽說食用油要漲價(jia) 了,幹脆買(mai) 上幾桶放在家裏儲(chu) 存起來。” 江西贛州市的王大爺日前趕在超市調價(jia) 前,一口氣買(mai) 了幾大桶食用油。

  類似王大爺這種“囤油”的局麵最近在全國各地都不鮮見,除了市民搶購囤積食用油外,許多超市也打著缺貨的旗號開始“囤油”。

  事實上,近三個(ge) 月以來,許多品牌的食用油價(jia) 格都在上漲,金龍魚、魯花、長壽花等食用油品牌全麵上調旗下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產(chan) 品的價(jia) 格,部分產(chan) 品漲幅達10%-20%。

  10月20日,30萬(wan) 噸國家臨(lin) 時存儲(chu) 食用油向市場拋售。這是今年以來國家首次在市場上大規模拋出食用油,借以平抑由於(yu) 連續上漲三個(ge) 月的進口大豆價(jia) 格,所導致的油價(jia) 上漲態勢。

  此舉(ju) 的背後,是對大豆—食用油這一產(chan) 業(ye) 鏈連鎖反應的應對。這一係列反應使中國大豆安全隱患的問題再度凸顯。我國本是大豆主產(chan) 國,是什麽(me) 原因導致國產(chan) 大豆被邊緣化?進口大豆對我們(men) 有什麽(me) 危害?均成各界關(guan) 注的焦點。

  七成依賴進口

  此次競價(jia) 銷售國家臨(lin) 時存儲(chu) 的菜籽油30萬(wan) 噸,按規定每個(ge) 企業(ye) 最高購買(mai) 量不得超過1萬(wan) 噸。購買(mai) 者必須承諾將購買(mai) 的食用油盡快投放市場,以增加市場供應量。

  據長江期貨研究谘詢部農(nong) 產(chan) 品分析師童波接受《新周報•周末版》介紹,20日菜籽油拋售非常成功,除河南稍低外,各省菜籽油成交率都是100%,30噸總量成交共29萬(wan) 噸左右。

  政府如此大手筆拋售菜籽油,並非食用油供應短缺,其主要用意在於(yu) 緩解食用油價(jia) 格繼續高漲的困局。

  據媒體(ti) 報道,各類食用油調價(jia) 通知都在近期向全國發布,超市、大賣場會(hui) 在近幾天內(nei) 調整價(jia) 格,漲幅在10%左右。以每桶5升的食用油為(wei) 例,每桶上漲6-10元,新價(jia) 格為(wei) 每桶70-80元。隨著食用油漲價(jia) 預期強烈,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搶購潮。

  食用油漲價(jia) 高潮的到來,是由於(yu) 10月14日海關(guan) 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進口大豆的均價(jia) 自今年7月以來已經連續上漲三個(ge) 月。其中9月進口大豆總量同比上漲24.1%,價(jia) 格同比上漲25.4%。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食用油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中顯示,我國大豆行業(ye) 三分之二的大豆原料來自進口,而大豆油在食用油中占比較大,達54.2%,大豆油的生產(chan) 主導著我國食用油市場的走勢。

  我國是大豆的原產(chan) 地,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據童波介紹,占我國食用油消費過半的大豆油,其原料大豆每年約65%-70%依賴進口,而且進口的大豆幾乎全部是轉基因大豆。

  1995年以前中國一直是大豆淨出口國,但是從(cong) 1995年起,中國開始從(cong) 國外進口大豆。到2000年,我國大豆年進口量首次突破1000萬(wan) 噸,成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而我國進口大豆70%來自美國,因此美國的大豆產(chan) 量和出口價(jia) 格,對我國食用油的價(jia) 格會(hui) 產(chan) 生直接的影響,進而影響整個(ge) 中國市場的糧食布局。

  美國農(nong) 業(ye) 部10月12日公布的油料作物展望報告顯示,2010年美國大豆預期減產(chan) 程度劇烈。這一消息隨即拉升了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大豆價(jia) 格,導致出口大豆價(jia) 格飆升,直接提高了我國民眾(zhong) 的用油成本。

  很多人擔心,這樣一來,我國食用油的價(jia) 格完全由外國掌控,中國糧食安全隱患已經逐漸露出冰山一角。

  大豆產(chan) 業(ye) 鏈旁落

  近年來,中國大豆業(ye) 被外國資本操控的情況越來越明顯,加之進口大豆全部都是轉基因大豆,人們(men) 對進口大豆的爭(zheng) 議從(cong) 沒有停止過。

  但是在童波看來,這是不得已而為(wei) 之的。他指出,我國雖然是大豆的原產(chan) 地,年產(chan) 量在1600萬(wan) 噸左右,但是相對於(yu) 世界26億(yi) 噸的產(chan) 量而言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作為(wei) 一個(ge) 人口大國、養(yang) 殖大國,我國對大豆的需求每年超過6000萬(wan) 噸。

  為(wei) 了滿足國內(nei) 需求困境,必須進口國外大豆,隨著進口大豆而來的還有很多先進的技術、充裕資金等方麵的支持。因此,外資進入大豆行業(ye) 也是不可避免的,大豆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受到外國資本牽製是隨之產(chan) 生的必然結果。

  公開資料顯示,世界四大跨國糧商美國ADM、邦吉、嘉吉和法國路易•達孚壟斷了中國80%的進口大豆貨源。跨國糧商在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ye) 中的64家企業(ye) 參股或控股,占到總股本的66%,左右了中國油脂市場原料與(yu) 加工及其食用油供應75%的市場份額。

  我國的國產(chan) 大豆加工行業(ye) 幾乎全部陷入困境,國產(chan) 大豆壓榨企業(ye) 幾乎舉(ju) 步維艱。據媒體(ti) 報道,目前黑龍江68家規模以上榨油企業(ye) 幾乎全部停產(chan) 。

  童波近期剛剛結束他在東(dong) 北地區一周的農(nong) 產(chan) 品考察。在東(dong) 三省的西北部產(chan) 豆區,他發現,在這個(ge) 時段的收獲期,因為(wei) 氣溫升高,豆農(nong) 提前4-7天完成了收獲。雖然今年大豆的單產(chan) 量較高,但產(chan) 量仍與(yu) 去年持平。

  “畝(mu) 產(chan) 量高,收獲的多了,但是豆農(nong) 的種植麵積在明顯地減少,農(nong) 民賣豆無門,誰還願意種植盈利少的大豆?很多農(nong) 民都改種玉米、水稻、蔬菜等賺錢多的農(nong) 作物了。”

  轉基因大豆的衝(chong) 擊

  豆農(nong) 之所以覺得種植大豆不賺錢,除了大豆加工廠方麵的原因,還有來自進口大豆的“壓迫”。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