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前,中國煤炭出口一直快速增加,而當時的煤炭進口數量一直很小,因此淨出口數量一直快速增長,2003年達到曆史最大數量。2003年以後,中國煤炭出口數量開始快速下降,而煤炭進口數量卻開始快速增加,使得中國煤炭淨出口數量快速下降。
其中,2007年出口數量僅(jin) 為(wei) 5317萬(wan) 噸,當年進口數量快速增加到5102萬(wan) 噸,2007年中國煤炭淨出口僅(jin) 為(wei) 215萬(wan) 噸,煤炭進出口貿易基本是平衡態勢。值得關(guan) 注的是,2007年的第一季度,中國首次成為(wei) 煤炭淨進口國,當時中國煤炭淨進口達到289萬(wan) 噸。
進入2008年以來,中國煤炭供給依然趨緊。2008年一季度中國再次成為(wei) 煤炭淨進口國,煤炭進口量為(wei) 1126萬(wan) ,出口量為(wei) 1020萬(wan) 噸,煤炭淨進口數量為(wei) 106萬(wan) 噸。2008年前5個(ge) 月我國依然是煤炭淨進口,淨進口數量為(wei) 30萬(wan) 噸。
中華工商時報當年如此評價(jia) 中國煤炭行業(ye) 的這一重大轉變:
2007年中國向煤炭淨進口國角色轉變後,對國際煤炭市場,特別是亞(ya) 太市場主導影響會(hui) 進一步強化。同時,煤炭出口國角色的轉移,有利於(yu) 增進國內(nei) 國際煤炭市場的相互支持、相互依賴,推進國際煤炭市場的一體(ti) 化步伐。世界經濟一體(ti) 化是大勢所趨,廣東(dong) 等沿海省份煤炭進口的增加,無疑既緩解了國內(nei) 煤炭供應不足的矛盾,又滿足了國際煤炭市場對國內(nei) 煤炭市場的銷售需要,無疑有利於(yu) 打破煤炭市場的國門界限,推進中國的對外開放和全球統一煤炭大市場的形成。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為(wei) 北方煤炭主產(chan) 區騰出了產(chan) 品剩餘(yu) 空間,關(guan) 閉更多不符合要求的小煤礦,盡量減少礦難事故的發生。
延伸閱讀:
中國國土資源部的調查顯示,截至2002年年底,中國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儲(chu) 量1886億(yi) 噸,人均探明煤炭儲(chu) 量145噸,按人均年消費煤炭1.45噸,即全國年產(chan) 19億(yi) 噸煤炭匡算,可以保證開采上百年,但並不意味著中國煤炭開采煤炭完全可以保證國內(nei) 市場需求。
2005年煤炭產(chan) 量更是超過21億(yi) 噸,創曆史新高,但電力、鋼鐵、化肥等行業(ye) 的蓬勃發展使得對煤的需求快速增長,煤炭產(chan) 量創新高仍解決(jue) 不了國內(nei) 煤炭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麵。2007年以來,由於(yu) 中國對煤炭進出口政策進行了調整,降低了出口退稅率,再加上運力不足、交通運輸緊張,煤炭短缺已成為(wei) 影響中國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的瓶頸。在這樣的情況下,煤炭進口在無政策限製後,國外煤炭與(yu) 國內(nei) 煤炭市場的競爭(zheng) 將回歸到煤炭產(chan) 品本身的競爭(zheng) 力上。作為(wei) 世界最大煤炭生產(chan) 國與(yu) 消費國,煤炭目前已占到中國能源需求的70%。
2001年以來,國家關(guan) 停了約占中國煤炭總產(chan) 量40%的各類小煤窯,國內(nei) 煤炭價(jia) 格隨之直線上揚,在華東(dong) 地區,4800大卡煙煤的價(jia) 格一下子由2001年初的200元/噸猛漲至現在的320元/噸。而同期國際市場煤價(jia) 則十分平穩,如澳大利亞(ya) 產(chan) 4800大卡煙煤在其產(chan) 地價(jia) 格為(wei) 20美元/噸,每噸煤炭的口岸價(jia) 格大約在人民幣270-310元之間。
兩(liang) 相比較,國內(nei) 的煤炭並無價(jia) 格優(you) 勢,與(yu) 國內(nei) 煤炭相比,進口煤炭在煤質、運輸、價(jia) 格方麵有較強競爭(zheng) 力。由此國內(nei) 的一些煤炭用戶開始轉向國際市場,采購價(jia) 格較為(wei) 便宜的進口煤炭。廣東(dong) 、福建等電廠將加大從(cong) 澳大利亞(ya) 、越南等地的進口煤炭數量。
隨著中國對煤炭資源保護利用的逐步深入,引入國際煤炭資源滿足越來越大的煤炭需求,將成為(wei) 現實需要。國家對煤炭進出口稅率政策的調整,充分體(ti) 現出國家減少資源性產(chan) 品出口的意圖,也體(ti) 現出國家對煤炭資源實施保護政策。另一方麵,不再限製進口將有利於(yu) 引入國際煤炭資源的有效利用。在煤炭進口政策放開後,綜合人民幣升值、環保壓力等多種因素考慮,今後中國煤炭將呈現進口增長較快而出口逐漸下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