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餘(yu) 姚一批到日本的出口不鏽鋼廚房用具因實際產(chan) 品與(yu) 客戶要求存在差異,被國外退貨。據了解,該批廚房套裝用具中的叉子的叉頭是磨平的,而客戶要求叉頭應是尖銳的,貨物被退貨給生產(chan) 企業(ye) 造成了較大損失。這是一起典型的因實際貨物不符合客戶要求導致的退貨案例。據餘(yu) 姚檢驗檢疫局統計,2010年以來,餘(yu) 姚已有7起類似問題導致的出口退貨案例,產(chan) 品不符合客戶要求成為(wei) 了一個(ge) 較為(wei) 突出的問題。
據分析,產(chan) 品達不到國外客戶要求的原因有以下四方麵:一是產(chan) 品信息交流不暢,“國外客戶—外貿公司—生產(chan) 企業(ye) ”三者之間在信息溝通和傳(chuan) 遞方麵存在問題,國外客戶對產(chan) 品的實際需求沒有準確地傳(chuan) 達到生產(chan) 企業(ye) 。二是合同評審環節缺乏有效性,部分生產(chan) 企業(ye) 一味追求訂單數量,未對自身新產(chan) 品的設計開發和生產(chan) 能力進行有效評估前就匆匆“上馬”。三是生產(chan) 指令不能有效執行,在確認產(chan) 品各要求後,企業(ye) 在生產(chan) 車間下發生產(chan) 指令時出錯或生產(chan) 指令在生產(chan) 車間傳(chuan) 遞過程中走形,導致生產(chan) 出來的產(chan) 品與(yu) 客戶確認的樣品不符,此外,為(wei) 貪圖省事,生產(chan) 前樣品未經客戶現場確認就開始大批量生產(chan) ,這也會(hui) 導致最終產(chan) 品出現偏差的原因之一。四是生產(chan) 企業(ye) 在與(yu) 客戶簽訂外銷合同時,往往不會(hui) 在合同上列明產(chan) 品的具體(ti) 要求,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一旦出現因產(chan) 品不符要求導致的糾紛,生產(chan) 企業(ye) 往往隻能吃“啞巴虧(kui) ”。
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相關(guan) 出口企業(ye) :一是在簽訂合同前,企業(ye) 應對客戶的要求和產(chan) 品特點進行明確,結合產(chan) 品要求對自身的生產(chan) 能力進行有效評估,確保能力達到產(chan) 品要求後再組織生產(chan) ,避免盲目接單。二是產(chan) 品的要求應以書(shu) 麵文字體(ti) 現在合同上,尤其對於(yu) 長期合作過的客戶更應如此,在與(yu) 客戶因產(chan) 品問題發生糾紛時,規範的合同可以用來作為(wei) 保護企業(ye) 利益的重要憑證。三是做好產(chan) 前樣品的確認工作,生產(chan) 企業(ye) 應充分重視產(chan) 前樣品客戶確認工作,養(yang) 成客戶確認後再進行生產(chan) 的“好習(xi) 慣”。四是建立完善的質控體(ti) 係,從(cong) 樣品設計開發驗證、過程和成品檢驗等方麵嚴(yan) 格把關(guan) ,確保產(chan) 品生產(chan) 過程中不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