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中國稀土因走私年流失或達2萬噸

   “盡管我國的稀土產(chan) 品出口配額減少,但借鐵合金等名目走私海外的稀土產(chan) 品,一般業(ye) 內(nei) 公認每年大概有2萬(wan) 噸左右。”

  工信部曾不止一次提出,要從(cong) 根本上刹住走私的猖獗勢頭,保護好資源和環境,但隨著國家稀土出口配額的逐年減少和稀土價(jia) 格的不斷攀升,稀土走私活動又日漸猖獗。

  “盡管我國的稀土產(chan) 品出口配額減少,但借鐵合金等名目走私海外的稀土產(chan) 品,一般業(ye) 內(nei) 公認每年大概有2萬(wan) 噸左右。”昨日(10月11日)一位長期從(cong) 事稀土出口貿易的行業(ye) 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

  麵對誘惑鋌而走險

  先將原料偷梁換柱,再試圖買(mai) 通報關(guan) 公司,不法分子正用這一手法大量“揮霍”著中國的稀土資源。

  據媒體(ti) 報道稱,近日,青島一對夫妻因協助珠海發貨人將4000多噸稀土偷梁換柱,偽(wei) 裝成氧化鐵紅企圖走私出境,最終被海關(guan) 查獲鋃鐺入獄。此前,南寧海關(guan) 也成功偵(zhen) 破了一起企圖通過貨運渠道走私出口稀土大案,案件涉嫌以偽(wei) 報品名的方式走私出口稀土金屬及其化合物約4196噸,案值1.09億(yi) 元。

  出於(yu) 環保和國家安全的考慮,我國從(cong) 2006年起開始限製稀土出口,目前配額總量為(wei) 30258噸,比去年少了近2萬(wan) 多噸。受稀土出口量減少影響,國際價(jia) 格自然節節攀升。據悉,在中國下半年稀土配額數量公布以後,低貨值的La和Ce產(chan) 品出口價(jia) 格平均提高了25~30美元/公斤。

  在稀土出口巨額利潤的誘使下,總會(hui) 有人鋌而走險。某國有稀土企業(ye) 一位不願具名的銷售人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wei) 配額緊張,下半年稀土出口量緊縮,價(jia) 值比較低的輕稀土很少有人願意出口。“價(jia) 格上漲得這麽(me) 快,隻要有過貿易走私經驗的人,都會(hui) 有想法的。”

  有關(guan) 數據更是印證了這一問題的嚴(yan) 峻性。據推算,2006年至2008年間,除了國內(nei) 消費和正常出口之外,每年都有幾萬(wan) 噸稀土不知所終。

  稀土走私出新伎倆(lia)

  記者調查發現,在上述係列案件中,主要犯罪嫌疑人多為(wei) 稀土方麵的行家,他們(men) 一般會(hui) 根據每票稀土礦石外形的不同特點,分別用矽藻土、硫酸鋁、玻璃成型劑等與(yu) 稀土外形相似的貨物來報關(guan) ,企圖“魚目混珠”。

  一位常年做稀土出口貿易的企業(ye) 人士確認了上述說法。他告訴記者,目前稀土走私一般都更換品名,以省去關(guan) 稅和配額費用。“比如出口金屬鏑,但報關(guan) 的時候報其他非控製的東(dong) 西。”他還介紹稱,“按照顏色性狀類似的產(chan) 品品名去申報,這樣海關(guan) 也很難判斷;很多人都是從(cong) 小港口出去,查得也不嚴(yan) 格。”

  目前,我國從(cong) 事稀土礦產(chan) 開采、分離的生產(chan) 企業(ye) 中,配額企業(ye) 有29家(包括內(nei) 外資),但稀土出口配額緊張,部分不生產(chan) 稀土產(chan) 品的貿易公司亦獲得不少配額。“稀土走私一般都是貿易公司,很多生產(chan) 企業(ye) 也有。他們(men) 都是專(zhuan) 家,做起來自然不難,都是委托不懂的公司代理出口,這樣即使出事,自己也能及早跑路。”稀土行業(ye) 分析人士透露。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因為(wei) 稀土合金在出口時不受配額限製,分離稀土合金提取稀土正成為(wei) 中國稀土流失海外的主要途徑。贛州一家從(cong) 事稀土深加工的內(nei) 部人士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現在稀土走私隻是繞開稀土配額管製,分離稀土合金提取稀土的辦法,已經成為(wei) 稀土走私的主要途徑。”

  業(ye) 內(nei) 人士稱,通過稀土產(chan) 品出口量和國外的稀土礦產(chan) 量、稀土產(chan) 品消耗量,中國稀土走私量是可以估算出來的。“盡管我國的稀土產(chan) 品出口配額減少,但借鐵合金等名目出口的稀土產(chan) 品,目前公認的是每年大概走私2萬(wan) 噸左右。”

  稀土走私監管難

  中央黨(dang) 校國際戰略專(zhuan) 家李兵表示,據測算,2萬(wan) 噸的稀土走私約占實際出口量的1/3。“目前中國的實際稀土儲(chu) 量已經不足世界的30%,如果再得不到有效管理,未來一旦變成純進口,我們(men) 花費的不僅(jin) 是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金錢,更可能在戰略上被西方國家鉗製。”

  不過,稀土實現有效管理的路也許比較漫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當前幾乎所有走私均是被人舉(ju) 報的,或為(wei) 同行或為(wei) 內(nei) 部公司的人,靠海關(guan) 去查驗,幾乎不可能。“畢竟中國每天的貨物吞吐量這麽(me) 大,稀土占的份額太少了。”上述知情人士稱。

  贛州稀土企業(ye) 人士亦認為(wei) ,“海關(guan) 一般不是全檢。沒關(guan) 係可以混過去,有關(guan) 係的話,就算查到了還可能通過關(guan) 係用一堆垃圾換掉。”

  更為(wei) 尷尬的局麵可能還不在此。目前,我國稀土產(chan) 品種類日趨增加,但稀土出口稅號僅(jin) 40多個(ge) ,部分產(chan) 品與(yu) 出口稅號脫節,既無法滿足監管需要,又導致資源流失和走私現象。

  更多行業(ye) 人士則呼籲,國家稀土政策搞一刀切並不合理,應該是細分產(chan) 品。“現在國家發放配額說是鼓勵高附加值產(chan) 品出口,其實現在出口的高附加值產(chan) 品才真是稀缺的資源,那些產(chan) 量很大,國內(nei) 根本消化不了的產(chan) 品倒不如采取寬鬆的政策。”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