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國內(nei) 還是國外,棉價(jia) 均處於(yu) 一輪漲勢難擋的牛市行情當中,在"金九銀十"的生產(chan) 旺季,讓紡織品出口企業(ye) 十分頭疼。截至中秋節前最後一個(ge) 交易日,國內(nei) 鄭州棉花期貨、電子撮合近期合約價(jia) 格和拋儲(chu) 平均成交價(jia) 格均衝(chong) 上20000元/噸,創曆史新高,中國棉花價(jia) 格指數由跌轉升,達到19228元/噸;在國際市場,紐約棉花期貨和CotlookA指數(即反映國際棉花市場現貨價(jia) 格水平的指標)均創近15年來新高,分別較8月末上漲了9.6%和25.8%。"目前全球市場的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基本都處於(yu) 曆史高位,棉價(jia) 高企也屬於(yu) 比較正常的現象,牛市的格局已經不容置疑,可以說紡織業(ye) 高棉價(jia) 時代已經來臨(lin) 。"中國第一紡織網主編汪前進對記者如此表示。
麵對棉價(jia) 的"瘋狂",最難以承受的無疑是下遊的紡織企業(ye) 。今年以來,相當一部分紡企反映,由於(yu) 棉花供應緊張,其下遊產(chan) 品棉紗等紡織原料也成了稀缺資源,甚至出現了有錢都買(mai) 不到貨的情況,如今這種局麵仍在繼續。
江蘇南京一家紡織品出口企業(ye) 副總王先生告訴記者,隨著棉花價(jia) 格的走高,棉紗的價(jia) 格也幾乎是"一天一個(ge) 價(jia) ",而且銷售情況異常火爆,"現在一般都是全額現款提貨,甚至是款到發貨,這種局麵很有可能持續到年底"。王先生進一步表示,由於(yu) 原料價(jia) 格持續上漲,下遊成衣企業(ye) 的成本壓力也跟著看漲,"紗廠正在不斷提價(jia) ,但是服裝出口想要提價(jia) 卻相當困難,就算提了一點,也遠遠跟不上成本的漲幅"。汪前進指出,今年以來,隨著棉花價(jia) 格節節攀升,中遊的棉紗等麵料廠商的利潤也幾乎是曆史上的最高水平,"至少是從(cong) 上遊到中遊成本的轉移進行得比較順利",對於(yu) 終端的服裝等產(chan) 品而言,行業(ye) 整體(ti) 的一輪提價(jia) 也已經陸續開始,但是出口方麵,提價(jia) 仍然較為(wei) 艱難,因此出口利潤正在受到擠壓。
進入"金九銀十"的生產(chan) 旺季,國內(nei) 的新棉也已經陸續上市,那麽(me) 這是否會(hui) 讓眼下的棉市"高溫"有所消退呢?國內(nei) 多家機構均分析預測認為(wei) ,受全國多個(ge) 棉花產(chan) 地的氣候異常因素影響,新棉的質量和產(chan) 量均不容樂(le) 觀,此番上市難以深度打壓目前的牛市,漲勢很可能會(hui) 持續到明年。
對於(yu) 國際市場,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則認為(wei) ,棉花價(jia) 格的漲勢已輕超越了原油、銅等工業(ye) 大宗商品的漲勢。報道指出,全球最大的棉花生產(chan) 國和進口國--中國今年的棉花收成受到了雨水威脅;第二大棉花種植國印度,由於(yu) 政府今年頒布實行的出口禁令,讓交易商們(men) 不斷猜測未來的政策走向;而全球第四大棉花種植國巴基斯坦發生重大洪澇災害,產(chan) 量銳減,從(cong) 而加劇了全球棉花供應的緊張局麵。美國農(nong) 業(ye) 部預計,全球棉花庫存與(yu) 消耗量的比率已將降至15年來的最低水平。
鑒於(yu) 此,中國棉花協會(hui) 不得不發出"雙高"的行業(ye) 警示提醒業(ye) 內(nei) 各方:高棉價(jia) 即意味著高風險,棉價(jia) 過高過快上漲,不利於(yu) 產(chan) 業(ye) 穩定和健康發展。紡企應密切關(guan) 注國內(nei) 外棉花生產(chan) 情況及紡織形勢變化,冷靜分析,理性應對,防範經營風險,切勿跟風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