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連續升值,出口企業(ye) 微薄的利潤正消失殆盡。
每天用手機查看人民幣匯率的最新信息已經成為(wei) 了王振明的日常功課。這個(ge) 做了10年加工貿易的服裝企業(ye) 老總,如今每天心都是懸在匯率上的。
“對做外貿的企業(ye) 來說,匯率的變化直接關(guan) 係到產(chan) 品的出口和訂單。”王振明說。
連續第九個(ge) 交易日上漲、連續第八天創曆史新高,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jia) 仍在繼續“發飆”。9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jia) 再次一口氣急升113個(ge) 基點,報6.6997,一舉(ju) 衝(chong) 破6.7關(guan) 口,進入“6.6”時代。
從(cong) 事鞋業(ye) 加工的虎門天意童鞋製造廠經理沈路十分理解王振明的心情。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每年在虎門鎮單外銷皮鞋就將近1000萬(wan) 雙,主要從(cong) 事外貿訂單生產(chan) 的工人達30多萬(wan) ,人民幣升值對於(yu) 他們(men) 的影響可見有多大。而且大部分出口企業(ye) 能承受的人民幣升值空間也就3%左右,3%的升值幅度會(hui) 讓他們(men) 的盈利能力下降約50%。
一份權威報告顯示,7成以上出口企業(ye) 能承受的人民幣升值幅度在4%以下。
記者了解到,在刀尖上舞蹈的外貿企業(ye) ,如今無暇理會(hui) 中美之間精彩的“匯率戰”,他們(men) 忙著的是怎麽(me) 去規避人民幣匯率風險。而普遍可能被使用的是:推遲交付訂單和提價(jia) 。
與(yu) 匯率賽跑
“不要叫我老板,如果人民幣再這樣一路升值下去,我還不如一名普通工人。”王振明頗為(wei) 無奈地對記者說。
報價(jia) 與(yu) 匯率賽跑,王振明仿佛又回到了2008年。
“那一年人民幣升值突破7元大關(guan) ,並且連創匯改以來的新高,我們(men) 每天壓力都非常大。價(jia) 格高了,客戶承受不了,訂單就流失;報低了,公司又損失大。”
外貿企業(ye) 每筆訂單大致要經過這樣幾個(ge) 流程:首先與(yu) 國外客戶洽談,確認價(jia) 格、交付等條件,然後將訂單交工廠生產(chan) ,最後交付產(chan) 品時才能收錢。一般這個(ge) 周期最少也要2個(ge) 月,這個(ge) 期間如果匯率出現變化,損失是很嚴(yan) 重的。
以一個(ge) 100萬(wan) 美元的訂單為(wei) 例,如果簽合同時,美元兌(dui) 人民幣匯率為(wei) 1:6.8,2個(ge) 月後,匯率為(wei) 1:6.6,差價(jia) 0.2元人民幣,但利潤就一下子減少了20萬(wan) 人民幣。而這樣一筆訂單,其總利潤也不過三四十萬(wan) 人民幣左右。
據了解,在東(dong) 莞因為(wei) 報價(jia) 沒有跑過人民幣匯率,最終導致破產(chan) 倒閉的企業(ye) 比比皆是。一般大型工廠抗風險能力還要強一點,但是對於(yu) 絕大多數中小型企業(ye) 來說,匯率好比懸在頭上的一把刀,不知道它什麽(me) 時候會(hui) 落下來。
最近有一份沉甸甸的報告,主要內(nei) 容是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ye) 影響的調研。總樣本數為(wei) 1900個(ge) ,包括十多個(ge) 省市的出口型企業(ye) 。
報告顯示,大多數出口企業(ye) 所能承受的人民幣升值幅度是2%以下,這部分企業(ye) 占全部樣本總數的39.7%,能承受人民幣升值2%-4%的企業(ye) 占33.8%,能承受升值4%-5%的企業(ye) 占19.1%。
據悉,我國中小型出口企業(ye) 的利潤率並不高,尤其是紡織、服裝、鞋、帽等勞動密集型製造業(ye) ,有84.07%的出口企業(ye) 利潤率集中在5%以內(nei) 。
王振明希望到10月份舉(ju) 行秋季廣交會(hui) 接單高峰期時,匯率都能盡量保持穩定。但是如今好似脫韁野馬的匯率,還是讓他感到心裏慌慌的。
如何規避風險
應對匯率變化,出口企業(ye) 行動得比誰都積極。目前看得見摸得著的辦法隻有兩(liang) 個(ge) ,一是在時間上做文章,二是在價(jia) 格上做文章。
推遲交付訂單是目前企業(ye) 采取的最簡單普遍的方法。
溫州嘉譽皮鞋出口企業(ye) 總經理李嘉告訴記者,上個(ge) 月企業(ye) 剛與(yu) 一個(ge) 美國客戶簽了一批訂單,3個(ge) 月內(nei) 交付。但是讓他萬(wan) 萬(wan) 沒有想到的是9月13日起人民幣開始不斷升值,現在如果馬上交貨的話,企業(ye) 可能分文不掙,無奈公司就一直拖著,希望等到人民幣匯率有所回落時。
雖然推遲交貨可能解眼下燃眉之急,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如果人民幣繼續保持升值,那麽(me) 企業(ye) 越等也就意味著賠得越多。
如果不想“等死”,企業(ye) 還有一條出路,那就是提價(jia) 。身處國際代工鏈條的末端,擠在層層壓榨之下,提價(jia) 談何容易,但想不賠錢就必須提。
溫州市五金商會(hui) 秘書(shu) 長李國榮表示,對於(yu) 人民幣的快速升值,企業(ye) 的應對措施與(yu) 其規模有關(guan) 係,大企業(ye) 會(hui) 有具體(ti) 預案,而小企業(ye) 則很被動,隻能“隨行就市”。
他介紹,出口企業(ye) 對於(yu) 多年合作的老客戶,如果需要大批量的訂單,可按原先的價(jia) 格,發揮規模效應可以相對壓低原材料的采購成本。而假如隻是需要一兩(liang) 千件的小訂單,則提價(jia) 5%左右。另外,盡量向老客戶推薦新研發的產(chan) 品,對於(yu) 新款價(jia) 格提到10%左右,歐美客戶也還是能接受。但是對於(yu) 新客戶,則一律提價(jia) 。
汕頭澄海玩具出口企業(ye) 總經理黃春則采取了一種“創新”提價(jia) 的方式。他告訴記者說,一款出口美國的電動玩具車,利潤還不到1元錢,但是當他在同一款玩具車上麵加了一個(ge) 活動開關(guan) 按鈕之後,成本並沒有增加多少,但是價(jia) 格就漲了10%,最重要的是這是外商完全可以接受的。
倒逼企業(ye) 轉型
人民幣升值暴露了中國出口企業(ye) 低成本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喪(sang) 失,但是也倒逼外向型經濟為(wei) 主的出口企業(ye) 去提升創新能力,提高產(chan) 品附加值。
國家信息中心研究院劉麗(li) 對本報記者表示,新一輪的人民幣升值雖然有可能是漸進過程,但似乎對企業(ye) 的發展來說更為(wei) 可怕:企業(ye) 也許察覺不出痛苦之處,但當企業(ye) 想轉型時,已經失去了機會(hui) 。“溫水煮青蛙”的講法正是緣自於(yu) 此。
因此,對於(yu) 出口型企業(ye) 而言,未來如何通過提高產(chan) 品含金量來提高利潤空間將是重點課題,出口產(chan) 品的升級換代非常重要。
深圳大型玩具製造廠寶德的廠長薛小偉(wei) 告訴記者,他們(men) 的應對之策,一是提升附加值,企業(ye) 集中生產(chan) 科技含量較高的聲控、電動等高檔電子玩具,減少競爭(zheng) 對手;二是降低成本,在印度、越南等東(dong) 南亞(ya) 國家進行製造外包。10月份廣交會(hui) 就要開幕了,他們(men) 企業(ye) 決(jue) 定將一批科技含量較高的玩具帶到廣交會(hui) 上去參展,希望能夠吸引外商。
在轉型升級方麵,廣東(dong) 省率先行動。數據顯示,外貿大省廣東(dong) 在上半年外貿增長遠低於(yu) 長三角等地。外貿增速放緩影響了廣東(dong) GDP的增長,上半年廣東(dong) GDP增長12.7%,低於(yu) 外貿發達的浙江等省。主要原因就是廣東(dong) 近年一直堅持經濟轉型,低端加工型貿易企業(ye) 的數量和貿易量在削減。
廣東(dong) 省外經貿廳副廳長鄭建榮表示,人民幣升值將直接減少企業(ye) 的出口收匯。“從(cong) 廣東(dong) 來看,我們(men) 有一個(ge) 測算,人民幣當年累計升值如果達到3%的話,外貿出口的收匯就會(hui) 減少200億(yi) 元人民幣,意味著企業(ye) 的利潤就要減少200億(yi) 元。”
他建議,企業(ye) 要加快自身的轉型升級,提高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力,提高價(jia) 格的話語權。同時,利用好當前一些規避匯率風險的金融工具,進行結算時委托金融機構進行遠期收匯,進行掉期交易、套期交易,規避匯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