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歐盟再次對中國數據卡進行反補貼調查,而早在6月30日,歐盟已經對該產(chan) 品發起反傾(qing) 銷和保障措施調查。該案是歐盟首次對中國的同一產(chan) 品同時進行“三反”調查,涉及中國企業(ye) 的出口額約41億(yi) 美元,這是迄今為(wei) 止中國遭遇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救濟調查。
頻繁出現的貿易摩擦,傳(chuan) 遞出清晰信息,未來中國有可能遭遇貿易戰;同時,貿易保護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僅(jin) 僅(jin) 圍繞服裝紡織、玩具等低端產(chan) 品了,而是開始向高端產(chan) 品延伸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分析指出,歐盟的動機有三層含義(yi) :一是通過逆周期的貿易政策,違反公平貿易的準則,來保護區域內(nei) 的就業(ye) 機會(hui) 。二是采用更高強度的貿易保護主義(yi) 政策來試探中國的反應。三是由於(yu) 數據卡本身屬於(yu) 高科技產(chan) 品,而中國最近幾年在信息產(chan) 品上的成本競爭(zheng) 力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升,歐盟的這一舉(ju) 動實則是希望能夠打壓中國這類產(chan) 品在國際上的競爭(zheng) 力。
中國一般製造業(ye) 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是明顯的。最近幾年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和鼓勵技術、環保產(chan) 業(ye) 的創新也取得了實效。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會(hui) 在一些高新技術行業(ye) 與(yu) 發達地區和國家的產(chan) 品在國際市場上展開競爭(zheng) ,一旦中國具備或潛在具備大批量生產(chan) 的能力,出於(yu) 對中國產(chan) 品成本優(you) 勢的擔憂,國外就會(hui) 對中國的類似產(chan) 品采取貿易保護主義(yi) ,這種趨勢一直會(hui) 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