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國內(nei) 玉米期貨主力合約刷新本月中旬的曆史紀錄,盤中創出每噸2012元的曆史新高。隔夜市場,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全麵上漲,其中美國玉米期價(jia) 收盤上漲1.19%,小麥上漲1.56%。
“貨源緊缺、需求旺盛仍然是當前玉米市場的主要特點,玉米期價(jia) 高開高走隻是近期強勢行情的延續。”銀河期貨玉米分析師孫禹說,在新玉米上市之前,玉米價(jia) 格有望維持強勢。
中國商業(ye) 聯合會(hui) 石油流通委員會(hui) 日前上書(shu) 國家發改委,呼籲立即叫停國內(nei) 的玉米製乙醇汽油項目,理由是國內(nei) 部分乙醇加工廠為(wei) 了享受國家補貼及免稅政策,使用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過多占用新上市玉米,使養(yang) 殖業(ye) 飼料玉米嚴(yan) 重短缺、價(jia) 格大幅度上漲。這相當於(yu) 汽車與(yu) 人爭(zheng) 搶玉米。
事實是否如此?記者日前采訪了國內(nei) 玉米重要生產(chan) 地內(nei) 蒙古通遼,多數玉米收購商證實了這一說法。當地糧食收購商邵旭增告訴記者,這幾年,玉米仍然以做飼料糧為(wei) 主,但被拉去做乙醇汽油的數量在逐年增加。去年年底,新糧上市,市場上不少玉米被運往黑龍江和吉林,主要就是用作乙醇汽油的製作。
通遼大華糧食購銷有限公司經理白寶川介紹,2004年前後,國家糧庫充裕,市麵上玉米價(jia) 格偏低,農(nong) 民有糧無處賣,增收困難。為(wei) 此,國家出台政策,批準4家公司上馬玉米製造乙醇汽油的項目,以此消耗過剩的玉米陳糧。但現在陳糧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生產(chan) 乙醇的企業(ye) 不得不到市場上收購新糧,這才導致了市麵上的玉米價(jia) 格一直上升。
國內(nei) 玉米現貨市場,上周二舉(ju) 行的最新一次儲(chu) 備玉米拍賣成交率保持高位,成交價(jia) 比月初平均每噸高50元左右。即使境外大量玉米湧入,目前玉米價(jia) 格仍然漲到0.9元至0.92元/斤。
按這個(ge) 價(jia) 格計算,每噸乙醇汽油需要3噸玉米,原料成本約5500元。白寶川說,再加上加工、運輸等各類費用,每噸車用乙醇汽油的成本在8000元左右,而現在每噸汽油的售價(jia) 也不過7000多元。即使加上生產(chan) 乙醇汽油產(chan) 生的副產(chan) 品,生產(chan) 企業(ye) 還是虧(kui) 損的。但按照2004年規定的補貼政策,4家企業(ye) 生產(chan) 的乙醇汽油每噸有1880元的政策補貼,再加上減免的消費稅、增值稅,企業(ye) 依然還有一定利潤。這也是這些企業(ye) 目前仍在市場上收購玉米製乙醇汽油的重要原因。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王昊認為(wei) ,叫停玉米製乙醇汽油的項目確實會(hui) 對穩定玉米價(jia) 格帶來一定正麵影響,但事實又並非如此簡單。“石油流通委員會(hui) 出麵叫停這一項目,背後其實是利益集團的博弈。”
他表示,玉米、小麥等農(nong) 產(chan) 品製乙醇汽油,將對直接從(cong) 事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的群體(ti) ,例如農(nong) 民帶來更多的利潤,但也勢必損害石油集團的利益。項目到底是否合理,其實要看受益群體(ti) 是否更涉及國計民生、是否公平,“如果造成多數人的利益補貼少數人的利益,這就是不公平、不合理。”他建議,國家應當降低行政補貼,而是讓市場來調控我國玉米製乙醇汽油的產(chan) 能。
國家啟動玉米製乙醇汽油項目,原是想緩解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日益減少的壓力,但玉米、小麥製乙醇汽油的環保節能性已在國際上受到爭(zheng) 議,是否是真正的新能源技術,還存在不確定性。他建議,在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的探索上,國家的相關(guan) 政策和補貼應該更加開放,不能光盯著玉米、小麥這幾種原材料,可以將目光多放在新能源汽車、天然氣能源開發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