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起草的《後危機時代中國外貿發展戰略》報告即將在公眾(zhong) 麵前揭開麵紗。
“現在整個(ge) 報告和配套細則已經完成,隻差陳德銘部長作序。”報告執筆人李鋼向本報透露。
這份即將公布的主報告將定調未來20年中國外貿發展方向,首次勾勒出後危機時代中國走向貿易強國的“發展路線圖”。
不為(wei) 人知的是,其出台背後經曆了一場沒有搬上台麵的爭(zheng) 論。
“加工貿易的地位問題又被拿出來經受了類似1998年的拷問。”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李鋼在之前接受本報采訪時也曾表示,“強化一般貿易”是這份報告的核心。
但是,鑒於(yu) 目前不穩定的國內(nei) 外經濟形勢,各部委以及中央和地方的態度仍舊是穩定目前的外貿政策,對受爭(zheng) 議最大的加工貿易也隻會(hui) 做“三步內(nei) ”的調整。
外貿方式出現質的轉變,需要的仍然是時間。
10年之前,10年之後
此時,占中國外貿半壁江山的加工貿易再次成為(wei) 各部委爭(zheng) 論的話題焦點。
縱觀加工貿易被引進中國的曆史:從(cong) 最早的進口替代戰略,發展到出口導向型,創外匯和解決(jue) 就業(ye) ,這時候加工貿易正式在中國立足。當時的定位就是兩(liang) 頭在外,大進大出,這些特點30年來沒有變過。
“現在這個(ge) 定位是不是出了問題,是否仍要保持現在這個(ge) 格局?各個(ge) 部委之間,甚至商務部內(nei) 部都出現了分歧。”上述知情人士說。
有人提出,匯率問題的根源是貿易順差,匯率隻是一個(ge) 表麵現象。中國的順差主要是加工貿易生成,國際壓力加大的同時,用了國內(nei) 這麽(me) 多的煤、電、氣,把環境弄得一團糟。失去了國際形象,國內(nei) 的企業(ye) 還是小作坊,真正的東(dong) 西沒有發展起來。
知情人士介紹,來自財政部和國稅總局方麵的態度是:“加工貿易本身沒有賺到很多錢,相反國家每年要拿出大量的出口退稅,這個(ge) 錢到底都補到哪裏去了?”
但商務部和海關(guan) 則認為(wei) 目前中國的國情就隻能做這些東(dong) 西,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一直考慮的就業(ye) 問題,是不可替代還是有點得不償(chang) 失也是眾(zhong) 說紛紜、莫衷一是。
麵對這些爭(zheng) 論,李鋼不禁想起了1998年的那場大爭(zheng) 論,當時給加工貿易定下了三條原罪“走私、低端論和汙染論”。
提到走私,在加工貿易的保稅管理下(或者是政策作用下),出現的假出口騙稅、騙匯這些問題到底有多大,各個(ge) 部委的意見也不一樣。商務部、海關(guan) 的統計遠遠小於(yu) 財政部、稅務總局的數字結論。
後者會(hui) 問,中國為(wei) 什麽(me) 不能像發達國家那樣取消掉加工貿易,實行先征後退,先征進口稅,等出去的時候再退稅。
但現實情況是很難做到。
這種想法1998年的時候也曾有過,當時測算,在當時的情況下把所有的加工貿易都改成先征後退,就需要8000億(yi) 才能維持像現在這樣運轉。這個(ge) 錢企業(ye) 拿不出來,需要銀行貸款或者其他的一些途徑,這是要國內(nei) 出的。而且錢放在銀行,壓在國家賬戶上的,那麽(me) 國家拿這筆錢幹什麽(me) ?
“按照現在的貿易規模,遠遠不止8000億(yi) 了,不知道翻了幾番。”上述知情人士分析。
研究的一個(ge) 新問題是內(nei) 銷,體(ti) 製已經決(jue) 定了加工貿易就是兩(liang) 頭在外,做不了內(nei) 銷。這也是海關(guan) 對加工貿易研究的一個(ge) 主題,就是加工貿易該怎麽(me) 內(nei) 銷?因為(wei) 現在加工貿易做內(nei) 銷是不能開增值稅發票的,一變就會(hui) 涉及整個(ge) 財稅體(ti) 製的改變。
這樣就出來另一種聲音,就是假如加工貿易內(nei) 銷了,那還要加工貿易幹什麽(me) ?做一般貿易做內(nei) 銷不就行了嗎,或者需要內(nei) 銷的就做一般貿易,需要出口的再給出口退稅。
“其實我們(men) 要做的是給要執行的貿易政策提供財政和稅收上的政策設計,貿易轉型升級以及什麽(me) 樣的貿易方式等等都是由商務部等部委來設計的。”一位財政部官員表示,“如果允許加工貿易做內(nei) 銷,商務部和海關(guan) 等部門也應該拿出可預見效果、更為(wei) 具體(ti) 的政策出來,例如到哪年允許什麽(me) 樣的產(chan) 業(ye) 、企業(ye) 進入到什麽(me) 領域進行內(nei) 銷,這需要一個(ge) 詳細的時間表格線路圖。稅收上的配套沒有技術難度。”
加工貿易地位難撼
和10年前一樣,這場爭(zheng) 論並未從(cong) 根本上動搖加工貿易在中國的地位。
觀點、立場的不同並沒有影響各方大方向的一致。
“從(cong) 理論上來說,一般貿易比加工貿易更高級一些,因為(wei) 它的產(chan) 業(ye) 鏈條更長,輻射效應更大。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未來會(hui) 更多向一般貿易轉型這是大趨勢,在這一點上各個(ge) 部委的認識是一致的。”財政部關(guan) 稅司的一位官員向本報表示。
隻是這個(ge) 過程並沒有想象的那麽(me) 快。
有商務部官員對本報表示,目前國內(nei) 外的經濟環境仍然不穩定,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需要給企業(ye) 一個(ge) 相對穩定的環境。
這一點上,大家也是有共識的。
唯一不同的,是對政策調整的速度和力度。一部分人認為(wei) ,政策的調整雖然不是要一步到位,但是還是應該做出“可預見效果”的調整。
例如,“十一五”的時候就曾有人提出,一個(ge) 五年計劃,是否可以把一般貿易增加五個(ge) 百分點,加工貿易相對降低。
接近商務部人士透露,報告中不會(hui) 出現這麽(me) 具體(ti) 的規定。對於(yu) 加工貿易政策的變動,做出的隻是“三步內(nei) ”的調整。例如剛剛對400多個(ge) 稅號做出的出口退稅的調整和下半年可能出台的《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的調整,這些主要是針對高汙染、高耗能產(chan) 業(ye) 的。
“即使這樣的步伐,大家在討論的時候也是亂(luan) 成了一鍋粥,難有統一意見。”他說。
最後將會(hui) 展現在大家麵前的,行文上的表述是:“在加工貿易的轉型過程中,繼續發揮三個(ge) 優(you) 勢的作用。”即,現有的比較優(you) 勢,主要是指傳(chuan) 統的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動態的比較優(you) 勢,是指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產(chan) 業(ye) ;第三是構築新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這裏主要是指一些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在這個(ge) 過程中,外貿的發展方式也一定會(hui) 緩慢改變。”李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