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農(nong) 民來說,現在最可愛的可能就是中國采購商了,急劇增加的對華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正成為(wei) 美國農(nong) 民增收的保障。繼大量棉花、大豆湧向中國後,另一項大宗農(nong) 產(chan) 品———玉米正成為(wei) 美對華貿易新的主打產(chan) 品。按照美國方麵的統計,今年中國從(cong) 美國進口玉米量就將達到120萬(wan) 噸。
2010年由此也將成為(wei) 世界玉米行情的轉折一年。《華爾街日報》就撰文指出,對於(yu) 中國突然性大量進口玉米,美國玉米生產(chan) 商、交易商以及農(nong) 業(ye) 經濟學家都莫衷一是。有的認為(wei) 這不過是中國自然災害加劇的非正常氣候導致的結果,當然,更多人認為(wei) ,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消耗量大幅增加是大勢所趨。
按後者的分析,隨著中國人變得更加富裕,必然要攝入更多的肉蛋奶禽,而這些副食品的主要飼料就是玉米,而可樂(le) 、蘇打類飲料,很多也需要玉米作為(wei) 原料提取甜味劑。在過去兩(liang) 年,中國從(cong) 南到北的幹旱和洪災更使玉米種植遭受嚴(yan) 重打擊。
13億(yi) 人口的大市場就此打開了大門,美國農(nong) 民自然樂(le) 開了花。中國中央電視台引述一些業(ye) 內(nei) 人士預計,中國的玉米進口還將大幅增加,明年可能要達到580萬(wan) 噸,到2015年則可能進一步增至1500萬(wan) 噸。美國中西部的廣袤土地,很大一部分將由此轉種專(zhuan) 供中國的玉米棒子;美國的農(nong) 民,也將為(wei) “養(yang) 活”中國人而日進鬥金。
這種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的逆轉,似乎是在瞬間完成。按照相關(guan) 方麵的數據,在過去,中國可是和美國比肩的玉米出口大國,2003年中國玉米出口量達到了1520萬(wan) 噸,2006年出口300萬(wan) 噸。
如果以上統計數據和預測數據都準確,也就是說,在短短12年內(nei) ,中國將從(cong) 一個(ge) 玉米出口大國轉化為(wei) 一個(ge) 玉米進口大國。其中,可能有自然災害的因素,如果天時地利人和,中國未來可能不需要進口如此多的玉米。但這種最好的結果會(hui) 發生嗎?
大豆的情況似乎就是一個(ge) 例證。2009年中國大豆進口量達到了4255.2萬(wan) 噸,其中從(cong) 美國進口達到了2180.9萬(wan) 噸,占進口總量的51.3%。現在已很難想象,中國不從(cong) 國外進口大豆,或者不進口美國大豆,情況會(hui) 怎麽(me) 樣。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不久前在為(wei) 人民幣升值辯護時說,中國已有超過一半的大豆靠進口,因此人民幣升值其實也有利於(yu) 國內(nei) 的買(mai) 家。
在全球化的時代,需要在全球範圍內(nei) 合理配置資源,因此一個(ge) 經濟體(ti) 從(cong) 另一個(ge) 經濟體(ti) 進口一些農(nong) 產(chan) 品完全正常。但對大宗農(nong) 產(chan) 品形成進口依賴,從(cong) 長遠來看,就可能會(hui) 衝(chong) 擊國內(nei)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發展,損害相關(guan) 農(nong) 民的權益。而且,不要忘了,在美國等許多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一直享受著政府的高補貼,價(jia) 格方麵自然更具有競爭(zheng) 力。
但這還隻是問題的一個(ge) 方麵,一個(ge) 更嚴(yan) 峻的問題,為(wei) 什麽(me) 中國無法滿足自身的需求,而且缺口這麽(me) 大。自然災害、需求增加是重要因素,但這可能仍是表麵的,另一個(ge) 更不容忽視的原因,可能與(yu) 農(nong) 地麵積減少有關(guan) 。盡管保護基本農(nong) 田在全國各地都是一條不可觸犯的紅線,但在許多地方,在大力發展工業(ye) 和房地產(chan) 的衝(chong) 動之下,這條紅線變得若隱若現。據一些朋友說,在他們(men) 原來產(chan) 商品糧的家鄉(xiang) ,現在已基本沒有農(nong) 田可供耕作了。
此外,拿玉米等糧食作物煉油,又讓全世界麵臨(lin) 人類和汽車爭(zheng) 糧的問題。在南非,麵包價(jia) 格正開始上漲,而按照南非工會(hui) 聯合會(hui) 的分析,價(jia) 格上漲一是受俄羅斯等國小麥欠收影響,另一就是乙醇製造業(ye) 對糧食作物的消耗。這一點,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的糧食危機時就顯露無遺。
因此,上述的玉米問題又回到了一個(ge) 老問題———“誰來養(yang) 活中國”。在美國人看到商機的同時,我們(men) 更應該看到此中的警訊。如果對進口嚴(yan) 重依賴,一旦有一天國外突然難以供給時,怎麽(me) 辦?農(nong) 產(chan) 品不是普通的商品,它既關(guan) 係到農(nong) 民的利益,更關(guan) 係到一個(ge) 國家的戰略安全。在農(nong) 產(chan) 品問題上居安思危、保守一點,應該更有助於(yu) 一個(ge) 國家的民生福祉、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