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脹形勢正朝著失控的邊緣發展。筆者以為(wei) ,這是2009年的貨幣增量反映到物價(jia) 水平上的必然過程。隨著中國貨幣供應量在過去10年的極度超發,尤其是過去一年多放出的15萬(wan) 億(yi) 元的新增貸款所帶來的基礎貨幣擴張,將使中國的通脹形勢越發覆水難收。
新近發布的官方CPI數據雖然依舊維持在3%附近,但可以預見的是,食品價(jia) 格占據主導的CPI將在未來幾個(ge) 月持續上揚。剛剛過去的7月份,席卷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暴雨、洪災對物價(jia) 上行的推動,將逐步顯現。糧食、蔬菜、生豬和其他商品價(jia) 格都將持續攀升。
再加上產(chan) 能過剩的下降、工資快速上升、投資和消費熱潮持續等因素,中長期看來我們(men) 很難看到物價(jia) 會(hui) 持續下行的動力所在。即使由於(yu) 政策的原因,出現通貨緊縮,但這一過程恐怕也隻是浪花一小朵,中國經濟在未來數年內(nei) 的主旋律,還將是持續高通脹。
而且中國經濟在上世紀90年代啟動市場經濟體(ti) 製建設以來,很多領域的價(jia) 格被長期扭曲,如今隨著“兩(liang) 難”問題的層出不窮,放開壟斷行業(ye) 的價(jia) 格管製,理順價(jia) 格傳(chuan) 導機製也到了非做不可的階段。這也是通脹勢必加速上揚的一大核心因素。
現在看來,政府對於(yu) 能源和資源領域的價(jia) 格改革已經不再回避,並開始有步驟地加以推進。一個(ge) 簡單的事實是,與(yu) 其被動接受通貨膨脹的結果,不如主動調整資源價(jia) 格和環境價(jia) 格,利用全球通脹的時間窗口理順價(jia) 格體(ti) 係。這意味著我們(men) 朝著正確的市場方向邁進了關(guan) 鍵一步。
其實,目前的通脹壓力不僅(jin) 僅(jin) 來自於(yu) 這些內(nei) 生性因素,更讓人心有餘(yu) 悸的是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的持續急升。這與(yu) 2007年開始加速的那一輪通脹頗為(wei) 相似。短短一個(ge) 月時間,CRB指數錄得了10%以上的漲幅,石油在80美元一線整固,銅價(jia) 在8000美元之下蓄勢,黃金亦處於(yu) 隨時會(hui) 爆發的態勢中。這些代表性大宗商品價(jia) 格相繼呈現走強的趨勢,將讓輸入性通脹壓力明顯加大。而且,這一趨勢短期內(nei) 看不到結束的跡象。
由於(yu) 目前世界各國實體(ti) 經濟發力艱難,總需求和總供給都明顯不足,這就使得金融危機後放出的巨額流動性大量湧入了大宗商品市場。可以說,目前大宗商品不是供求所決(jue) 定的市場,而是資本投機所決(jue) 定的市場,全球通脹再次來臨(lin) 的預期越來越強烈。此外還有美國對伊朗動武的戰爭(zheng) 陰雲(yun) 籠罩。
若整體(ti) 形勢果真一步步惡化,那麽(me) 中國的物價(jia) 形勢隻能是在內(nei) 憂外患的雙重夾擊下,迎接通脹的挑戰。
亡羊補牢,為(wei) 時未晚。當此時刻,我們(men) 的首要任務是不能再讓新增貸款繼續維持在月均5000億(yi) 元以上的規模,尤其是2011年的信貸增量絕不可再以七八萬(wan) 億(yi) 元的規模增加,否則這隻會(hui) 讓銀行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愈加離譜,同時讓通脹形勢比想象的還要嚴(yan) 重。
在貨幣如此泛濫之際,房地產(chan) 調控也承受著重壓。雖然史上最嚴(yan) 厲房地產(chan) 新政言猶在耳,但我們(men) 看到房價(jia) 依然保持著10%以上的同比增幅,環比也幾乎看不到實質性的鬆動跡象。究其根源,還在於(yu) 調控政策被貨幣泡沫所吞噬,當然地方政府貫徹不得力也是重要原因。“按下(房價(jia) )葫蘆浮起(通脹)瓢”是接下來我們(men) 所能追求的較為(wei) 理想的政策目標,不過現在看來可惜的是,最糟糕的情況已經隱現:葫蘆和瓢都按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