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大規模進口玉米再開閘 轉基因作物侵略隱憂初現

  中糧集團14年來首次大規模進口轉基因玉米引起市場廣泛關(guan) 注,加之多家機構預測國內(nei) 玉米進口將大規模增加,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再度重提。玉米大量進口會(hui) 長期持續還是曇花一現,對於(yu) 轉基因玉米政策會(hui) 否有所變化,玉米大量進口是否會(hui) 重蹈大豆覆轍?

  國家發改委日前出麵回應稱,目前中國允許進口11種轉基因玉米,且隻允許用於(yu) 飼料加工。而有分析人士告訴記者,政府允許進口仍有爭(zheng) 議的轉基因產(chan) 品,當下主要考慮可能是在於(yu) 平抑價(jia) 格,嚴(yan) 防通脹。

  玉米進口規模將逐漸擴大

  “玉米十幾年來很少進口了,今年的采購已經是1995年以來最高采購量。”近日一長期研究玉米的期貨分析(博客專(zhuan) 區)師陳立(化名)告訴記者,今年國內(nei) 企業(ye) 第一次打開通道,“進口玉米產(chan) 業(ye) 鏈已經打通,現在可以做,那麽(me) 以後也可以做。”該分析師預計,今後進口的額度會(hui) 逐漸擴大,新希望和六和集團等其他企業(ye) 都可以拿到配額做進口了。

  據中國海關(guan) 總署數據,6月份中國進口玉米6.45萬(wan) 噸,5月份進口4882.31噸。雖然總量不多,但這開啟了中國規模進口玉米的通道。據市場最新資訊稱,目前中國買(mai) 家累計訂購的美國玉米數量已達到27船,約合162萬(wan) 噸。自7月20日起,我國南方部分港口進入進口玉米集中靠港階段,廣東(dong) 港口陸續有30萬(wan) 噸的進口玉米到港。

  4月底,美國農(nong) 業(ye) 部公布的進出口數據就顯示,中國企業(ye) 和美國私營出口商簽訂了進口11 .5萬(wan) 噸美國玉米的合同,而中國上次從(cong) 美國進口玉米是4年前。日本丸紅經濟研究所甚至預測,中國可能在2015年之前,將玉米進口量從(cong) 本年度預期的100萬(wan) 噸升至1000萬(wan) 噸。

  轉基因的刺眼、糧食安全的敏感,逾十年後的玉米進口激起千層浪。發改委亦對此做出回應稱,國際上轉基因玉米有20多種,通過我國轉基因安全審查、已經證明安全並允許進口的隻有11種。目前企業(ye) 進口的玉米是用在飼料上的,事先確定加工企業(ye) ,全封閉運行。而且由於(yu) 進口量小,不會(hui) 打壓主產(chan) 區市場價(jia) 格,也不會(hui) 傷(shang) 害種糧農(nong) 民利益。

  對進口玉米可能會(hui) 攻擊國內(nei) 產(chan) 業(ye) 的擔憂,中國玉米網總經理馮(feng) 利臣表示,今年至今我國企業(ye) 被批下來的玉米進口配額也不滿150萬(wan) 噸,我國每年的玉米需求量是1.5億(yi) 噸,進口量僅(jin) 占1%。業(ye) 內(nei) 很多人士和馮(feng) 利臣的觀點一樣,認為(wei) 進口玉米的話語權還很小。陳立表示,即使進口1000萬(wan) 噸,也隻占到了5%-7%。“和大豆不一樣,玉米是基礎糧食,有配額製的限製。”在其看來,配額製目前足以保證進口玉米不會(hui) 衝(chong) 擊國內(nei) 產(chan) 業(ye) 。

  目前我國每年發放玉米進口關(guan) 稅配額720萬(wan) 噸,其中40%為(wei) 非國營貿易配額,主要分配給國內(nei) 一定規模以上的飼料企業(ye) 和其他加工企業(ye) ;另外60%為(wei) 國營貿易配額,主要分配給國營貿易企業(ye) ,也就是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剛性需求供需緊平衡

  不過不容忽視的一點是,中國玉米市場將長期處於(yu) 供需緊平衡狀態。馮(feng) 利臣表示,今年進口玉米有去年的減產(chan) 因素,加上上半年國內(nei) 市場價(jia) 格略有上漲,幾個(ge) 因素疊加,企業(ye) 開始做進口。不過,有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可以說是被迫做進口。“其實,新希望、六和集團等曾經向上請糧。玉米供應緊張,底層需求加大的呼聲較高。”據該人士介紹,2009年東(dong) 北產(chan) 區玉米因幹旱而大幅減產(chan) ,當時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國內(nei) 玉米減產(chan) 290萬(wan) 噸,其實低估了減產(chan) 數字。到今年5月市場才反映出來,飼料企業(ye) 等加工企業(ye) 采購困難,價(jia) 格上揚。該人士預計實際減產(chan) 達到了1500萬(wan) -1800萬(wan) 噸左右。“今年各方麵騰挪才勉強填上缺口。”

  一位飼料企業(ye) 的人士也告訴記者,近幾個(ge) 月來國內(nei) 玉米一直供不應求,尤其是前兩(liang) 個(ge) 月采購緊張,現在的玉米價(jia) 格對於(yu) 飼料企業(ye) 來說還是貴。

  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對今年的預估是,2010年玉米產(chan) 量為(wei) 1.68億(yi) 噸,較上年增長2.5%或403萬(wan) 噸。玉米播種麵積為(wei) 3056萬(wan) 公頃,較上年增加10萬(wan) 公頃,增幅為(wei) 0.3%。

  對於(yu) 這樣的數字,上述人士表示,其預計的數字為(wei) 1 .55億(yi) -1.58億(yi) 噸,相較1.68億(yi) 的數字有一千萬(wan) 噸左右的差距。馮(feng) 利臣表示,國內(nei) 每年工業(ye) 用玉米大概3700萬(wan) 噸左右,占比25%,飼料用玉米為(wei) 9500萬(wan) 噸,占60%左右,剩餘(yu) 的是食用、種子等用途。馮(feng) 利臣表示,玉米產(chan) 業(ye) 是一個(ge) 剛性需求的產(chan) 業(ye) ,工業(ye) 和飼料需求都在增長。

  陳立表示,國內(nei) 人均消費水平在提高,肉蛋消費增加,要靠基礎糧食轉化而來。另一方麵,玉米等糧食作物在多年增產(chan) 後麵臨(lin) 增產(chan) 壓力,小幅度的缺口可能長期存在,需要進口玉米補充。

  另一條容易忽視的是天氣因素。近兩(liang) 年,國內(nei) 水澇等自然災害頻繁。中國的玉米種植主要分布在約24個(ge) 省區,包括東(dong) 北三省、河北、山東(dong) 、山西、河南、陝西、四川、貴州、雲(yun) 南、廣西等。記者根據各地媒體(ti) 披露信息所做初步統計,主產(chan) 區遼寧省、吉林省7月遭受洪災比較明顯,分析師預計玉米產(chan) 量減少100萬(wan) 噸左右。安徽玉米受災麵積17.4萬(wan) 畝(mu) ,預計損失產(chan) 量0.26億(yi) 斤。此外,山西、山東(dong) 、廣西、雲(yun) 南、陝西、江蘇、內(nei) 蒙古、四川等多個(ge) 省區均有不同程度農(nong) 作物受災,涉及到玉米、蔬菜等多種農(nong) 作物。

  陳立表示,所幸今年玉米種植麵積增加,黑龍江等主產(chan) 區基本未受影響,加上玉米抗災性強一些,總體(ti) 來講,自然災害還不會(hui) 對玉米供給產(chan) 生明顯衝(chong) 擊,“隻要接下來的雨季不要有意外,玉米還是可以實現增產(chan) 。”

  政策施壓玉米漲勢難續

  國家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國內(nei) 玉米價(jia) 格上漲,生豬價(jia) 格回落,東(dong) 南沿海省份適量進口一些價(jia) 格較低的飼料玉米,對穩定飼料價(jia) 格、保護養(yang) 豬農(nong) 民利益是有好處的,也符合國家宏觀調控的要求。

  據東(dong) 方艾格糧食行業(ye) 分析師馬文峰介紹,玉米漲幅已達到20%,政府會(hui) 控製(價(jia) 格)得很嚴(yan) 格。陳立表示,今年政府會(hui) 著力防通脹,從(cong) 官方表態以及企業(ye) 層麵來講,對於(yu) 進口玉米是比較認可的,如果進口 百 萬(wan) 噸 規 模的玉米可以降低通貨膨脹壓力,那麽(me) 進口是可以接受的。

  有飼料企業(ye) 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進口玉米對國內(nei) 價(jia) 格有一定影響,因為(wei) 進口玉米直接影響到期貨市場的玉米價(jia) 格。“這段時間缺玉米,需要進口。國內(nei) 又有很大一部分玉米用於(yu) 工業(ye) ,比如說製造酒精等。”

  發改委在解釋外界高度關(guan) 注玉米進口的原因時稱,據有關(guan) 方麵反映,這裏也存在惡意炒作的情況。前段時間部分社會(hui) 遊資囤積,炒作大蒜、綠豆等農(nong) 產(chan) 品,最近有轉向炒作玉米的苗頭,進口玉米可以抑製玉米價(jia) 格過快、過度上漲,會(hui) 引起這部分人的炒作。對此,國家有關(guan) 部門已高度關(guan) 注,並通過增加投放量等措施加強玉米市場調控,近期還將對玉米市場購銷秩序加強監督檢查,嚴(yan) 厲打擊囤積居奇、串通漲價(jia) 等不法行為(wei) ,確保國內(nei) 玉米市場供應和價(jia) 格的基本穩定。

  陳立表示,今年玉米不會(hui) 再出現爆炸式的漲勢,接下來會(hui) 有一個(ge) 小幅的上漲,然後新糧下市,價(jia) 格有回調,之後要等到明年才會(hui) 有新一輪的行情。

  國內(nei) 玉米主要用途

  工業(ye) 用玉米占25%

  飼料用玉米占60%

  其它用途占15%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