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中美貿易戰贏家?越南不敢接下這頂帽子

貿易戰最大贏家是越南”,這是最近一個(ge) 頗為(wei) 流行的說法。從(cong) 一係列經濟數據看,似乎確實如此,而且不斷有消息稱,某某企業(ye) 正將生產(chan) 基地從(cong) 中國遷移到越南。加上剛剛與(yu) 歐盟簽署自貿協議,此前還有經濟學家預測越南經濟規模到2029年將超越新加坡——這些對於(yu) 越南來說無一不是好消息,以至於(yu) 許多人甚至視越南為(wei) “另一個(ge) 蓄勢待發的中國”。

然而,現實遠非數字表現的那麽(me) 簡單。越南近來對本國受益於(yu) 中美貿易戰的說法極為(wei) 警惕,而美國領導人發出的威脅也好似已經箭在弦上。更重要的是,盡管不少企業(ye) 將生產(chan) 線轉移到越南,越南在“工業(ye) 4.0”和“越南製造”上的雄心依然麵臨(lin) 基礎薄弱與(yu) 能力不足的窘境。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越南的隱憂都有不少。


數據華麗(li) 卻惴惴不安的“受益者”

“更多企業(ye) 實行‘中國+1’路線”,瑞士《新蘇黎世報》近日稱,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隨著中國內(nei) 地以及香港的大量資金流入越南,這個(ge) 東(dong) 南亞(ya) 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額急劇躥升。因為(wei) 越來越多的中外企業(ye) 在執行“中國+1”路線,將越南當作中國之外的又一個(ge) 生產(chan) 基地,從(cong) 而抵禦懲罰性關(guan) 稅等風險。  “越南成為(wei) 貿易戰最大受益者”被不少國際媒體(ti) 提及,並且拿出了“證據”。美國《洛杉磯時報》7月中旬的一篇報道寫(xie) 道,2019年的前五個(ge) 月,越南對美出口同比增長36%,隨著5月份高達250億(yi) 美元的產(chan) 品運往美國,越南已經成為(wei) 美國進口產(chan) 品的第八大來源地,而一年前越南還排在第12位。

日本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表示,為(wei) 規避關(guan) 稅,中美進口商開始轉向第三國采購商品,截至2019年3月,這種貿易轉移帶來的交易量占越南GDP的7.9%,“這種轉移效應對中美GDP影響較小,但給經濟規模較小的第三國帶來可觀收益”。英格蘭(lan) 和威爾士特許會(hui) 計師協會(hui) 的報告也顯示,2019年的第二個(ge) 季度,在東(dong) 南亞(ya) 所有經濟體(ti) 出口額整體(ti) 出現下滑的大背景下,隻有越南不降反升,盡管漲幅較2018年稍小。

美國政府最新發布的數據同樣被視為(wei) 一個(ge) 佐證:2019年頭五個(ge) 月,越南出口到美國的電腦和電子產(chan) 品同比增長71.6%。這五個(ge) 月,越南對美順差達到216億(yi) 美元,同比激增4成以上。此外,根據越南外國投資局發布的報告,2019年頭兩(liang) 個(ge) 月,外商對越投資增加9.8%,而製造業(ye) 是外商投資的主要產(chan) 業(ye) 。

數據很華麗(li) ,但越南卻顯得有些不安。《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越南方麵對於(yu) 國際媒體(ti) 尤其西方記者頻頻談論“越南獲益於(yu) 中美貿易戰”充滿戒心。越南媒體(ti) 稱,有部分外國企業(ye) 為(wei) 避開關(guan) 稅,給產(chan) 品貼上“越南製造”標簽。這已經引起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注意。6月下旬的G20大阪峰會(hui) 期間,越南外交部深夜發表聲明表示將“幹預”此事。

“越南方麵認為(wei) ,中美貿易戰會(hui) 讓越南短期內(nei) 受益,長期受損。”暨南大學國際問題專(zhuan) 家蔣國學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首先,越南可能成為(wei) 美國的新靶子。其次,美國對多國發起貿易戰,其他國家可能跟風,從(cong) 而影響全球投資貿易環境,對外貿外資依賴較大的國家都會(hui) 受影響,而越南恰恰是出口導向型國家。

廣西社科院研究員古小鬆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可以看到,越南這一兩(liang) 年的貿易額在增長。當然,越南官方也好,民間也罷,都不怎麽(me) 談這個(ge) 事,屬於(yu) “悶聲發大財”。不過,也要看到負麵影響,特別是越南對美國會(hui) 怎麽(me) 做有點提心吊膽。月初美國已經對產(chan) 自韓國和中國台灣、經越南出口美國的部分鋼材加征超過400%的關(guan) 稅。

不少分析認為(wei) ,貿易戰帶來的短期利益會(hui) 與(yu) 越南的長期戰略發生衝(chong) 突。除了越南,東(dong) 南亞(ya) 愈來愈多國家開始否認成為(wei) 貿易戰贏家的說法,用印尼一名前官員的話說,“兩(liang) 隻大象打架,我們(men) 不想被踩死”。英國《金融時報》數天前刊文稱,除中國和印度外,幾乎沒有任何跡象顯示發展中經濟體(ti) 正與(yu) 發達國家縮小差距,河內(nei) 的運氣或難以持久。

越南一位經濟學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被特朗普“點名”前,越南政府已經發出將對“過熱”投資市場展開清查的警告。他說,很多越南人並不滿足於(yu) 越南成為(wei) 簡單承載中美過剩產(chan) 能的一方,認為(wei) 這反而會(hui) 打亂(luan) 越南的“工業(ye) 4.0”計劃。而正是在這樣的關(guan) 鍵時刻,發生了一起有關(guan) “越南製造”的大醜(chou) 聞。


“越南製造”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 

近來,越南政府多個(ge) 部委開始著手擬定防止原產(chan) 國偽(wei) 造的法令,據報道,法令將規定產(chan) 品在越南國內(nei) 采購與(yu) 組裝零件的比例,還將設置處罰規定。之所以有這樣的動作,主要源於(yu) 越南著名家電企業(ye) “Asanzo”的原產(chan) 國偽(wei) 造事件。

“Asanzo”是最近越南網絡上的熱搜詞,該事件圍繞兩(liang) 條線展開。第一條線,Asanzo作為(wei) 越南本土品牌一直標榜自己采用日本尖端技術,卻被海關(guan) 查出很大一部分配件為(wei) “中國生產(chan) ”。第二條線是關(guan) 於(yu) Asanzo首席執行官範文三,在產(chan) 品遭受質疑後,他被媒體(ti) 爆出高中畢業(ye) 未上過大學的背景,在越南媒體(ti) 的“圍追堵截”下,範文三個(ge) 人形象一落千丈,更遭遇被越南電視台節目“請出去”的尷尬。

“人怕出名豬怕壯”,這一俗語在越南同樣適用。Asanzo從(cong) “消費者心中高品質的越南產(chan) 品”(一台Asanzo 40寸液晶高清電視售價(jia) 不到1500元人民幣),到過山車式的“人設崩塌”,與(yu) 該公司過於(yu) 頻密地宣傳(chuan) 擁有“日本尖端技術”不無關(guan) 係。近年來日本在越南投資力度加大,日本產(chan) 品充斥越南市場,且通常價(jia) 格不菲,外形搶眼。Asanzo“蹭熱度”的舉(ju) 動不難理解,但當所謂“日本技術”和“越南製造”的結晶不過是工人撕掉貼在液晶麵板上的“中國製造”標簽時,公眾(zhong) 會(hui) 有什麽(me) 樣的心理落差可以想象。

提到越南自主研發的“國產(chan) ”品牌,2015年橫空出世的Bphones堪稱其中的先行者,該產(chan) 品由越南知名科技公司Bkav研發,但其顯示屏由夏普製造,芯片來自高通。類似於(yu) Asanzo“被抵製”的經曆,Bphones被媒體(ti) 爆出內(nei) 置了中國的導航係統,部分越南網民看到報道後拒絕購買(mai) 。此外,以“越南製造”為(wei) 號召的知名紡織品企業(ye) Khaisilk,在2017年10月被查出以中國進口商品冒充本國製造。

但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看,越南作為(wei) 一個(ge) 新興(xing) 發展中國家,自身科技尚在爬坡階段,與(yu) 其他國家展開合作是繞不開的過程。中國作為(wei) 區域內(nei) 的大國,更是與(yu) 越南在各個(ge) 領域展開了合作。正因為(wei) 如此,越南國家統計局局長針對Asanzo事件表示,包括外資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企業(ye) 從(cong) 中國進口接近完成品的產(chan) 品,進行簡單加工後作為(wei) “越南製造”流通,這種情況已經常態化。

“從(cong) 自行車到手機,‘越南製造’在外國幫助下成長。”《日經亞(ya) 洲評論》的一篇報道稱,去年底,越南著名房地產(chan) 集團Vingroup旗下的Vinfast開始銷售電動汽車Klara。和許多其他“越南製造”一樣,Klara嚴(yan) 重依賴外國零部件和技術。約200名德國工程師在Vingroup位於(yu) 海防港的工廠內(nei) 工作,一家為(wei) 法拉利和其他歐洲車企服務的意大利廠商負責產(chan) 品設計。文章稱,Klara使人們(men) 得以一瞥將幫助越南打造其首輛“國產(chan) 車”的那種外部幫助。

蔣國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越南的工業(ye) 底子特別是製造業(ye) 基礎薄弱,很多行業(ye) 都被外資控製。製造業(ye) 是一個(ge) 體(ti) 係,這意味著上下遊都要有配套的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因此越南可能在某一個(ge) 點取得突破,比如網絡人工智能領域,但體(ti) 係性的東(dong) 西不是說在某一個(ge) 點能突破,整個(ge) 體(ti) 係就能突破的。這是“越南製造”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

“越南製造”遠未贏得信賴,最近發生的事件更引發越南人自己對“越南製造”純度以及發展模式的質疑。在一些專(zhuan) 業(ye) 人士看來,越南正在接管廉價(jia) 和簡易生產(chan) 業(ye) 務,仍然無法完成較為(wei) 複雜的製造。


一個(ge) 以稻米種植為(wei) 主的農(nong) 業(ye) 國? 

在中美經貿摩擦爆發的一年多裏,《環球時報》記者曾與(yu) 來自浙江、廣東(dong) 的多名企業(ye) 家探討將製造業(ye) 企業(ye) 的生產(chan) 環節轉移至越南的可能性。他們(men) 告訴記者,不少企業(ye) 家已經在嚐試這麽(me) 做,主要原因就是與(yu) 許多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自貿協定的越南進出口成本低,麵對一些歐美國家頻繁針對中國設置各種貿易壁壘,中企“落戶”越南還可以繞開反傾(qing) 銷等種種限製。

不過,這些企業(ye) 家同時認為(wei) ,越南作為(wei) 製造業(ye) 承接地也有其劣勢。企業(ye) 遷移容易,產(chan) 業(ye) 鏈遷移難。由於(yu) 人口和國內(nei) 市場體(ti) 量有限,越南很難建立中國那樣完整的工業(ye) 部門和產(chan) 業(ye) 鏈,這導致即使企業(ye) 在越南生產(chan) ,其上遊零部件還得從(cong) 中國進口,無形中造成成本增加。

一名玩具生產(chan) 商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以高端玩具產(chan) 業(ye) 為(wei) 例,其零部件生產(chan) 主要集中在廣東(dong) 的汕頭和東(dong) 莞一帶,已產(chan) 生集群效應,一旦企業(ye) 搬離,采購成本會(hui) 隨即提升,這讓很多企業(ye) 心生猶豫。另一名浙江商人對記者說,他有朋友在越南耕耘數年,但年利潤隻有約50萬(wan) 元人民幣,“在越南紮根,並不像想象中那麽(me) 容易”。

《環球時報》記者在越南明顯感到,當地的勞動力素質相對不少東(dong) 南亞(ya) 國家要高,年齡結構年輕的優(you) 勢也很明顯,而且民眾(zhong) 普遍勤勞,想多賺錢、過好生活。雖然社會(hui) 平均工資仍然較低,但越南人的購買(mai) 欲望很強。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高端家用電器銷量在越南增速極快,這為(wei) 製造業(ye) 的發展創造了極佳條件。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在信息技術領域上已經擁有以越南電信(Viettel)為(wei) 首的一批在全球有影響力的公司。

今年初,河內(nei) 方麵簽發政府令,要求加速技術轉讓,盡快實施“工業(ye) 4.0”進程,進而實現“2020年要為(wei) 越南盡早基本建成現代化工業(ye) 國奠定基礎”的目標。但在不少人看來,越南這個(ge) 目標過於(yu) 雄心勃勃。

美國《外交政策》曾總結作為(wei) 一個(ge) 國家的越南與(yu) 中國廣東(dong) 一個(ge) 省之間的“差距”:廣東(dong) 人口中約1/3來自外省,相比之下,盡管占越南人口65%的農(nong) 村居民正為(wei) 支撐製造業(ye) 的城市化提供空間,但越南缺乏中國那種隨時準備從(cong) 事相關(guan) 工作的數億(yi) 勞動力;廣東(dong) 人能享用四川的豬肉、長江糧倉(cang) 的大米,但越南無法讓世界最大水稻種植區之一湄公河三角洲沿襲珠三角高度城市化的道路,越南民眾(zhong) 對農(nong) 田依戀很深。難怪美國消費者新聞與(yu) 商業(ye) 頻道稱,“總體(ti) 上看,越南仍是一個(ge) 以稻米種植為(wei) 主的農(nong) 業(ye) 國家。”

古小鬆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雖然越南人口將近1億(yi) ,但短板明顯,包括鐵路、港口、高速公路等設施不夠發達,運輸和物流方麵都不夠完善,產(chan) 業(ye) 配套也不完備。比如生產(chan) 汽車,很難在一個(ge) 地區把所有需要的零部件配齊。越南的工業(ye) 化會(hui) 向前走,但要取代中國成為(wei) “世界工廠”卻很難。前一段有些設在中國的工廠搬到越南,但到越南後發現有很多困難,於(yu) 是又搬回中國。

很多人認為(wei) 越南正在“複製”中國走過的路,其實並不盡然。上世紀,中國從(cong) 西方承接的多是勞動密集型中低端產(chan) 業(ye) ,而今天越南引進的幾乎都是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越南對高科技、IT等產(chan) 業(ye) 情有獨鍾,對其他“次一級”的製造業(ye) 的轉移則有些不“感冒”。但如前所述,無論是汽車還是手機製造,都反映出在真正成為(wei) 一個(ge) 全麵工業(ye) 化國家前,越南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