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cong) 日本宣布製裁韓國進口半導體(ti) 材料後,韓國國內(nei) 就掀起了一股抵製日貨的狂潮。按照以往的發展,抵製日貨行動會(hui) 在一段時間後,漸漸走向低潮,但這次情況有所不同,韓國民眾(zhong) 似乎動真格了。7月18日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韓國國內(nei) 54.6%的民眾(zhong) 正在參與(yu) 抵製日貨行動,較之上周的數據,提高了6.6%。
而韓國在2018年的人口統計顯示,國內(nei) 有5164萬(wan) 人,所以現在有2500多萬(wan) 人正在抵製日貨,這對於(yu) 眾(zhong) 多日本企業(ye) 來說,無異於(yu) 噩耗降臨(lin) 。因為(wei) 在韓國有大量日本產(chan) 品,甚至某些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強於(yu) 韓國本土品牌,此番韓國民眾(zhong) 抵製日貨,日本必將損失慘重。
目前,韓國網絡上也發起了對日本說不的行動,並將日本產(chan) 品的替代選項列出,截止到18日,韓國網絡上已經有至少60種日本商品被列入“清單”,甚至出現了訪問人數過多,網站崩潰的情況,從(cong) 這一點來看,韓國民眾(zhong) 抵製日貨的行動有愈演愈烈之勢。
出人意料的是,在7月19日淩晨,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外發生了一起縱火事件,一名78歲的韓國男子將汽車開到大使館門前,隨後將汽車點燃,盡管韓國警方很快趕到現場,但縱火的男子已經全身被燒傷(shang) ,這一事件表明韓國國內(nei) 的抵製日貨行動有失控的態勢,甚至可能會(hui) 引發兩(liang) 國民眾(zhong) 的直接衝(chong) 突。
據了解,韓國國內對抵製日貨有截然兩種看法,一些人認為,抵製日貨行動的擴大,可能會傷害韓國在日本工作的民眾,最終讓韓國自食惡果;另一些人則認為,抵製日貨行動的擴大化,與過去有明顯的不同,最大特點就是消費者對日本產品的一種抵製,是一種自發行動。其實,類似的抵製日貨行動在過去也發生過,在2013年,因為(wei) 韓國與(yu) 日本關(guan) 於(yu) 獨島問題的糾紛,使得600多萬(wan) 人的韓國個(ge) 體(ti) 工商戶,發起了抵製日貨行動,導致日本產(chan) 品的銷量在當年直接下降了三成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與(yu) 其他國家抵製日貨不同的是,韓國與(yu) 日本同為(wei) 美國的盟友,在這起韓日交鋒中,美國有可能會(hui) 起到決(jue) 定性的作用,但是美國態度似乎有偏向日本的跡象,這可能會(hui) 讓韓國的抵製日貨行動進一步擴大,最終受到重創的將會(hui) 是韓國與(yu) 日本的企業(y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