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黑龍江掀起兼並重組潮

  最近在黑龍江大豆企業(ye) 間,流傳(chuan) 著一個(ge) 消息:省內(nei) 160餘(yu) 家大豆加工企業(ye) 即將麵臨(lin) 一場兼並重組的浪潮,而主導者正是黑龍江省政府。

  “這肯定是好事!”黑龍江最大的民營油脂企業(ye) 陽霖油脂董事長劉樹林表示,自己也已聽說了此事。

  這一消息最早來自於(yu) 7月中旬黑龍江省政府召開的一場專(zhuan) 題會(hui) 議。在這場旨在研究黑龍江省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重大項目、大豆及乳業(ye) 發展等工作的會(hui) 議上指出,將著力對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ye) 進行有序調整,通過聯合、兼並、重組等方式,組建起幾個(ge) 規模大、有很強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集團,打造“龍江非轉基因大豆”品牌。

  “這應該是國產(chan) 大豆爭(zheng) 奪定價(jia) 權戰役中決(jue) 定性的一步!”對於(yu) 這一決(jue) 定,黑龍江大豆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王小語同樣表現出歡迎的態度。

  兼並潮起

  “在7月中旬前,因為(wei) 進口大豆價(jia) 格的優(you) 勢,省內(nei) 的加工企業(ye) 基本都停產(chan) 了。現在因為(wei) 國際市場價(jia) 格的上漲,企業(ye) 才有一定比例的開工。”王小語告訴記者。連續幾年,黑龍江的大豆加工企業(ye) 均處於(yu) 這樣一個(ge) 開開停停、朝不保夕的狀態之中。

  受國外轉基因大豆進口衝(chong) 擊的不利影響,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ye) 發展舉(ju) 步維艱,目前97%的企業(ye) 已處於(yu) 停產(chan) 、半停產(chan) 狀態。盡管劉樹林的陽霖油脂仍在開工,但他也坦言:“企業(ye) 還是很艱難!”

  而另一方麵,作為(wei) 國家重要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chan) 基地的黑龍江,大豆的種植麵積和產(chan) 量均占全國三分之一以上,商品量占全國的一半以上。

  在此狀況下,黑龍江省7月中旬的這次專(zhuan) 題會(hui) 議指出,將積極向國家爭(zheng) 取政策支持,如爭(zheng) 取國家實行長期的大豆臨(lin) 時收儲(chu) 政策、出台大豆輪作補貼政策、對黑龍江省油脂加工企業(ye) 實行動態的價(jia) 格補貼政策以及建議國家以立法形式在黑龍江省建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對全國豆油食品實施非轉基因強製標識等,保護龍江大豆這片“淨土”。

  同時,會(hui) 議要求,結合大豆加工企業(ye) 的產(chan) 量、精深加工能力、發展前景、布局和環保節能等綜合因素對黑龍江省160餘(yu) 家加工企業(ye) 進行有序調整,重點扶持那些技術創新能力強、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度大、輻射麵廣、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力、節能環保的龍頭企業(ye) ,並鼓勵省內(nei) 大豆加工企業(ye) 通過聯合、兼並、重組等方式,組建起規模大、有很強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集團,實現強強聯合。

  目前,在黑龍江160餘(yu) 家大豆加工企業(ye) 中,日加工能力在1000噸以上的僅(jin) 有20家左右。較大的有九三油脂、陽霖油脂、龍江福糧油等。

  第三波戰役

  上述專(zhuan) 題會(hui) 議的決(jue) 議一旦付諸實現,將形成國產(chan) 大豆與(yu) 進口大豆在定價(jia) 權爭(zheng) 奪戰中的第三波攻勢。

  王小語認為(wei) ,所謂第一波,即為(wei) 大豆收儲(chu) 政策。“這是爭(zheng) 奪定價(jia) 權的第一戰!”

  2008年10月,國家首次將大豆作為(wei) 收儲(chu) 的對象,並頒布了高於(yu) 市場價(jia) 的收儲(chu) 價(jia) 格。從(cong) 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國家分批次一共臨(lin) 時收儲(chu) 了750萬(wan) 噸大豆,主要集中於(yu) 東(dong) 北等地。如此大的收儲(chu) 力度近幾年均為(wei) 罕見。這一政策在2009年得以延續,同時,包括內(nei) 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家四省共126家大豆加工企業(ye) 在去年也被添加進了收儲(chu) 名單。其中,以國產(chan) 大豆主產(chan) 區黑龍江企業(ye) 為(wei) 最多,共81家。

  這一舉(ju) 措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豆農(nong) 的利益,也使得國產(chan) 大豆的播種麵積在進口大豆的衝(chong) 擊下仍能保持平穩。

  接著,2010年3月底,在“2010年豆油進口企業(ye) 會(hui) 議”上,國家有關(guan) 部門作出指示,將限製對阿根廷豆油的進口 這也是定價(jia) 權爭(zheng) 奪第二戰。阿根廷是全球大豆第三大出口國,也是中國最大的豆油供應商。2009年中國進口了239萬(wan) 噸豆油,其中184萬(wan) 噸來自阿根廷,比例達到77%。

  中國從(cong) 1995年開始進口大豆,其間有過一些相關(guan) 的貿易措施,但是從(cong) 未有如此大的動作。此次如果能對加工企業(ye) 進行兼並重組,做大做強企業(ye) 和品牌,則是大豆保衛戰中決(jue) 定性的一步。

  能否治本?

  但也有部分人士對此決(jue) 議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這其實並不算是找到了病根!”黑龍江當地另一家大豆加工企業(ye) 負責人表示,把國產(chan) 大豆產(chan) 業(ye) 問題歸於(yu) 企業(ye) 規模小、技術落後並不準確。“不是規模和技術的問題,最根本還是原料定價(jia) 不合理的問題!”

  他認為(wei) ,連續幾年、高於(yu) 市場價(jia) 格的收儲(chu) 政策,才是企業(ye) 停產(chan) 的重要原因。這使得進口大豆的價(jia) 格遠遠低於(yu) 國產(chan) 大豆,企業(ye) 一旦加工國產(chan) 大豆,就必然虧(kui) 損,停產(chan) 是無奈的選擇。同時,豆農(nong) 將手中大豆都賣給了中儲(chu) ,企業(ye) 更是無料可以加工。

  目前,進口大豆為(wei) 3200-3300元/噸,而收儲(chu) 價(jia) 格下的國產(chan) 大豆為(wei) 3750元/噸,加上出庫費等,到廠達到3800元/噸。上述一家企業(ye) 目前處於(yu) 半停產(chan) 狀態,加工的大豆都是農(nong) 民剩下的“邊角料” 這些大豆因為(wei) 質量等問題不能入庫,隻能賣給企業(ye) 。

  但這實質上是兩(liang) 難 收儲(chu) 價(jia) 格調低,有利於(yu) 企業(ye) 減低成本,但影響農(nong) 民種植積極性。

  而另一方麵,兼並重組也麵臨(lin) 諸多困難。在這160餘(yu) 家加工企業(ye) 裏,大部分仍是民營、個(ge) 體(ti) 企業(ye) 。“如果是自願聯合,有的企業(ye) 、個(ge) 人肯定有不願意賣的,整合起來並容易。”

  但王小語認為(wei) ,解決(jue) 黑龍江大豆產(chan) 業(ye) 困境的一個(ge) 重要因素,應該是加工企業(ye) 需要將眼光放到省外,拓展到全國。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