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月22日電(記者呂昂)“你信不信我現在取消呼叫轉移,手機馬上就會(hui) 被打爆?”義(yi) 烏(wu) 國際商貿城一區喜慶工藝區商戶黃小春頗有些“無奈並得意著”。
臨(lin) 近春節,年貨訂單本該接近尾聲,但來自天南地北的客戶依然訂貨電話不斷,[百慕大公司注冊(ce) ]讓黃老板遭遇了“幸福的煩惱” :“我的兩(liang) 部手機都已開呼叫轉移、有專(zhuan) 人輪番接聽,廠裏招了幾百個(ge) 臨(lin) 時工加班加點,但這幾天新增客戶需求估計隻能滿足二十分之一。”
這是節前義(yi) 烏(wu) 小商品市場的一個(ge) 縮影。記者在義(yi) 烏(wu) 國際商貿城看到,距猴年春節還有大半個(ge) 月,但市場中早已是年味兒(er) 濃濃:福字、對聯、燈籠等年俗商品火紅一片,“金猴鬧春”主題的玩具、年畫、工藝品琳琅滿目,客戶詢問不斷,商家叫賣不絕,操著南北口音的討價(jia) 還價(jia) 聲此起彼伏,整個(ge) 市場在凜冽的寒潮中顯得分外火熱。
黃小春在市場經營的“旭春燈籠坊”已有20年,從(cong) 最初簡易的紙燈籠、植絨燈籠,到精美的鐵藝、家居裝飾燈籠,再到獲授權生產(chan) 印製有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核心價(jia) 值觀元素的“中國夢”燈籠,他的燈籠生意越做越大,今年銷售額達七八百萬(wan) 元,產(chan) 品銷售幾乎遍布全國。
“不隻是過年前生意好,其實每年從(cong) 春節過完後就一直忙到下個(ge) 春節。”他說,憑借先進的生產(chan) 設備和製作工藝,許多外國客商專(zhuan) 程帶著圖紙找上門來,像埃及的齋月、印度的排燈節都需要大量有特殊設計的燈籠,目前出口約占到年銷售的四成,“賺10塊錢,我願意花11塊錢去升級設備工藝,隻要技術高、產(chan) 品好,龐大的國內(nei) 國外市場不愁沒生意。”
被譽為(wei) 全球最大小商品批發市場的義(yi) 烏(wu) 小商品城,現有營業(ye) 麵積550餘(yu) 萬(wan) 平方米、7.5萬(wan) 個(ge) 商鋪、180多萬(wan) 種小商品,五花八門的“中國製造”每天從(cong) 這裏源源不斷地發往世界各地。但近年來全球經濟下滑帶來的外需疲軟也一度讓“賣全球”的義(yi) 烏(wu) 頗為(wei) “受傷(shang) ”。
商貿城管理人員表示,大環境下,這幾年確實有些經營戶堅持不下去、不再續租,但反過來這也為(wei) 新商戶的入駐提供機遇,許多有競爭(zheng) 力、敢創新的商戶甚至“越過越滋潤”。
位於(yu) 商貿城四區的“飛點兒(er) ”正是這兩(liang) 年入駐的“新生代商戶”,“90後”店老板王子月靠著發明的磁性剪紙係列產(chan) 品,目前已在全國發展出300多家連鎖加盟店。來自山西的她,中學時便創新地將傳(chuan) 統的剪紙文化與(yu) 軟磁結合並獲得專(zhuan) 利,讓剪紙藝術更方便展示、保存,並且更易上手製作。如今她的經營發展日趨成熟,福字、小猴等圖案的磁性剪紙窗花更成為(wei) 近期熱賣的“爆款”,從(cong) 去年10月開始就訂單不斷。
對於(yu) 消費市場而言,電商的衝(chong) 擊近年來“無處不在”,甚至直接改變了眾(zhong) 多行業(ye) 格局。但在義(yi) 烏(wu) 小商品市場,通過“把實體(ti) 市場搬上網”的“義(yi) 烏(wu) 購”平台多年快速發展,從(cong) 最初單純的商戶信息、產(chan) 品展示,到今天越來越多客戶在“義(yi) 烏(wu) 購”下單,商戶們(men) 反而更好地借助電商渠道壯大經營發展。
“我不怕電商衝(chong) 擊,這是我們(men) 的產(chan) 品通向更廣闊市場的工具,[百慕大注冊(ce) 公司]隻要產(chan) 品好、講誠信,生意肯定會(hui) 找上門來。”黃小春說。據悉,“義(yi) 烏(wu) 購”2015年在線交易額突破40億(yi) 元,較2014年成功實現翻番。
義(yi) 烏(wu) 市市場監管局統計顯示,義(yi) 烏(wu) 小商品市場2015年逆勢而上,義(yi) 烏(wu) 集貿市場全年總成交額達1244.51億(yi) 元,同比增長15.89%,其中義(yi) 烏(wu) 中國小商品城成交額982.21億(yi) 元,同比增長14.59%。
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義(yi) 烏(wu) 小商品市場將更好地依托國際貿易綜合改革,強化運用互聯網思維,深度切入供應鏈和貿易鏈各環節,加快形成義(yi) 烏(wu) 市場多種貿易方式、多種采購方式共同支撐的平台,進一步構築市場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