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出口企業應對新貿易壁壘

  10月19日,中國公布的最新經濟運行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7.9%,9月同比下降8.8%。一係列跡象表明,外貿穩增長形勢不容樂(le) 觀。

  除TPP(跨太平洋(601099)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及協商中的TTIP(跨大西洋(600558)貿易與(yu) 投資夥(huo) 伴協議)等新型貿易體(ti) 係框架將會(hui) 帶來的衝(chong) 擊外,在WTO組織框架內(nei) 部,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為(wei) 主的貿易保護主義(yi) ,亦正呈現出加速蔓延趨勢,並對中國得出口企業(ye) 產(chan) 生了衝(chong) 擊。

  從(cong) 影響幅度看,以外貿大市深圳9月發布的針對多家企業(ye) 的調查結果為(wei) 例:約34.6%的出口企業(ye) 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就規模總數而言,2014年WTO成員共提交2239件TBT通報,[為(wei) 什麽(me) 在開曼群島注冊(ce) 公司]除美國通報同比增長74%外,中東(dong) 地區及“一帶一路”沿線等新興(xing) 國家,成為(wei) 數量增加最多的地區。

  廣義(yi) 來看,技術性貿易措施主要指《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及《實施衛生與(yu) 植物衛生措施協定(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SPS)》所管轄的各種形式的非關(guan) 稅壁壘措施。這些措施通常以維護國家安全、人類健康和安全、動植物的生命和健康、環境、質量等為(wei) 理由,通過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衛生與(yu) 植物衛生的方式加以實施,構成技術性貿易壁壘。

  對產(chan) 品出口國而言,適當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有助於(yu) 提高其技術水平及產(chan) 品優(you) 勢。但因其不違背WTO組織非歧視性、公平貿易及透明度原則,具有較多操作空間,作為(wei) 貿易壁壘更具隱蔽性,出口企業(ye) 應對的難度亦將成倍增加。

  “技術性貿易措施已成為(wei) 繼匯率之後影響我國產(chan) 品出口的第二大因素,我國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綜合應對亟待加強。”中國檢驗檢疫學會(hui) 會(hui) 長魏傳(chuan) 忠如此預警。

  所謂綜合應對,除在WTO框架內(nei) 通過規則化解爭(zheng) 端外,學界指出,企業(ye) 的解決(jue) 思路主要有三:一、提高自身產(chan) 品科技水平以超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製;二、主動調整出口產(chan) 品結構;三、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除歐盟及美日等國貿易外,重視開拓亞(ya) 非拉等發展中國家市場。

  近期趨勢表明,在全球經濟複蘇緩慢背景下,中國大多數出口企業(ye) 曾主要寄希望的出口市場多元化,因與(yu) “一帶一路”等發展中國家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形成日益激烈的競爭(zheng) 關(guan) 係,正在逐漸收窄。對中國外貿行業(ye) 來說,借助技術及產(chan) 品升級實現路徑突圍,不斷提高自身技術的領先性,其倒逼之勢已經形成。

  “新災區”

  技術性貿易壁壘(下稱TBT)正成為(wei) 中國企業(ye) 出口遇到的主要障礙。

  國家質檢總局近日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因有36.1%的出口企業(ye) 受到這一障礙不同程度的影響,2014年中國出口貿易直接損失755.2億(yi) 美元,同比增加93.2億(yi) 美元,占同期出口額的3.2%。一旦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出口企業(ye) 的損失主要表現為(wei) “喪(sang) 失訂單”,其次是“降級處理”,其他損失形式還包括退回貨物、口岸處理等。

  以行業(ye) 劃分,受影響較大的產(chan) 品是機電儀(yi) 器、化礦金屬、紡織鞋帽、玩具家具、橡塑皮革等。

  除反傾(qing) 銷及退證查詢外,國外主要的TBT手段有兩(liang) 種:一是設立嚴(yan) 格、繁複的技術標準;二是出台進口限製規定。例如印尼國會(hui) 在2014年通過的《新貿易法》就允許政府通過關(guan) 稅和非關(guan) 稅壁壘限製進出口。以此為(wei) 由,印尼先是限製大量進口合金鋼,而從(cong) 明年開始,所有進口至印尼的手機亦須配有其國產(chan) 零部件。

  按地域劃分,廣東(dong) 、浙江、山東(dong) 、天津、江蘇等中國外貿出口大省“紛紛中招”。其中出口總量約占全國三分之一的廣東(dong) ,因2014年四成企業(ye) 受影響,直接損失總額達237.3億(yi) 美元,成為(wei) 損失最嚴(yan) 重的省份。

  針對這一波貿易保護主義(yi) 新趨勢,廣東(dong) 省社會(hui) 科學院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郭楚認為(wei) 有幾個(ge) 新特點:

  一是此次貿易保護主義(yi) 潮流中,各種非關(guan) 稅貿易壁壘層出不窮,尤其以技術、專(zhuan) 利和綠色環保壁壘為(wei) 主;二是技術性貿易壁壘明顯增加。各主要經濟體(ti) 都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新的經濟增長點,企圖依靠資本和關(guan) 鍵技術,占領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製高點;三是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範圍越來越廣,一些新興(xing) 國家從(cong) 保護本國產(chan) 業(ye) 出發也開始設置技術貿易壁壘。

  《財經》(博客,微博)記者獲得一份由廣東(dong) 省質監局及商務廳共同出品的《廣東(dong) 省技術性貿易措施年度報告(2015年)》白皮書(shu) (下稱白皮書(shu) ),提供了一係列相關(guan) 佐證:

  2014年,WTO成員共提交2239件TBT通報,其中美國發布180件通報,同比增長74%。白皮書(shu) 稱,“美國發布的技術法規通報不僅(jin) 僅(jin) 會(hui) 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產(chan) 品造成直接影響,還會(hui) 引起其他國家出台類似的強製性要求,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細究TBT通報總數可見:有超過一半的通報是由中東(dong) 、南美、中美和加勒比海地區的成員提交。“新興(xing) 國家和地區的動態值得關(guan) 注,如中東(dong) 是近年來總體(ti) 通報數量增加最多的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TBT通報近年來也大幅提升。”白皮書(shu) 還稱。

  “隨著中國自身勞動力、資源成本的上升,越來越多的產(chan) 業(ye) 開始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比如東(dong) 盟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它們(men) 過去的工業(ye) 品主要是依靠進口,現在則變為(wei) 加工出口國。為(wei) 保護本國產(chan) 業(ye) 和市場,勢必會(hui) 製定一些比較高的技術標準、法規,反過來限製中國產(chan) 品進口。”廣東(dong) 省WTO/TBT通報谘詢研究中心主任陳權近日對《財經》記者解釋。

  2012年,廣東(dong) 遭受TBT造成的直接損失約220.7億(yi) 美元,在全國占比32.22%;2013年,廣東(dong) 通過采取措施,為(wei) 企業(ye) 減少損失近150億(yi) 美元,因TBT造成的直接損失占比下降為(wei) 全國的11.1%;至2014年時,占比又恢複為(wei) 與(yu) 2012年相近的31.4%。之所以出現反彈,陳權認為(wei) 正是受此影響。

  “過去是發達國家和地區主要采用的TBT手段,現在變成了以發展中國家為(wei) 主,這是一個(ge) 很敏感的趨勢。今後我們(men) 應對TBT的關(guan) 注重點要進行調整,從(cong) 單純研究發達國家,轉到兼及發展中國家。”陳權說。

  而中國出口企業(ye) 仍大多處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中低端及企業(ye) 規模仍較小的現實,亦在一定程度上會(hui) 加劇其與(yu) 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競爭(zheng) 。

  白皮書(shu) 數據顯示:廣東(dong) 大型機電儀(yi) 器類企業(ye) 在2014年遭受的直接損失額約為(wei) 5.31億(yi) 美元,隻占廣東(dong) 七大行業(ye) 類別大型出口企業(ye) 直接損失金額的9.86%。而小型機電儀(yi) 器類企業(ye) 在2014年遭受直接損失金額122.47億(yi) 美元,占了2014年全省機電儀(yi) 器類直接損失總額的95.84%,損失更為(wei) 慘重。

  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這一方麵源自企業(ye) 自身轉型升級、自主研發的能力還不強,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核心技術少,產(chan) 品質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容易受到國外的技術壁壘的限製;另一方麵,企業(ye) 對目標市場國的技術標準變化不敏感,企業(ye) 聯合應對國外技術壁壘的能力較弱,以被動應對為(wei) 主,主動利用WTO規則開展對國外技術壁壘調查做得不夠。

  “技術性貿易壁壘實際上已成為(wei) 貿易的主要障礙,但目前廣東(dong) 的企業(ye) 、尤其是中小型企業(ye) 還不能適應這一趨勢。”廣東(dong) 商務廳公平貿易局的一位官員在發布上述白皮書(shu) 時表示。

  應對有別

  為(wei) 應對變幻不停的新舊形勢,中國做了哪些準備?

  在此之前,科技部曾提出中國應分三個(ge) 階段建立TBT預警係統。其在《技術性貿易措施戰略與(yu) 預警工程方案》中勾勒的方案為(wei) :中國分三階段建立部門協調、行業(ye) 主導、企業(ye) 參與(yu) 、科技支撐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係統。一年到兩(liang) 年內(nei) ,在重點行業(ye) 建立預警係統,實現快速應對;三年至五年內(nei) ,提高重點行業(ye) 標準水平,由被動應對轉為(wei) 主動應對;五年到八年內(nei) ,整體(ti) 打造適應市場經濟與(yu) 國際化的中國標準,形成從(cong) 整體(ti) 上戰略應對的機製。

  該方案亦劃分了中國應對TBT的三大問題:農(nong) 產(chan) 品(000061)(食品、水產(chan) 品、畜禽產(chan) 品)重點解決(jue) 藥殘問題、化工產(chan) 品重點解決(jue) 禁用產(chan) 品替代問題、高技術產(chan) 品重點解決(jue) 知識產(chan) 權問題。

  中國目前建立的應對架構包括三部分:自2003年起由國家質檢總局牽頭成立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部際聯係會(hui) 議機製;全國性的WTO/TBT-SPS通報谘詢中心;各級地方政府建立的相關(guan) 應對機製。三者各司其職,亦有所配合。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國與(yu) 沿線國家的貿易量日益增加,多個(ge) 相關(guan) 部委亦開始布局實施針對性新政策:為(wei) 應對TBT問題,國家質檢總局國際合作司林海近日透露,目前已有多個(ge) 研究機構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認證要求、技術標準要求展開了研究,預計年底可出成果。此外,該局亦將對歐盟、美國等國進行國別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並加速各級信息係統的建立。

  “直接受TBT衝(chong) 擊的廣東(dong) 、浙江等大省亦是動作頻出。以廣東(dong) 省WTO/TBT中心為(wei) 例,作為(wei) 該省唯一從(cong) 事TBT應對的研究機構,其近年來不但專(zhuan) 門就TBT成立了研究體(ti) 係,還在建立預警信息平台方麵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時,他們(men) 也不斷開展專(zhuan) 業(ye) 知識普及,為(wei) 各類出口企業(ye) 提供知識指導和研究型服務。”

  TBT具有非歧視原則,本國企業(ye) 與(yu) 國外企業(ye) 一視同仁,故應對不同的國家進行區分:首先,發達國家企業(ye) 往往具有技術含量高、生產(chan) 設備先進的優(you) 勢,其會(hui) 通過提高技術要求來提高國外產(chan) 品成本,減少對本國企業(ye) 的衝(chong) 擊;部分發展中國家因為(wei) 沒有也不會(hui) 培育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往往仿照發達國家標準。這種技術性貿易措施,須從(cong) 技術革新角度進行應對。

  “技術壁壘是公平的。當話語權不強勢的時候,隻能選擇適應,企業(ye) 要練‘內(nei) 功’,不斷提高自身的品質與(yu) 服務質量。這比冒失地走出去會(hui) 更好。”深圳一位多年從(cong) 事標準技術研究的相關(guan) 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

  TBT還存在的麻煩是:一些國家會(hui) 利用在技術和產(chan) 業(ye) 發展上的優(you) 勢,以保護公共利益為(wei) 借口,製定比國際標準更為(wei) 苛刻的技術標準、法規及認證製度等,來限製和抵消發展中國家在土地、資源和勞動力等方麵所擁有的某些優(you) 勢,限製其產(chan) 品的進口,達到保護其本國產(chan) 業(ye) 發展的目的。

  中倫(lun) 律師事務所合夥(huo) 人任清對《財經》記者表示,對於(yu) 這種情況,有以下幾個(ge) 判斷方法:

  首先是看國際上是否存在相關(guan) 標準,如存在,很難說進口國的標準是不對的;其次,如果缺乏國際標準,或者進口的標準要比之更加嚴(yan) 苛,則要看其要實現什麽(me) 目的。比如兒(er) 童的健康等,有沒有科學依據支持,如果沒有,可能違反WTO規則;第三,要看為(wei) 了實現這些目的是否有替代性措施,假如存在若幹個(ge) 合理的替代性措施,也可以說其對貿易限製超過了必要限度,可能違反規則。

  “除此之外,對於(yu) 越南、馬來西亞(ya) 等新興(xing) 製造業(ye) 國家來說,如果出台了一係列關(guan) 於(yu) 玩具等低技術性產(chan) 品的標準,就要進行辨別。如果這些國家自己做不到而對進口產(chan) 品提出要求的話,也會(hui) 違反WTO的相關(guan) 規定。”任清說。

  針對這些因政治、平衡逆差及保護主義(yi) 等目的設立的TBT,WTO組織內(nei) 亦專(zhuan) 門設立了技術性貿易壁壘委員會(hui) 。根據《TBT協定》等相關(guan) 指南的規定,WTO成員在製定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時,凡是其中的規定沒有國際標準、或與(yu) 國際標準有實質性差異並且對國際貿易造成重大影響的,均應在發布之前向WTO通報,並提供不少於(yu) 60天的評議期,征求其他成員對措施草案的評議意見,並對這些評議意見進行考慮。

  為(wei) 了在WTO框架內(nei) 應對已然出現的TBT問題,任清認為(wei) 可分為(wei) 幾個(ge) 層次:

  首先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別人怎麽(me) 要求怎麽(me) 滿足;其次,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提交給相關(guan) 部門,由其在WTO框架內(nei) 進行交涉,引起各方關(guan) 注;第三,必要時利用WTO多邊機製,[中國企業(ye) 在開曼注冊(ce) 公司]尤其是爭(zheng) 端解決(jue) 機製捍衛利益。包括利用WTO/TBT委員會(hui) 和SPS委員會(hui) 的例會(hui) 、WTO貿易政策審議機製和WTO爭(zheng) 端解決(jue) 機製;第四,如果上述交涉及質疑均不起作用,而中方又認為(wei) 對方的TBT存在問題,對貿易的限製超出了必要限製,亦可到WTO提出訴訟,作為(wei) 最後的解決(jue) 方案。

  “從(cong) 規則角度來說,可能就是這些路徑了。它們(men) 是否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要看每個(ge) 案例的具體(ti) 情況及跟進情況。”任清說,“除此之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審慎突圍

  除後端被動應對外,出口相關(guan) 行業(ye) 如何走到前端,盡快實現從(cong) 采用國際標準向以中國為(wei) 主製定國際標準轉變,正在成為(wei) 國內(nei) 相關(guan) 各界的關(guan) 注焦點。

  “積極推動企業(ye) 實質性參與(yu) 國際標準製修訂和參與(yu) 國際標準化活動,是幫助企業(ye) 拓展國際業(ye) 務獲取國際市場入場券最有效的手段。”前述白皮書(shu) 建議。而廣東(dong) 在此之前亦采取了多重手段對此進行助推。

  一項標準被納入國際標準,能決(jue) 定一個(ge) 行業(ye) 的興(xing) 衰,故標準的製定過程往往博弈激烈。而中國如何從(cong) 國家層麵在TPP及TTIP框架中掌握生物技術、網絡通信、清潔能源、金融服務、電子商務、會(hui) 計準則等多重全球技術標準、服務準則的製定權,並進行突圍,是考慮的關(guan) 鍵。

  中國的工程技術如信息技術、通信和高速鐵路等發展迅猛,在這些領域製定的數字電視標準、新一代移動通信標準以及特高壓電力傳(chuan) 輸標準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其中部分標準已經上升為(wei) 國際標準,並實現了產(chan) 業(ye) 化。

  與(yu) 此同時,中國其他傳(chuan) 統工業(ye) ,例如航運和海運、冶金、有色金屬、工程機械、茶和火藥等在標準方麵亦具有優(you) 勢。而中國的部分中小企業(ye) 亦開始打破國際巨頭的標準壟斷。

  盡管如此,中國目前依然存在缺少兼具行業(ye) “破冰”和具有惠民意義(yi) 的專(zhuan) 利標準,嚴(yan) 重缺乏國際標準化人才,企業(ye) 標準化意識不強烈等問題。

  “根本原因是現行標準體(ti) 係和標準化管理體(ti) 製是20世紀80年代確立的,政府與(yu) 市場的角色錯位,市場主體(ti) 活力未能充分發揮,既阻礙了標準化工作的有效開展,又影響了標準化作用的發揮,必須切實轉變政府標準化管理職能,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2015年3月,由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下稱《方案》)稱。

  《方案》同時明確了建立政府主導製定的標準與(yu) 市場自主製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合理統籌改革優(you) 先領域、關(guan) 鍵環節和實施步驟,通過市場自主製定標準的增量帶動現行標準的存量改革。

  為(wei) 提高中國的國際化標準水平,《方案》提出的建議是鼓勵社會(hui) 組織和產(chan) 業(ye) 技術聯盟、企業(ye) 積極參與(yu) 國際標準化活動,爭(zheng) 取承擔更多國際標準組織技術機構和領導職務,增強話語權。加大國際標準跟蹤、評估和轉化力度,加強中國標準外文版翻譯出版工作,推動與(yu) 主要貿易國之間的標準互認,推進優(you) 勢、特色領域標準國際化,創建中國標準品牌。結合海外工程承包、重大裝備設備出口和對外援建,推廣中國標準,以中國標準“走出去”帶動我國產(chan) 品、技術、裝備、服務“走出去”。

  但企業(ye) 的生存法則就是差異化、創新,這意味著將會(hui) 顛覆標準。除此之外,國外的相關(guan) 政府性法規變化亦是層出不窮,中國的企業(ye) 如果閉門造車式的製定標準,雖然比沒有標準好,但往往無法得到海外客戶的認同。

  “雖然各方從(cong) 意識層麵上在有意識地避免這種現象,但具體(ti) 到各個(ge) 行業(ye) 中的各個(ge) 企業(ye) 當中,情況往往無法預測。”陳權說。

  不當地推進技術標準還可能帶來另外一個(ge) 問題,則是讓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陷入“加拉帕戈斯孤島效應”困境(該島位於(yu) 南美大陸以西1000公裏的太平洋麵上,因與(yu) 陸地相隔遙遠,通過自身進化的種族形成了自身的生態係統)。

  這一術語過去被用來描述日本的製造業(ye) 和IT產(chan) 業(ye) 曾麵臨(lin) 的窘境,因在初期就發展起了獨具本國特色的技術、服務和產(chan) 品,日本製造業(ye) 的發展最終陷入了孤立境地。

  國際信息技術與(yu) 創新基金會(hui) (ITIF)近期發布的一則公告提醒稱,中國在眾(zhong) 多高科技特別是ICT(電子信息)領域製定本國技術標準,此舉(ju) 將使中國在ICT領域技術和市場脫離全球技術標準規範,難以打開國際市場。

  “這就要求中國積極融入國際市場,而不是與(yu) 之背道而馳。從(cong) 長遠來看,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走出去’戰略。決(jue) 策者應重新審視技術標準的製定,尤其是要冷靜對待近來盛行的‘抵製國外技術’的態度。”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員近日在《學習(xi) 時報》上撰文指出。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