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世界經濟仍處“弱複蘇”階段,美、歐等發達經濟體(ti) 運行情況弱於(yu) 預期,新興(xing) 經濟體(ti) 發展受到嚴(yan) 峻挑戰;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壓力不減,對外貿易增速呈現趨勢性下滑走勢。
但是,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長期優(you) 勢沒有變,貿易結構不斷優(you) 化的基本趨勢沒有變,國際市場占有率繼續擴大的現實情況沒有變。[美國公司注冊(ce)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將進入“提質增效”的新階段。
貿易增速持續下滑,結構改善有所推進
1.進出口減速下滑
1-7月,中國進出口呈現負增長,增速遠低預期,同比下降7.2%。由於(yu) 世界經濟增長低迷,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暴跌,國內(nei) 宏觀經濟處於(yu) 三期疊加階段,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偏高,出口同比下降0.8%;由於(yu) 國內(nei) 投資、消費需求趨緩,產(chan) 能過剩導致工業(ye) 生產(chan) 乏力,鐵礦石、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跌勢不改,進口增速同比下降14.6%。進口增速低於(yu) 出口增速,造成衰退型順差高企,1-7月,貿易順差額達到3050億(yi) 美元。
對於(yu) 進出口增速下滑應客觀認識:一是世界貿易依然低迷,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全球出口下降11.3%,進口下降13.8%,中國的進出口增速尤其是出口增速顯著高於(yu) 世界平均水平;二是盡管進口增長大幅下挫,但是由於(yu) 我國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jia) 跌,降低了國內(nei) 企業(ye) 生產(chan) 成本,改善了企業(ye) 效益。商務部統計,原油、塑料、大豆、成品油、天然氣、紙漿、穀物、銅精礦等8類大宗商品進口合計減少付匯912.5多億(yi) 美元,國內(nei) 企業(ye) 進口購買(mai) 成本降低約5600億(yi) 元人民幣。
2.貿易結構持續改善
產(chan) 品結構方麵,我國機電產(chan) 品出口保持正增長,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出口下降較快。1-7月,機電產(chan) 品出口增長1.3%,[美國注冊(ce) 公司]略高於(yu) 整體(ti) 出口增速,占外貿出口57.3%;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出口增速同比下降1.1%。企業(ye) 結構方麵,民營企業(ye) 貿易額比重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ye) 貿易情況是新階段反映中國外貿創新與(yu) 競爭(zheng) 力提升的重要方麵。1-7月,民營企業(ye) 出口額占外貿總值44.7%,較去年同期提升2.3個(ge) 百分點。這體(ti) 現了外貿領域“大眾(zhong) 創新、萬(wan) 眾(zhong) 創業(ye) ”戰略得以積極落實。
市場結構方麵,我國貿易市場多元化態勢繼續深化。傳(chuan) 統市場中,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對歐盟、日本下降;新興(xing) 市場中,中國對金磚國家雙邊貿易呈現不同程度下滑,對東(dong) 盟以及“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出口增長較快。貿易方式結構方麵,一般貿易增速繼續快於(yu) 加工貿易,二者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
3.新興(xing) 業(ye) 態有所發展
盡管當前我國外貿增速放緩,但是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xing) 業(ye) 態蓬勃興(xing) 起,逐漸成為(wei) 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今年以來,國務院等有關(guan) 部門出台了《“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關(guan) 於(yu) 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有力支持了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電商企業(ye) ,開辟了大量中小外貿企業(ye) 的創新拓展空間。根據有關(guan) 測算,未來幾年,中國出口電商交易規模增速將保持在20%-25%左右,到2017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將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0%左右,達到6.64萬(wan) 億(yi) 元。
4.貿易戰略穩步落實
為(wei) 應對世界經濟與(yu) 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國家實施了“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等重要發展戰略。今年以來,外貿領域戰略得以良好落實。1-7月,我國 對“一帶一路”沿線印度、泰國、越南等國出口分別增長9.8%、16.3%和12.5%。同時,中國與(yu) “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在吸收外資、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等方麵均取得了較快發展。
在自貿區建設方麵,繼上海自貿區成立後,廣東(dong) 、天津、福建3個(ge) 自貿試驗區於(yu) 上半年掛牌。四大自貿區深入推進總體(ti) 方案的各項改革創新措施,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並在企業(ye) 注冊(ce) 、跨境貿易、吸引外資等方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形成了沿海地區區域性貿易發展增長極。
對外貿易麵臨(lin) 的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
全球經濟尚處在複蘇進程中,過程緩慢而艱巨。在全球性調整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you) 化升級,發展動力由要素、投資驅動轉為(wei) 創新驅動。我國對外貿易麵臨(lin) 的內(nei) 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
1.短期內(nei) 世界經濟呈現“弱複蘇”
(1)發達經濟體(ti) 經濟增長形勢進一步分化
美國經濟情況略有改善。一季度,美國由於(yu) 惡劣天氣、罷工事件、能源部門投資削減、以及淨出口大幅下降等因素,經濟增長0.6%。二季度以來,美國經濟增長有所好轉,失業(ye) 率保持穩定,家庭支出增長,房地產(chan) 市場改善,GDP增速實現由負轉正,但整體(ti) 走勢差於(yu) 預期。
歐元區經濟出現企穩態勢。在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刺激下,歐元區經濟企穩回升勢頭進一步增強,二季度歐元區經濟環比增長0.4%;德、意、西等主要經濟體(ti) 製造業(ye) PMI指數均處在擴張區間,但希臘債(zhai) 務危機對歐洲經濟的滯後影響並未消散。
日本經濟再度下滑。二季度下降1.6%。
(2)主要新興(xing) 經濟體(ti) 麵臨(lin) 減速下行壓力
俄羅斯在歐美聯合製裁持續和油價(jia) 大幅回落的雙重打擊下,經濟持續衰退,二季度GDP下跌4.6%。
巴西受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jia) 格走低影響,國內(nei) 能礦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困難,同時通貨膨脹居高不下,政府被迫采取連續加息的緊縮政策,上半年經濟呈現回落走勢。
印度經濟是新興(xing) 國家中少有的亮點,在莫迪政府加大改革激發企業(ye) 活力、加大開放吸引外資快速流入以及有效控製通脹等因素的作用下,經濟增長速度加快。
2.下一階段世界經濟趨勢
一是世界經濟延續溫和增長態勢,但預期降低。
盡管美國經濟向好對世界經濟平穩運行將起到支撐作用,歐盟、日本經濟積極因素不斷累積,但是新興(xing) 市場國家經濟增長麵臨(lin) 減速壓力,世界經濟整體(ti) 難以快速增長。6月份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2.8%,較上次預測下調0.2個(ge) 百分點。IMF同樣下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期,《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長3.3%,低於(yu) 2014年水平。
二是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中低位波動。下一階段,石油、天然氣、鐵礦石、農(nong) 產(chan) 品等初級產(chan) 品價(jia) 格即使出現超跌反彈,但在世界經濟低速增長、全球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預計漲幅有限,總體(ti) 將呈現中低位波動震蕩走勢。
三是主要貨幣匯率分化加深。盡管美國加息進程一再推遲,但是美元升值預期已經形成並逐步強化,美元資產(chan) 收益水平提升。歐洲、日本以及部分新興(xing) 經濟體(ti) 貨幣出現不同程度貶值,導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相對偏高,對外貿出口形成抑製。盡管人民銀行對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中間價(jia) 和即期匯率累積偏差進行了一次性校正,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下浮幅度有限。
四是地緣政治風險深化。歐美製裁導致俄羅斯經濟陷入衰退,對外經貿合作受阻,同時也對部分歐盟成員國造成衝(chong) 擊。美國推行亞(ya) 太再平衡戰略,日本、菲律賓等國不斷在東(dong) 海、南海製造事端,給中國發展帶來麻煩。
3.中長期國際經濟進入潛在水平下行階段
中長期,全球經濟格局繼續深度調整,國際競爭(zheng) 更趨激烈。受發達國家經濟聯盟的“再組合”、大國貨幣與(yu) 財政政策的“再調整”、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集體(ti) 困境、全球金融市場的持續波動、各國創新與(yu) 增長動力的長期疲弱等因素影響,全球發展所呈現出的不確定性持續加大,對外貿易麵臨(lin) 的外部經濟環境錯綜複雜。
一是世界經濟麵臨(lin) 艱巨的再調整、再平衡任務。
發達國家需進一步改變負債(zhai) 經濟增長模式,減少經常項目赤字;而新興(xing) 經濟體(ti) 要著力擴大內(nei) 需,壓縮過剩生產(chan) 能力。由此,發達國家必須進行財政緊縮,降低公共債(zhai) 務水平,提高居民儲(chu) 蓄率進而減少家庭負債(zhai) 。財政緊縮與(yu) 消費縮減疊加將導致世界經濟複蘇與(yu) 增長之路漫長而艱難,全球經濟增長進入潛在水平下行的“新常態”階段。
二是國際貿易增長趨緩。
由於(yu) 金融危機衝(chong) 擊,各國博弈重點轉向全球市場爭(zheng) 奪。在國際經濟“新常態”下,海外市場成為(wei) 稀缺資源,各國對國際市場的爭(zheng) 奪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yi) 不斷升級。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力趨於(yu) 弱化,區域貿易組織不斷興(xing) 起,國際市場逐步被分割,中國麵臨(lin) 的市場環境更加嚴(yan) 峻。
三是科技進步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各國競相確定未來科技發展重點戰略與(yu) 領域。美、歐等國提出綠色發展、智能製造等戰略,更加重視新能源、生物技術、信息等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經濟增長尋求新空間。新興(xing) 經濟體(ti) 提出大力推進高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實現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努力提升科技研發水平。國際實物貿易產(chan) 品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給中國外貿發展帶來新挑戰。
四是各國財政貨幣政策逐步轉變。
美國由於(yu) 經濟增長複蘇態勢較好,“再工業(ye) 化”戰略實施使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取得一定進展,貨幣政策與(yu) 財政政策向“正常化”轉變。歐盟由於(yu) 部分外圍國家經濟發展仍不樂(le) 觀,核心成員國經濟增長出現波動,預計仍將堅持寬鬆的貨幣政策。新興(xing) 經濟體(ti) 為(wei) 促進經濟發展、解決(jue) 結構性問題、緩解國際資本流動造成的衝(chong) 擊,預計將維持略為(wei) 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國際宏觀政策分化將導致國際資本無序流動程度加大,主要貨幣匯率走勢大幅波動。
未來對外貿易麵臨(lin) 的國內(nei) 環境
1.短期內(nei) 中國經濟運行持續“緩中趨穩”態勢
下半年,國內(nei) 需求有望扭轉持續下滑勢頭。固定資產(chan) 投資領域,資金來源不足問題有望緩解,房地產(chan) 市場呈現回暖態勢,連續降息降準等寬鬆貨幣政策降低融資成本,企業(ye) 利潤緩慢回升,預計投資需求將緩中企穩。社會(hui) 消費領域,就業(ye) 形勢基本穩定,居民收入增長快於(yu) GDP增速,支持消費的宏觀政策效應不斷釋放,預計消費需求將保持基本平穩。
但是經濟領域中結構性問題和風險仍然存在,產(chan) 能過剩問題短期難以化解,地方債(zhai) 務處置困難重重,通貨緊縮壓力不減,資本市場波動加大,宏觀經濟運行受到多重因素製約難以快速增長,仍將保持緩中趨穩走勢。預計全年GDP增長7%左右。
除了中國經濟平穩運行外,國家將在進一步落實已經出台的外貿穩增長、擴大進口等政策措施的基礎上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加上新增三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培育外貿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等更具針對性的重大措施,將對下半年外貿企穩回升起到支持作用。
2.中長期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
中國經濟進入世界中等偏上水平國家行列以後,和過去30多年經濟發展相比,出現經濟增速減慢、經濟結構轉型、經濟增長動力轉化的新特征。
一是需求結構呈現新變化。
從(cong) 消費需求看,我國先後形成三次較大的排浪式消費。目前,隨著居民收入達到中等偏上國家的水平,消費開始拉開檔次,個(ge) 性化、多樣化消費成為(wei) 主流,服務消費需求增加。從(cong) 投資需求看,伴隨每一輪排浪式消費和出口增加,從(cong) 輕工業(ye) 到重工業(ye) 投資呈現輪動增長,投資回報率長期處於(yu) 較高水平。經過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投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房地產(chan) 行業(ye) 等相對飽和。
從(cong) 出口需求看,過去我國勞動力成本低,資源土地成本低,環境代價(jia) 低,國際市場擴張快,出口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現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我國低成本優(you) 勢發生逆轉,需要培育新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並通過“走出去”輸出國內(nei) 過剩產(chan) 能,帶動出口增長。
總體(ti) 而言,“新常態”下,中國外貿的“低成本”優(you) 勢與(yu) “入世”紅利因素逐漸減弱,國內(nei) 消費與(yu) 投資需求從(cong) 速度到結構均發生實質性變化,中國進出口將進入以“對外投資”帶動“貿易與(yu) 服務”出口的新階段。
二是產(chan) 業(ye) 結構呈現新變化。
過去,供給不足是經濟主要矛盾,社會(hui) 生產(chan) 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zhong) 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現在,由於(yu) 模仿型和排浪式消費基本結束,投資速度減慢,需求結構調整,導致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供給能力大大超過需求,鋼鐵、建材等行業(ye) 產(chan) 能已經絕對過剩,房地產(chan) 、汽車等也出現了區域性和結構性的過剩。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現代服務業(ye) 的作用將更加凸顯,而這些產(chan) 業(ye) 受製於(yu) 人才、技術、體(ti) 製的製約難於(yu) 快速發展,教育、醫療、養(yang) 老、旅遊休閑、文化等領域受到體(ti) 製、機製和意識形態的約束,供給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在中國產(chan) 業(ye) 轉型與(yu) 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建立對外貿易的新優(you) 勢,需要在人才培養(yang) 、產(chan) 品研發、產(chan) 業(ye) 配套等方麵做相應調整,不可能一蹴而就。
3.未來中國對外貿易增長壓力加大
基於(yu) 以上因素,一方麵,世界經濟處於(yu) 緩速增長階段,結構性問題突出,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對外貿易難以恢複快速增長。另一方麵,下半年世界經濟形勢優(you) 於(yu) 上半年,外部需求略有好轉,國內(nei) 經濟呈現企穩跡象,預計出口仍有希望扭轉負增長局麵。
初步判斷,全年出口將增長2%左右,進口將下降10%左右。貿易結構方麵,服務貿易增長仍將快於(yu) 貨物貿易,機電產(chan) 品與(yu) 高技術產(chan) 品占據出口主導地位的格局不會(hui) 改變,貿易夥(huo) 伴多元化的趨勢繼續深化。
外貿“穩增長”仍需加力,轉變發展模式成為(wei) 主線
當前,外貿形勢複雜嚴(yan) 峻,下行壓力加大,傳(chuan) 統優(you) 勢弱化。穩定對外貿易增長、轉變發展模式是下一階段扶持外貿發展的重點,也是推進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關(guan) 鍵所在。
1.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
推進對外貿易新業(ye) 態發展,促進跨境電子商務體(ti) 係建設,有利於(yu) 拓展海外市場,降低企業(ye) 成本,提高運行效率。
一是鼓勵有實力的電商走出去,配合實體(ti) 企業(ye) 對外貿易擴圍,在海外建立分支機構與(yu) 營銷服務體(ti) 係,借助國際信息化浪潮,構建覆蓋全球的電子商務網絡體(ti) 係與(yu) 物流、倉(cang) 儲(chu) 、運營係統,探索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新路徑。
二是在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麵加大優(you) 惠力度,支持跨境電商重點業(ye) 務與(yu) 重大項目建設,鼓勵中小企業(ye) 通過跨境電子商務拓展國際市場,實現大眾(zhong) 創新、萬(wan) 眾(zhong) 創業(ye) 目標。
三是建立健全跨境電子商務監管,打造係統化服務與(yu) 監督管理體(ti) 係,選擇部分地區試點跨境電子商務通關(guan) 、商檢、結匯、退稅等環節“單一窗口”綜合服務體(ti) 係建設,並逐步擴大試點範圍。
2.重視國際產(chan) 能合作
國際產(chan) 能合作有利於(yu) 中國完善全球產(chan) 業(ye) 布局,充分融入全球價(jia) 值鏈,化解國內(nei) 產(chan) 能過剩問題,提高國際化程度。
一是結合東(dong) 南亞(ya) 、中東(dong) 、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產(chan) 業(ye) 升級要求,搞好可行性研究,推進國際產(chan) 能合作,支持重點領域如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ye) 大型企業(ye) 走出去承攬海外工程與(yu) 投資建廠。
二是結合“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亞(ya) 投行積極作用,擴大與(yu) 周邊國家產(chan) 能合作項目,以軌道交通、電力、資源開發等為(wei) 重點,堅持“義(yi) 利並舉(ju) 、合作共贏、開放包容、市場運作”原則,對主要相關(guan) 國際產(chan) 能合作項目予以支持。
三是盡量避免在國際產(chan) 能合作中再次出現惡性競爭(zheng) 現象,配合國有企業(ye) 改革,推進重點企業(ye) 兼並重組,對關(guan) 係到中國國際合作戰略利益的大型企業(ye) 加強綜合監管,規範境外經營行為(wei) 。
3.積極擴大進口
一是結合當前中國消費升級要求,通過進一步降低進口關(guan) 稅等措施,擴大嬰兒(er) 用品、老人用品、日用品、奢侈品等消費品進口,減少海外代購行為(wei) 。
二是抓住當前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下跌的有利時機,擴大能源、資源等戰略性產(chan) 品進口,降低國內(nei) 企業(ye) 生產(chan) 成本,並適當增加戰略儲(chu) 備。
三是推進中美投資協定談判,以中韓自貿區、中澳自貿區建設為(wei) 契機,全方位鼓勵高技術產(chan) 品和服務、先進技術裝備等高端產(chan) 品與(yu) 服務進口,發揮“技術溢出”、“管理溢出”等效應,提高國內(nei)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