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規模來看,廣東(dong) 繼續蟬聯總量第一,其中廣東(dong) 、江蘇、上海、浙江四省市進出口規模超萬(wan) 億(yi) 水平,四省市總值占全國總量的59%左右。
2015峰會(hui)
今年無疑是全國各地外貿加速分化調整的一年。24次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中,5次內(nei) 容都與(yu) 進出口有關(guan) ,顯示出政策層麵對於(yu) 這駕“馬車”的關(guan) 注。
21世紀經濟報道自地方商務、海關(guan) 、統計等部門梳理出今年上半年31省份進出口排名,從(cong) 規模來看,廣東(dong) 繼續蟬聯總量第一,其中廣東(dong) 、江蘇、上海、浙江四省市進出口規模超萬(wan) 億(yi) 水平,四省市總值占全國總量的59%左右。
從(cong) 增速來看,中部地區進出口增長0.3%,整體(ti) 水平要好於(yu) 西部(-6.2%)和東(dong) 部(-7.5%)。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全國22個(ge) 省份增幅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其中尤以寧夏波動最為(wei) 明顯,排名從(cong) 去年上半年的第六位下跌至今年同期的倒數第一位,青海則以63%的增速領跑全國。
東(dong) 部傳(chuan) 統外貿大省繼續減速
海關(guan)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公司審計]全國進出口11.53萬(wan) 億(yi) 元,同比下降6.9%。其中,出口6.57萬(wan) 億(yi) 元,增長0.9%;進口4.96萬(wan) 億(yi) 元,降幅為(wei) -15.5%。
31省份中,共18省份增速快於(yu) 全國平均增速,依次是青海、貴州、河南、山西、廣西、甘肅、湖南、海南、湖北、陝西、江西、福建、內(nei) 蒙古、廣東(dong) 、重慶、浙江、上海、江蘇。
其中,東(dong) 部省份所占席位最少。一直以來,東(dong) 部11省市都是我國外貿進出口的主力軍(jun) ,占全國進出口的比重達到了85%,僅(jin) 廣東(dong) 一省就以接近3萬(wan) 億(yi) 的體(ti) 量,相當於(yu) 與(yu) 其毗鄰的廣西外貿總值的22倍。
但上半年除海南外,東(dong) 部其餘(yu) 10省份增速都處在負增長區間,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僅(jin) 有廣東(dong) 、福建、海南3省降幅收窄,其中廣東(dong) 形勢好轉明顯,增速從(cong) 去年同期的-16.7%回暖至今年的-1.8%。
在7月中旬商務部召開的沿海部分省市商務工作座談會(hui) 上,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dong) 、廣東(dong) 六省市參加了會(hui) 議,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會(hui) 上要求,各地方抓緊研究提出下半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思路措施,努力完成全年商務工作任務。
對此,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東(dong) 部整體(ti) 增速下滑,一方麵與(yu) 東(dong) 部沿海傳(chuan) 統外貿大省本身基數大有關(guan) ,因此要維持原有增速的困難比中西部地區要大得多。
同時,這也與(yu) 整個(ge) 中國的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相關(guan) ,隨著外資結構調整,一部分製造業(ye) 轉移到東(dong) 南亞(ya) 等成本更低的地區,製造業(ye) 外資的減少從(cong) 而反映到進出口增速上。
從(cong) 比較優(you) 勢來看,我國資源要素成本低的優(you) 勢正在消失。目前孟加拉、柬埔寨、越南等國人均工資不到1000元,僅(jin) 為(wei) 國內(nei) 的1/3左右。
西部省份急漲急跌波動大
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調座次的現象非常明顯,尤其是在西部地區調整的力度非常之大。
去年上半年,全國外貿增速前六強被西部6省份(陝西、雲(yun) 南、貴州、重慶、廣西、寧夏)完全占據;而到了今年,去年同期排名第一的陝西迅速跌落至第十名,增速幾乎“歸零”,排名第二的雲(yun) 南更是大幅掉落至今年的第26位,增速由49%轉為(wei) 今年的-18.1%。
雖部分西部省份外貿坐“過山車”,但新的增速冠軍(jun) 仍在這一區域。今年上半年,青海以63%的增速奪冠,貴州則緊接其後,以59.6%的增速居第二。
與(yu) 此同時,增速最快和最慢的省份都在西部地區。排名前十的省份中,西部占據了一半的名額;排名最後的10個(ge) 省份中,西部同樣占一半的名額。
“這主要與(yu) 西部地區處於(yu) 新的改革發展階段有關(guan) ,這些省份的外貿市場主要麵向‘一帶一路’沿線或周邊國家,而這些國家或地區多屬於(yu) 新興(xing) 市場,成熟度不如發達國家,市場需求變動較大,因而對西部地區增速影響非常明顯。”張建平分析稱,同時,由於(yu) 西部省份外貿基數小,加之承接部分東(dong) 部地區產(chan) 業(ye) 轉移,所以增速很容易“急漲”。
以西藏為(wei) 例,尼泊爾為(wei) 其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受尼泊爾地震影響,西藏上半年外貿增速下降逾三成。
中部外貿依存度過低
相對於(yu) 全線滑落的東(dong) 部,大起大落的西部來說,中部地區外貿則較為(wei) 平穩。今年上半年,中部8省份中,半數省份的增速排名都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其中河南表現最為(wei) 搶眼,從(cong) 去年的增長5.3%躍升至今年的26.7%,全國排名亦由去年的第17位上升至第3位。
不過,如中部所處的位置,其進出口總量一直處在區域中間地帶,增速表現四平八穩,且中部省份普遍外貿依存度較低。
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區進出口8501億(yi) 元,整體(ti) 規模比西部地區還低214億(yi) 元,占同期中部8省GDP總量的11%左右,最高的江西也不到20%。這一水平,遠遠低於(yu) 國際標準。一般經濟較開放、國際化較高的國家或者地區外貿依存度都在30%以上。
而在東(dong) 部沿海的上海、北京、廣東(dong) 等地外貿依存度都至少在80%以上,[注冊(ce) 香港公司瑞豐(feng) 專(zhuan) 業(ye) 辦理]即使在西部地區的重慶,其外貿依存度也達到了36%。
“以外貿為(wei) 例,湖南外貿比不上廣東(dong) 一個(ge) 鄉(xiang) ,甚至比不上別人的一個(ge) 倉(cang) ”,湖南商務廳廳長徐湘平曾如是評價(jia) 。
“中部省份經濟外向程度低,與(yu) 自身區位以及產(chan) 業(ye) 結構有關(guan) ”,張建平說,相對於(yu) 靠海的東(dong) 部省份、沿邊的西部省份,中間位置的東(dong) 部地區對外開放受限於(yu) 區位因素,並且部分省份外資帶動性不強。
“但是中部地區投資潛力很大”,張建平認為(wei) ,隨著國內(nei) 產(chan) 業(ye) 向東(dong) 部地區陸續轉移,這一區域的開放水平會(hui) 慢慢提高,投資帶動效應將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