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日本貿易收支統計數據顯示,[注冊(ce) 英國公司]日本貿易逆差再創新高,達到7.5萬(wan) 億(yi) 日元(約合683億(yi) 美元),這是35年以來的最高紀錄。日本自2011年淪為(wei) 貿易逆差國以後,逆差額就節節攀升,2011年為(wei) 4.4萬(wan) 億(yi) 日元,2012年增長了近一倍,達8.1萬(wan) 億(yi) 日元,2013年猛增至13.7萬(wan) 億(yi) 日元。從(cong) 今年上半年情況看,2014年全年可達14萬(wan) 億(yi) 日元以上。
貿易逆差增加的原因首先是出口情況不盡如人意。盡管上半年出口增長3.2%,但根據以往經濟複蘇過程中出口強勁增長的曆程看,現在的增長明顯後勁不足,而且主要靠搭日元貶值的“順風車”。上半年,汽車出口有所增長,但家電和電子這個(ge) 傳(chuan) 統出口產(chan) 業(ye) 卻每況愈下。電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出口量大幅下降,事實上日本已經成為(wei) 白色家電的純進口國。此外,通用電子產(chan) 品的出口也在下降,日本企業(ye) 更青睞海外廉價(jia) 的電子產(chan) 品。手機是目前最熱的市場,但“日本製造”的手機在國際市場上份額並不高,完全不能形成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因此,日本出口能力明顯減弱,其出口比重曾占國際出口市場10%,現在已經跌至4%。
造成日本貿易巨額逆差的原因,一般認為(wei) 是原油和液化天然氣等資源性產(chan) 品的大量進口。日本政府和親(qin) 安倍政權的媒體(ti) 竭力宣傳(chuan) 貿易逆差的罪魁禍首是大量的油氣進口,實際是要為(wei) 恢複核電製造輿論。然而,真實情況並不是那麽(me) 簡單。不止一家權威機構調查表明,日本在大地震後停止核電站的運營,確實增加了發電用液化天然氣的進口,但增加量十分有限,每年大約增長1.3%—1.6%,不過反映到貿易統計上金額卻相當高,每年的增加額約在3萬(wan) 億(yi) 日元左右。調查發現,除了國際油價(jia) 暴漲的原因外,主要是日元持續貶值造成的。在進口數量沒有太多變化的同時,日元貶值10%,就要增加約2萬(wan) 億(yi) 日元的貿易逆差。
分析表明,日本貿易逆差居高不下和日本政府的日元貶值政策密切相關(guan) 。在安倍內(nei) 閣的授意下,日本央行推出了史上最大的量化寬鬆政策,誘導日元大幅貶值,以利於(yu) 日本的出口。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出口帶動經濟複蘇。然而,事態的發展卻與(yu) 日本政府的初衷大相徑庭,由此產(chan) 生的直接後果是出口增長乏力,進口額卻大增,貿易逆差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日本提高消費稅後,[英國公司注冊(ce) ]經濟目前正處於(yu) 繼續複蘇抑或一蹶不振的關(guan) 鍵時期。經濟專(zhuan) 家普遍認為(wei) ,經濟複蘇還是要依靠出口的拉動。上半年的巨額貿易逆差表明,人們(men) 期待的出口增長十分有限,拉動經濟的整體(ti) 動力嚴(yan) 重不足。因此,日本央行已經下調了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最近,日本政府也不得不調低經濟預測,從(cong) 年初的1.4%降至1.2%。但是,隻要安倍內(nei) 閣不放棄日元貶值政策,日本貿易逆差高企的狀況就很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