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牛肉生產(chan) 逐年下降,消費卻日益增長,未來將會(hui) 越來越依賴進口。”7月23日,在荷蘭(lan) 合作銀行於(yu) 北京舉(ju) 行的“中國動物蛋白市場趨勢報告”(下稱“報告”)發布會(hui) 上,該行資深市場分析師潘晨軍(jun) 如是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報告顯示,自2004年以來,中國的肉牛存欄量一直在下降,其中,2006年至2012年間,平均牛群數減少了1400萬(wan) 頭,比上一個(ge) 十年下跌12%。
對於(yu) 中國肉牛存欄量下降的原因,[香港注冊(ce) 公司]潘晨軍(jun) 歸結於(yu) 以下幾點:一是牛肉產(chan) 業(ye) 一直缺乏政府支持。與(yu) 豬肉和家禽行業(ye) 相比,牛肉產(chan) 業(ye) 受到政府的扶持最少。生豬養(yang) 殖能夠得到來自中央和地方政府兩(liang) 方麵的各種補貼,而牛肉產(chan) 業(ye) 享有的扶持政策很有限,並且主要來自地方政府。二是與(yu) 其他主要牛肉生產(chan) 國家相比,中國肉牛的生產(chan) 力非常低。三是與(yu) 其他畜類生產(chan) 相比,牛肉生產(chan) 不僅(jin) 具有更高的資本要求,而且生產(chan) 周期更長,很少有農(nong) 民願意投資或擴大牛群數量。四是養(yang) 殖管理人員極度缺乏,難以發展規模化養(yang) 殖。五是中國未能培育出本土的優(you) 良肉牛品種,規模化養(yang) 殖的肉牛品種基本上由國外控製。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進口牛肉29.7萬(wan) 噸(不含走私牛肉),為(wei) 2012年的3.79倍,成為(wei) 牛肉進口大國;同年9月,為(wei) 支持牛肉產(chan) 業(ye) 發展,中國政府推出了《2020年牛肉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提出要把國內(nei) 產(chan) 量從(cong) 當今的630萬(wan) 噸提高到2015年的717萬(wan) 噸和2020年的786萬(wan) 噸。
對此,潘晨軍(jun) 表示,中國的牛肉產(chan) 業(ye) 目前正處在一個(ge) 十字路口,即使有政府的支持,仍麵臨(lin) 極大的挑戰。
在她看來,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場需求增加的雙重作用下,中國本土牛肉生產(chan) 將緩慢複蘇,但步伐還不足以趕上加速增長的需求。[注冊(ce) 美國公司]牛肉供應的結構性短缺將迫使進口增加。預計在未來五年內(nei) ,每年的牛肉進口量將增長15%至20%,到2018年,中國牛肉進口的增幅將近25%,達到目前進口數量的一倍之多。
對於(yu) 牛肉進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潘晨軍(jun) 認為(wei) ,首先是中國消費者收入的增加,導致他們(men) 要求多樣化的肉類選擇。其次是中國家禽業(ye) 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內(nei) 相繼遭受了一係列醜(chou) 聞和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沉重打擊,導致消費者對禽肉消費信心的下降,部分禽肉消費轉化為(wei) 牛肉消費。此外,在中國消費者看來,由於(yu) 采用不同的喂飼方法,相比豬肉,牛羊肉被認為(wei) 更有營養(yang) 、更綠色和更安全。
潘晨軍(jun) 說,從(cong) 荷蘭(lan) 合作銀行的監測結果來看,如今在中國消費者的餐桌上,作為(wei) 主食肉類的豬肉所占的份額正在逐漸減少,而禽肉和牛羊肉的份額在不斷上升。
“在中國肉類總消費中,豬肉所占的份額已經從(cong) 1985年的80%下降到2011年的65%,而禽肉和牛羊肉的市場份額則相對增長,在2011年分別達到20%和15%。”潘晨軍(jun) 表示,未來,隨著中國消費者收入的增加,牛羊肉的市場份額將會(hui) 得到進一步增長,而禽肉由於(yu) 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裏,相繼遭受了一係列醜(chou) 聞和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沉重打擊,消費信心下降,增幅將會(hui) 有所放緩。
據了解,目前,中國的進口牛肉主要來自澳大利亞(ya) 、[美國公司注冊(ce) ]烏(wu) 拉圭、新西蘭(lan) 、阿根廷和加拿大,其中澳大利亞(ya) 牛肉進口總量占整個(ge) 正規渠道的一半。而走私渠道進口牛肉的總量是正規渠道的2倍。對此,潘晨軍(jun) 建議,中國政府應多開放牛肉進口市場,避免過度依賴澳大利亞(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