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電產(chan) 品進出口商會(hui) 太陽能光伏產(chan) 品分會(hui) 秘書(shu) 長孫廣彬在Intersolar China2014研討會(hui) 上表示,2013年,我國光伏產(chan) 品出口格局發生變化,傳(chuan) 統市場比例下降而新興(xing) 市場占比上升,亞(ya) 洲成為(wei) 第一大出口市場。
孫廣彬公布的光伏產(chan) 品出口市場統計表顯示,2013年全年,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曾經最大的海外市場歐洲出口占比已經從(cong) 巔峰時的70%左右降至30.26%,[注冊(ce) 馬紹爾公司]亞(ya) 洲市場取而代之,出口占比高達44.78%。其中,日本占比25%,為(wei) 中國光伏產(chan) 品最大出口國。2014年1-2月,亞(ya) 洲市場出口占比為(wei) 52%,其中,日本占比34%,仍為(wei) 中國光伏產(chan) 品最大出口國,歐洲市場占比22%,總體(ti) 來看延續了去年的趨勢。
孫廣彬介紹說,從(cong) 貿易方式來看,2013年光伏產(chan) 品一般貿易方式出口41.03%,加工貿易方式出口53.33%。一般貿易比重偏低,顯示國內(nei) 光伏製造企業(ye) 競爭(zheng) 力依然薄弱,未來出口依然不穩定。
而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hui) 可再生能源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李俊峰判斷,3-5年內(nei) ,甚至10年之內(nei) ,日本市場和印度市場都將是比較好的光伏市場。
國內(nei) 分布式光伏問題多
根據國家能源局下達的指標,今年中國分布式光伏將達到8吉瓦,超過獨立光伏電站(6吉瓦)。在業(ye) 內(nei) 看來,國內(nei) 市場、歐美市場、新興(xing) 市場將各消納中國光伏產(chan) 品的1/3。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CEO陳康平告訴記者,[注冊(ce) 塞舌爾公司]目前分布式光伏電價(jia) 補貼由原來的“金太陽”裝機補貼轉為(wei) 分布式的發電量補貼,作為(wei) 獨立經營、自負盈虧(kui) 的企業(ye) ,必須尋求市場資金的支持,然而,多數銀行對目前的政策和現狀並不樂(le) 觀。在他看來,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還麵臨(lin) 諸多有待解決(jue) 的問題,如融資難、麵向多個(ge) 業(ye) 主的電費收繳問題、高效屋頂資源緊俏、缺乏穩定的預期收益等。
“按照一般經驗,分布式發電項目企業(ye) 至少要承擔20%的啟動資金,近80%的資金需要市場融資支持,而多數銀行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持觀望態度。” 陳康平稱。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則將目前分布式光伏存在的問題歸納為(wei) 收益率低、屋頂難找、融資難、交易風險、電網支持、備案難以及負荷的長期穩定性等方麵。
談及8吉瓦的分布式光伏目標,李俊峰表示,實現目標有一定難度,“歸根結底,破解融資難的關(guan) 鍵在於(yu) 分布式光伏項目本身要能盈利”。
李俊峰認為(wei) ,破解目前分布式光伏的瓶頸,電網能發揮關(guan) 鍵性作用。“特別是在現金流方麵,需要用電網來保證它的現金流透明度。而目前對銀行來說,僅(jin) 有現金流的透明度是不夠的。”
產(chan) 能過剩依然存在
在Intersolar China2014研討會(hui) 上,[注冊(ce) 盧森堡公司]有光伏企業(ye) 人士表示,我國光伏製造企業(ye) 大多采取微利擴張模式,但這種模式很難持久,其中的風險已開始顯現。
李俊峰認為(wei) ,企業(ye) 要有足夠的利潤率,才能保證創新投入。微利能暫時贏得市場,但最終很可能被淘汰。在他看來,低價(jia) 競爭(zheng) 是中國裝備製造業(ye) 極其無能的一個(ge) 表現。“最終的結果都是最優(you) 秀的產(chan) 品才有市場,就像汽車,賣的最好的是質量最好的車,而不是最便宜的車,電力裝備也應該如此,最有市場的是質量最好的裝備,而不是最便宜的裝備。最初你可能占據了市場,但最終你會(hui) 被市場淘汰。”
針對光伏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李俊峰表示,電力裝備是同質化很強的產(chan) 品,這種係統的產(chan) 品,大概有3-5生產(chan) 家企業(ye) 足夠了,最多不超過10家,而目前國內(nei) 的企業(ye) 數量遠遠大於(yu) 這個(ge) 數字,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兼並和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