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外貿已經走出了低穀,但外貿結構已出現變化:在出口大幅回暖的同時,進口也在節節高升,中國外貿進出口正在趨於(yu) 平衡。
7月10日,海關(guan) 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四成多,其中進口增速超過出口增速。另外,6月份的月度出口值和進出口總值均刷新2008年7月的曆史紀錄,創曆史新高。
未來出口風險仍存
海關(guan) 總署數據顯示,6月份當月,我國進出口值2547.7億(yi) 美元,增長39.2%。其中出口1374億(yi) 美元,增長43.9%;進口1173.7億(yi) 美元,增長34.1%。不可否認,我國6月外貿出口值刷新2008年7月的曆史記錄存在必然,但同時也有偶然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小濟認為(wei) ,中國外貿走向複蘇得益於(yu) 3個(ge) 因素:一是世界經濟複蘇,外需增長,國外庫存回補;二是上年同期基數較低,有利於(yu) 2010年上半年外貿增長保持在較高水平;三是中國對非傳(chuan) 統出口市場的增長。
不過,海關(guan) 總署相關(guan) 人士提醒說,盡管中國的出口在近期不斷恢複,然而麵對目前世界經濟依然複雜的形勢,特別是歐元大幅貶值對我們(men) 國家的出口影響會(hui) 進一步擴大,所以下半年,特別是第三季度各方麵的表現值得格外關(guan) 注。
外貿格局發生變化
此外,數據還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迅速,增長率達46.5%,高出同期全國進出口增速3.4個(ge) 百分點。一般貿易項下出現貿易逆差370.9億(yi) 美元,而2009年同期則為(wei) 順差63.5億(yi) 美元。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外貿結構中,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各占半邊天,而加工貿易大部分產(chan) 品都在出口,加工貿易所產(chan) 生的順差一定會(hui) 抵消一般貿易產(chan) 生的逆差。根據這一原理推斷,如果我國貿易結構不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我國出現貿易逆差的可能性不大,但這種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尋求“中國製造”位置
國家統計局早前曾指出,由於(yu) 受全球經濟複蘇放緩、貿易摩擦加劇、歐洲主權債(zhai) 務危機以及近期中國出台的取消部分行業(ye) 出口退稅政策等因素影響,未來企業(ye) 出口形勢嚴(yan) 峻。
張燕生認為(wei) ,在全球分工產(chan) 業(ye) 鏈中,“中國製造”往往隻完成最後一道包裝、塑膠工序。中國得到的利潤很少,如何向上遊尋求“中國製造”的合理位置,短期來看,當務之急是為(wei) 外貿發展創造一個(ge) 相對穩定的政策預期環境,長期來說,中國外貿必須轉變發展方式,隻有這樣,中國的外貿企業(ye) 才能有更大的實力抵禦外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