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開始運轉之後,各地衝(chong) 刺自貿區的步伐也在加快。
為(wei) 了提高獲批的勝算以及平衡省內(nei) 區域經濟發展和各個(ge) 城市之間的利益,目前各省將轄內(nei) 數個(ge) 積極申報自貿區的城市捆綁一起,由省級政府全力推進,成為(wei) 當前自貿區申報中頗為(wei) 流行的一種模式。
福建捆綁申報海西自貿區
據《廈門日報》報道,[在溫州注冊(ce) 香港公司服務]近日召開的廈門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工作會(hui) 議透露,福建擬調整戰略,將廈門、平潭、福州等地進行“捆綁”,打造海西自貿區。目前這一方案正在完善中,積極爭(zheng) 取國家相關(guan) 部委支持。
平潭實施自由港政策和廈門申報設立自貿區的文件已於(yu) 去年上報國務院。廈門有關(guan) 部門一位官員告訴《第一財經(微博)日報》,按照去年12月12日上報的廈門自貿園區方案,廈門自貿區包括廈門本島以及島外的海滄保稅港區和大嶝島,麵積大約150平方公裏。
除了廈門,福建的其他城市也想從(cong) 中分一杯羹。“包括三明、龍岩都想申報。”前述官員表示。
福州於(yu) 今年1月市兩(liang) 會(hui) 期間,就提出了與(yu) 平潭聯合申報自貿區的構想。2月12日,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shu) 記楊嶽率福州市、福清市、長樂(le) 市等有關(guan) 負責人前往平潭島就聯合申報自貿區的初步設想進行磋商。楊嶽表示,福州與(yu) 平潭共同申報自貿區已達成共識。
在這種情況下,福建省提出將三地聯合打包申報,也是考慮到各地的發展需求。按照新的計劃,廈門和平潭都要撤回之前的方案,再形成新的申報計劃。整個(ge) 項目也將由福建省商務廳牽頭推進。
“由於(yu) 省裏提出這個(ge) 想法沒多久,具體(ti) 怎麽(me) 做還沒有明確。”福建省商務廳人士告訴記者。
此前廈門申報的方案中,對台經貿交流是一大特色。坊間有消息稱廈門和廣東(dong) 、天津自貿區是擴容希望最大的三個(ge) ,因為(wei) 廈門在對台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改由福建打包申報後,對台經貿仍將是主要內(nei) 容。
“對台是海西經濟區的主要特色,海西自貿區也是海西規劃、海西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隻報平潭的話,由於(yu) 平潭基礎條件不太好,還難以承受發揮海西戰略的目的。”一直參與(yu) 廈門自貿區方案研究的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告訴本報,福建省是充分考慮怎麽(me) 利用現有的基礎條件來落實海西戰略,也充分考慮到各地的意見。
實際上,在自貿區申報中加入福州,也有區域平衡發展的考慮。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福建經濟重心一直在閩南泉廈地區,而作為(wei) 省會(hui) 的福州在經濟總量上不如泉州,城市影響力和輻射力不如廈門,福建南北失衡一直非常明顯。[在蘇州注冊(ce) 香港公司服務]如果在新一輪自貿區建設中,福州能隨之跟進,對於(yu) 閩江口乃至福建中北部無疑是一大利好。
“捆綁申報有利於(yu) 整個(ge) 省的發展。”唐永紅說,福建自貿區采取一區多園的方式,從(cong) 而有足夠的空間來落實對台合作,各種效益也可以更好地顯現。另一方麵,自貿區本身的發展、自貿區與(yu) 周邊地區的聯係,也是打包申報的一大目的所在。
多省捆綁申報提高勝算
將省內(nei) 多個(ge) 城市捆綁在一起申報自貿區,福建不是第一家。前述廈門官方人士告訴記者,福建省此次海西自貿區的提出,正是借鑒了廣東(dong) 粵港澳自貿區的概念。
2013年5月5日,廣東(dong) 省副省長招玉芳同廣州市市長陳建華 一行調研南沙自由貿易試驗區申報選址工作,當時選址規劃麵積為(wei) 24.52平方公裏,包括龍穴島南部、北部和南沙灣三個(ge) 區域。此後,關(guan) 於(yu) 橫琴和深圳前海申報自貿區的消息頻頻傳(chuan) 出。
去年9月之後,廣東(dong) 省粵港澳自貿區方案浮出水麵,包括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海新區、珠海橫琴新區、白雲(yun) 機場綜合保稅區,分別為(wei) 803平方公裏、15平方公裏、106平方公裏、7.385平方公裏,共931.385平方公裏。
廣西也計劃向國家申請籌建北部灣自由貿易港區。廣西欽州市政府一位官員告訴本報,北部灣自貿區除了欽州保稅港區、國家級的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外,北部灣沿岸的防城港和北海港的一部分也可能納入進來,由廣西北部灣辦牽頭在做方案和規劃。
1月召開的2014安徽省商務工作會(hui) 議上,安徽省商務廳廳長曹勇表示,今年上半年將以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聯合申報設立安徽(合蕪馬)自由貿易試驗區。
在各地積極性比較高的情況下,由省一級政府統一來申報,既可以平衡省內(nei) 區域經濟發展和各大城市之間的利益訴求,也可以避免各地市各自為(wei) 戰的局麵。畢竟原則上一個(ge) 省最多隻能獲批一個(ge) 自貿區。在全國一半省份提出申報自貿區的情況下,由省級政府將幾個(ge) 城市捆綁申報,勝算顯然更大。
廣東(dong) 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副主任肖鷂飛教授告訴本報,由省一級政府來協調推進,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因為(wei) 自貿區建設更重要的是製度改革,而製度改革必須在中央和省一級層麵才能確定。
當然這種一區多園的模式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唐永紅說,比如三個(ge) 地方處在不同的地方,區域上相對分割,怎麽(me) 統一管理等都是問題所在。
另一方麵,在全省多個(ge) 城市打包申報後,原有單個(ge) 城市的麵積也將大大縮小。以粵港澳自貿區為(wei) 例,廣州市市長陳建華透露,廣州列入申報範圍的包括兩(liang) 塊:一是南沙保稅區,7.8平方公裏;一塊是白雲(yun) 空港經濟區,7.4平方公裏,累計麵積是15.2平方公裏。這與(yu) 之前預計的南沙整個(ge) 區列入自貿區申報的方案縮小了很多。
肖鷂飛說,自貿區試驗最重要的不是區域範圍,關(guan) 鍵在於(yu) 製度改革。自貿區不單純是貨物貿易,更為(wei) 重要的還有服務貿易,很多企業(ye) 可以把總部設在園區,但業(ye) 務是在園區以外,通過管理園區裏的法人,可以管理到園區外的業(ye) 務,因此自貿區的麵積並不需要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