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經濟競爭(zheng) 的重點正從(cong) 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服務業(ye) 與(yu) 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已成為(wei) 衡量一個(ge) 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2013年我國服務貿易規模再創曆史新高。初步統計,2013年1月至11月服務進出口總額4847億(yi) 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4%。預計全年服務進出口總額將超過5200億(yi) 美元,同比增幅在11%以上。1982年,我國服務貿易的全球占比僅(jin) 為(wei) 0.6%,2012年該比例已達到5.6%,居全球第三位。
然而,無法回避的是,[香港德永注冊(ce) 香港公司、銀行開戶服務]與(yu) 發達國家比較而言,中國服務貿易發展還處於(yu) 嚴(yan) 重失衡的局麵。
我國的服務貿易不僅(jin) 量小而且質低,未來產(chan) 業(ye) 升級的空間巨大。
“服務立國”是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全球近200個(ge) 國家和地區中,服務貿易居前20名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是發達國家,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日本等國的服務貿易出口額已占各自國家國民生產(chan) 總值的10%以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務貿易國,2011年實現服務貿易進出口1萬(wan) 億(yi) 美元,實現順差1.79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3%。服務貿易就業(ye) 人數占美國總就業(ye) 人口的五分之四。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對亞(ya) 太地區服務貿易順差5700萬(wan) 美元,對歐盟順差4400萬(wan) 美元,對北美自由貿易區順差3500萬(wan) 美元,對其他拉美國家順差2500萬(wan) 美元。
但我國服務貿易卻連續十二年出現逆差,這既有加入世貿組織後擴大開放、進口增加的原因,也反映出服務貿易競爭(zheng) 力與(yu) 主要發達經濟體(ti) 間還存在著顯著差距。從(cong) 服務業(ye) 發展規律來看,目前服務業(ye) 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為(wei) 70%,主要發達經濟體(ti) 的服務業(ye) 比重則達80%左右;服務出口占世界貿易出口的比重為(wei) 20%,而我國服務出口占對外貿易出口的比重不足9%。據商務部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從(cong) 94億(yi) 美元擴大到221億(yi) 美元,呈逐年擴大趨勢。以美國為(wei) 例,2010年,中美服務貿易296.6億(yi) 美元,其中我國對美出口96.3億(yi) 美元,進口200.6億(yi) 美元,貿易逆差達104.4億(yi) 美元,為(wei) 2009年的1.4倍。
隨著國際服務貿易日趨知識化、技術化和資本化,世界服務貿易的部門結構已從(cong) 以自然資源或勞動密集型的傳(chuan) 統服務行業(ye) (如旅遊、銷售服務等)為(wei) 主逐步轉向以資本密集型的服務行業(ye) (如運輸、電訊、金融等)和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服務行業(ye) (如專(zhuan) 業(ye) 服務、計算機軟件、數據處理等)為(wei) 主。這正體(ti) 現了世界服務貿易的結構優(you) 化趨勢。[杭州香港公司成立,義(yi) 烏(wu) 基金會(hui) 辦理服務]而我國服務貿易以旅遊、運輸等傳(chuan) 統性行業(ye) 為(wei) 主,在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服務方麵較為(wei) 薄弱,致使我國整體(ti) 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zheng) 力處於(yu) 比較劣勢。近年來,盡管計算機、保險、金融服務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增速很快,但這些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在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中比重依然較低,2010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仍有約一半集中在運輸、旅遊等傳(chuan) 統服務業(ye) 領域,而金融、保險、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通訊服務等四類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服務貿易僅(jin) 占出口總額的7.6%。
全球服務的可貿易化正在改變整個(ge) 國際貿易的深層結構。世界第一輪全球化是製造業(ye) 供應鏈的深刻重構。在此過程中,我國憑借相對低廉的要素價(jia) 格累積了經常項目的巨額順差。現在跨國公司全球製造布局已基本完成,在傳(chuan) 統紅利漸進消逝的過程中,我國必須加快貿易方式的轉型升級。
首先,未來中國的“人口紅利”優(you) 勢將會(hui) 逐步衰減,勞動力供給增速下降、勞動力成本提升,整體(ti) 經濟進入生產(chan) 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階段,工業(ye) 部門利潤有可能越變越薄,資本回報率將持續下降,出口驅動的增長紅利會(hui) 減少。
其次,“資源紅利”衰減後,經濟增長麵臨(lin) 的資源環境瓶頸。我國特有的“過度工業(ye) 化、過度出口依賴、過度投資驅動、過度粗放增長”的模式,已嚴(yan) 重威脅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上限,這就是資源供給約束、環境質量約束、生態容量約束、氣候變化約束。
再者,在全球外部不平衡逆轉、全球分工體(ti) 係格局日趨穩定、中國出口產(chan) 品集中度不斷上升所逐步界定的國際市場容量、勞動和資源成本上升和匯率升值的壓力以及逆周期的貿易政策盛行這五大因素的影響下,未來出口作為(wei) 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和主要源泉或難以維持,並將步入遞減區域。
這預示著長期以來我國對外貿易主要依賴初級要素稟賦的模式,很難在貿易層次和戰略利益上取得突破。畢竟,依靠勞動力、土地、資源、環境等生產(chan) 要素低成本比較優(you) 勢參與(yu) 國際分工和競爭(zheng) ,長期處於(yu) 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低端,可能會(hui) 對我國產(chan) 業(ye) 的全球定位形成慣性依賴,麵臨(lin) “被鎖定”風險。
毋庸置疑,未來促進中國從(cong) “要素驅動型”向“效率驅動型”轉變已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逐步扭轉過度依靠初級要素的競爭(zheng) 方式,通過設計研發創造、品牌價(jia) 值創造和營銷渠道創造等高端服務環節創造利潤、創造附加值,大力發展高層次的服務貿易,是我國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整體(ti) 升級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