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針對中國發起的貿易“雙反”調查和貿易爭(zheng) 端接二連三,不僅(jin) 美歐等發達國家不斷加大對中國產(chan) 品的貿易壁壘,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內(nei) 的新興(xing) 經濟體(ti) 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也呈現增長趨勢。僅(jin) 在1月前10天,商務部就對此連續發布14條貿易預警,截至目前已發布17條貿易預警。專(zhuan) 家認為(wei) ,[如何在武漢注冊(ce) 香港公司服務]新年伊始就麵對如此密集的貿易摩擦,政府和企業(ye) 必須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在通過協商對話解決(jue) 爭(zheng) 端的同時,也要團結起來用法律手段積極應訴。
成為(wei) 貿易保護最大受害國
1月23日,美國宣布再次對中國光伏產(chan) 品發起“雙反”調查,引發了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強烈關(guan) 注。事實上,今年以來美國就已對中國發起多次貿易保護措施:1月15日,美國國會(hui) 通過包含限製美部分政府機構采購中國的信息技術產(chan) 品等內(nei) 容的法案;1月17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hui) 宣布對中興(xing) 等在美銷售的中國手機和平板電腦發起“337調查”。
與(yu) 此同時,新興(xing) 工業(ye) 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華貿易摩擦也將呈現日益增多的趨勢:印度對華平板玻璃發起反傾(qing) 銷調查,巴西對我螺紋銅管發起反傾(qing) 銷調查,哥倫(lun) 比亞(ya) 對我國合成纖維發起保障措施等。
事實上,僅(jin) 2013年就有19個(ge) 國家和地區對我發起了貿易救濟調查,總共有92起,比2012年增長了17.9%。
“中國仍然是貿易保護主義(yi) 的最大受害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從(cong) 現有數據來看,中國將連續18年成為(wei) 遭遇反傾(qing) 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以及連續8年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
與(yu) 新興(xing) 國家之間競爭(zheng) 加劇
2014年伊始就麵對如此密集的貿易摩擦,沈丹陽認為(wei) ,貿易摩擦是中國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和第一大出口國的伴生現象,有一定的必然性、長期性和複雜性,這種局麵難以在短期內(nei) 根本扭轉。他表示,[如何在重慶注冊(ce) 香港公司服務]近年來一些國家經濟複蘇步伐緩慢,自由貿易理念弱化,貿易保護主義(yi) 明顯升溫。同時,由於(yu) 我國外貿出口市場布局還不夠均衡,出口產(chan) 品比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都不同程度的加劇,因而容易引發貿易摩擦。
尤其是去年以來,隨著新興(xing) 經濟體(ti) 增長放緩,更是加劇了與(yu) 中國之間貿易摩擦上升趨勢。對此,商務部產(chan) 業(ye) 損害調查局副局長吳岩認為(wei) ,一方麵是外在因素,近年來國際市場持續低迷,中國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出口快速增長,貿易摩擦也就伴隨而生;另一方麵是內(nei) 部因素,中國與(yu) 其他發展中國家、新興(xing) 經濟體(ti) 在發展階段方麵比較相近,產(chan) 品結構、產(chan) 業(ye) 結構也趨同或相似,雙方之間的競爭(zheng) 關(guan) 係也就非常明顯。
“在未來經濟下行周期裏,部分發達國家很有可能會(hui) 采取更多貿易保護主義(yi) 的手段來針對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綜合戰略研究部副主任張莉表示,現在的貿易保護手段又有了新的發展,比如加強對進口許可的管理、國家安全審查、逼迫中國匯率升值等,並且以後還會(hui) 更多樣化、隱形化。因此,2014年我國麵臨(lin) 的貿易摩擦預計還會(hui) 繼續增加,中國仍會(hui) 是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
協商對話積極應對爭(zheng) 端
麵對當前針對中國貿易保護上升的趨勢,商務部也積極做出應對。沈丹陽表示,在保護國內(nei) 產(chan) 業(ye) 利益方麵,商務部強化了對企業(ye) 的法律技術指導服務,支持中國企業(ye) 運用法律維權,支持相關(guan) 商協會(hui) 和國外的業(ye) 界進行交流。在針對進口產(chan) 品不公平競爭(zheng) 方麵,商務部通過開展貿易救濟調查,維護產(chan) 業(ye) 安全和企業(ye) 合法權益。去年中國共對外發起反傾(qing) 銷調查11起,涉及進口產(chan) 品6種,發起反補貼調查1起,涉及進口產(chan) 品1種。
此外,中國企業(ye) 在麵對貿易訴訟時也不要失去信心,而是應該抱團取暖,積極應對。對此,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建議:首先,無論是哪個(ge) 行業(ye) 和企業(ye) ,隻要被人家告了,我們(men) 就應該積極應訴;其次,中國企業(ye) 要用好法律武器;最後,要通過行業(ye) 協會(hui) 統一的組織,在有關(guan) 部門的支持下去統一應訴、協調立場,勝訴幾率才會(hui) 提高。
事實上,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高舉(ju) 貿易保護大棒隻會(hui) 損人不利己,隻有積極對話解決(jue) 爭(zheng) 端才能實現雙贏,中國與(yu) 歐盟在2013年通過談判妥善解決(jue) 了光伏產(chan) 品貿易爭(zheng) 端便是一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