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網站7月8日發表文章稱,今年5月份,德國出口和工業(ye) 產(chan) 出均呈現大幅增長,對此,德國許多製造商指出,作為(wei) 歐洲最大經濟體(ti) 的德國之所以能夠加速複蘇,依靠的是中國市場的推動。但與(yu) 此同時也有人表示出對德國經濟過度依賴中國需求的擔憂。
德國通風機和電機製造商依必安派特電氣的負責人漢斯-約亨-貝爾克表示,“我們(men) 看到了中國國內(nei) 市場需求的好轉,中國的消費者正在購買(mai) 越來越多的冰箱、幹衣機和汽車”。德國汽車製造商戴姆勒本周報告稱,該公司上月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達到1.37萬(wan) 輛,同比上漲177%,這幫助其旗下梅賽德斯和Smart等品牌的全球銷售量上漲13%。貝爾克還指出,有些部門似乎出現了“過熱”跡象,德國出口行業(ye) 可能無法始終保持目前的增長速度。不過,由於(yu) 其他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加,該國的複蘇勢頭可以持續一到兩(liang) 年的時間。
據統計,今年5月份德國工業(ye) 產(chan) 出增長2.6%,提升了此前一個(ge) 月1.2%的增速。位於(yu) 柏林的德國經濟部給出的報告稱,金屬加工業(ye) 和汽車製造業(ye) 的增幅“高於(yu) 平均水平”。季節性因素調整後德國5月份出口環比增長9.2%,這一數字幾乎與(yu) 今年3月的增幅相當。今年3月10.8%的增幅是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德國統計部門公布的最大環比增幅。
今年4月,德國出口下降6.3%,不過現在看起來當時的情況隻是一個(ge) 反常現象。德國商業(ye) 銀行經濟學家西蒙-容克表示,“盡管數字起伏很大,但外貿的總體(ti) 趨勢仍然呈明顯的上升勢頭”。經濟學家們(men) 還對進口額的增加表示樂(le) 觀,今年5月份德國進口較4月份上漲14.8%。聯合信貸銀行的安德烈斯-雷斯表示,這表明“工業(ye) 部門的潛在增長勢頭仍然強勁”。
自去年5月歐洲大陸地區深陷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yan) 重經濟衰退時以來,德國的出口已經實現28.8%的增長,其中對歐盟國家以外的市場出口增長為(wei) 39.5%。然而,這一發展趨勢並不為(wei) 所有人看好。盡管目前歐洲和美國仍是德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但有人開始擔心當歐元恢複強勢後,德國的製造業(ye) 可能會(hui) 變得過於(yu) 依賴中國經濟的增長。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ye) 聯合會(hui) 常務董事漢納斯-海塞指出,“如果沒有中國,我們(men) 很難看到現在的複蘇,這是一個(ge) 讓人害怕的趨勢。”對德國紡織機械的需求“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市場。總部位於(yu) 科隆附近的機床製造商克林格恩貝格公司董事長迪特爾-克林格恩貝格則表示,“需求?中國,還是中國。中國在這方麵遙遙領先,之後是印度、巴西,還有俄羅斯。美國市場需求依舊疲軟,我們(men) 歐洲地區的許多市場也是如此。”他告誡道,德國工業(ye) 的回升並非建立在全球廣泛的市場基礎之上。部分經濟學家則警告稱,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會(hui) 抑製德國經濟在未來幾個(ge) 月裏的增長。許多人已經預計2011年德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將由今年的2%降低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