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還未打贏歐盟對華皮鞋征收反傾(qing) 銷稅的官司,而今可能又要麵臨(lin) 德國即將實施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日前,德國聯邦食品、農(nong) 業(ye) 與(yu) 消費者保護部發布了第11號TBT通報,第18次修訂該國商品法的法令,限製通過鉻鞣這種鞣製加工方式製造皮革,規定與(yu) 人體(ti) 接觸的皮革製品,包括皮革製成的袋子、背包、紡織品、表帶、鞋和玩具,在其最終產(chan) 品中不得檢測出六價(jia) 鉻。該通報擬於(yu) 今年年內(nei) 批準並生效。
該規定將波及到中國鞋產(chan) 品的出口。對此,部分中國鞋企表示,借助之前應對各類技術壁壘的經驗,以及通過與(yu) 對方溝通協調,有信心可以攻破這次難關(guan) 。
中國皮革行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占光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這就是一個(ge) 技術性貿易壁壘,技術壁壘對中國鞋企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可能會(hui) 增加中國製鞋成本,另一方麵也會(hui) 促使中國皮革企業(ye) 加大研發力度。
陳占光談到,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對皮革用的鉻鞣劑有一個(ge) 正確的看法,皮革加工用的是三價(jia) 鉻,不是六價(jia) 鉻。三價(jia) 鉻和六價(jia) 鉻的性能完全不一樣,三價(jia) 鉻具有很好的鞣性,很穩定,對人體(ti) 無害,甚至是人體(ti) 必需的微量元素。而六價(jia) 鉻沒有鞣性,是有毒的。在實際運輸或存放過程中,皮革中的微量三價(jia) 鉻在特殊情況下偶爾會(hui) 變成六價(jia) 鉻,即便這樣,六價(jia) 鉻的量也是少之又少,不會(hui) 對人體(ti) 產(chan) 生危害。
“皮革中六價(jia) 鉻問題本身就是一個(ge) 有爭(zheng) 議的話題,其檢測方法也有問題,檢出限值和致害量也沒有定論,誤差等原因都會(hui) 造成六價(jia) 鉻超標。鉻鞣方法已經用100多年了,實踐已經證明鉻鞣方法做的皮革是安全的。”陳占光說,“目前全球85%的皮革是用三價(jia) 鉻鞣劑加工而來,這種鞣劑是目前發現的最好的材料,能使皮革製品有好的強度、手感和耐濕熱穩定性,也是全球皮革行業(ye) 廣泛采用的鞣製材料。德國提出該項法令後,對所有的皮革生產(chan) 國家包括意大利在內(nei) 的歐盟成員國都會(hui) 產(chan) 生影響。”
陳占光還談到,針對這項法令,要引起我們(men) 的重視,通過自身努力防止三價(jia) 鉻氧化成六價(jia) 鉻。如何杜絕這種情況發生,目前包括中國在內(nei) 的全球皮革企業(ye) 正在努力尋找相關(guan) 的解決(jue) 方案,連皮革技術走在前端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都尚未攻破這個(ge) 問題,因此將會(hui) 就這些問題與(yu) 德國磋商,建議其考慮實際操作性。
不少鞋企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尚未接到德國客戶提出這方麵的檢測標準要求,一項新標準推出要有一個(ge) 實踐檢測的過程,隻要在合理的範疇,中國鞋企是可以做到達標。
廣東(dong) 鞋業(ye) 聯盟秘書(shu) 長郭煒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就在這十年裏,不僅(jin) 是歐洲,全世界對鞋產(chan) 品安全要求都越來越嚴(yan) 格,並且日益細分到每種鞋產(chan) 品,例如在童鞋質量上監控得尤為(wei) 嚴(yan) 格,標準在不斷更新中。大多數鞋企日益重視各種化學成分的檢測,這在一定程度上會(hui) 增加中國鞋企的成本,但通過不斷提升研發和擴大生產(chan) 規模,是可以消化檢測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