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試驗區消息前後,已經有舟山、天津、重慶、廣東(dong) 、廈門等多地或高調或低調傳(chuan) 出申報自貿區的消息。誰能成為(wei) 第二個(ge) 國家戰略層麵的自貿區成為(wei) 一大懸念。
以天津為(wei) 例,[馬紹爾公司注冊(ce) ]“推動東(dong) 疆保稅港區向自由貿易港區轉型”早就被列為(wei) 天津市政府的重點工作。目前天津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了一個(ge) 專(zhuan) 門針對自貿區申報工作的研究組,進入東(dong) 疆保稅區進行實地調研。
廣東(dong) 方麵,有消息稱,籌備已經半年多的廣東(dong) 自由貿易區初步方案已經成形,近期將迎來商務部調研組對其可行性進行評估,評估通過後將直接報送國務院進行審批。根據初步方案,廣東(dong) 版自貿區的定位仍然鎖定粵港澳合作。
但是據騰訊財經了解,上述區域的自貿區方案盡管有升級“國家版”的計劃,但尚未進入國務院各部委論證階段。
另外,各地自下而上的申報與(yu) 上海自貿試驗區自上而下的決(jue) 策過程也截然相反。[馬紹爾注冊(ce) 公司]這意味著這些申報停留在爭(zheng) 取政策紅利的層麵,並非上海所代表的製度改革試驗田。
各地申報自由貿易區的背景,大多是脫胎於(yu) 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的雛形。從(cong) 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參照國際慣例並結合中國國情設立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等6大類、共計102個(ge) 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
中國生產(chan) 力協會(hui) 會(hui) 長王茂林指出,雖然這些各類園區的經濟自由化程度比一般園區高,但總體(ti) 上屬於(yu) “境內(nei) 關(guan) 內(nei) ”的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與(yu) 真正的自貿區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性質也完全不一樣。而上海有望率先試驗對運入區內(nei) 的貨物免於(yu) 常規的海關(guan) 監管,做到真正的“境內(nei) 關(guan) 外”待遇。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其實這個(ge) 名字就蘊含深意,” 上海財經大學自由貿易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強調,“這是中國的改革,不是上海的改革,不是區域性的改革。”
上海的綜合基礎優(you) 勢
對於(yu) 上海市政府,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政策禮包”似乎來得比想象得快得多、大得多。
今年3月28日,國家總理李克強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之後,將履新後的第一站調研放在了上海,並就此提出了自貿區的設想。
“中國走到了這一步,就該選擇一個(ge) 新的開放試點。上海完全有條件、有基礎實驗這件事,要用開放促進改革。”他說。
此後,在商務部下屬上海市商務委的協調下,自貿區方案緊鑼密鼓進入籌備,經過國務院相關(guan) 部委論證,短短幾個(ge) 月後就正式獲批。
自由貿易區的前身——上海市綜合保稅區屬於(yu) 設立在內(nei) 陸地區的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在全國眾(zhong) 多沿海城市、眾(zhong) 多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中,為(wei) 什麽(me) 選擇上海?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上海的綜合優(you) 勢可能是試點落地的主要原因。
上海早在2001年在城市總體(ti) 規劃中確定國際經濟、貿易、金融、航運四個(ge) 中心的發展方向。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關(guan) 於(yu) 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ye) 和先進製造業(ye) 、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注冊(ce) 新加坡公司]首次從(cong) 國家層麵肯定了上海戰略。
陳波指出,上海貿易航運業(ye) 、金融服務業(ye) 已經發展多年,為(wei) 試驗提供了一定的綜合基礎。而國內(nei) 現有的其他保稅區,一些是港口型區域,如寧波北侖(lun) 港仍隻限於(yu) 倉(cang) 儲(chu) 物流功能;天津、深圳享有金融業(ye) 政策優(you) 勢;廈門、珠海產(chan) 業(ye) 結構則偏於(yu) 消費。
政策可複製性仰賴改革成功
在專(zhuan) 家看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製度創新力度之深、之廣,非其他區域自貿區可及,短期內(nei) 也難有超越的可能;但長遠來看,上海的改革經驗有可複製性。
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經濟與(yu) 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周宇指出,在職能與(yu) 規模上,上海的自貿區試點與(yu) 其他區域申請的自貿區將有顯著不同。
“例如重慶可能專(zhuan) 注加工貿易,廣東(dong) 以粵港澳聯動為(wei) 主,屬於(yu) 限製於(yu) 某一個(ge) 區域、某一個(ge) 專(zhuan) 項區分的自由貿易區;而上海市麵向全球的,也是試驗性的,國家層麵的創新基地。”他說。
作為(wei) 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經驗可否複製,或將取決(jue) 於(yu) 上海試點的成敗。“隻要改革不失敗,上海自貿區的經驗都是可複製到全國的。”陳波稱,“可能是上海做好了之後再同步到各地。”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的觀點是,上海肯定是要先行先試的經驗可推廣可複製。“其他地方也許會(hui) 有一個(ge) 時間差,雖然方向是一樣的,力度與(yu) 時間上的步驟是有差別的。”
“試驗”特色已經深入方案設計之中。國務院已開始搭建自貿區基礎環境,提出了負麵清單式管理思路,這在以往的各類特區方案中絕無僅(jin) 有。
外商投資的審批流程也有望大幅度簡化。8月末,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四次會(hui) 議決(jue) 定,自2013年10月1日起,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guan) 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在試驗區內(nei) 對國家規定實施準入特別管理措施之外的外商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決(jue) 定指出,上述行政審批的調整在三年內(nei) 試行。對實踐證明可行的,應當修改完善有關(guan) 法律;對實踐證明不宜調整的,恢複施行有關(guan) 法律規定。這意味著上海自貿區在有限的時間裏必須做出成績。
上海市市委書(shu) 記韓正7月浦東(dong) 新區調研時向當地幹部動員說,浦東(dong) 開發開放這麵旗幟已經被賦予新的內(nei) 涵,已經進入以製度創新為(wei) 突破口的新階段;要發揚敢創新、敢擔當的勇氣和精神,牢牢抓住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曆史機遇。
“在改革麵前,上海沒有退路,浦東(dong) 的幹部更要自斷退路,大膽試、大膽闖,”他說,“擔當就是必須闖、必須試、必須成功,這是我們(men) 下一步改革能否成功的前提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