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外企壟斷進口車市場:中國消費者1年付1000億冤枉錢

   部分進口和合資汽車在國內(nei) 售價(jia) 畸高的問題近日引起廣泛關(guan) 注,國家發改委反壟斷部門亦透露,已密切關(guan) 注該問題不下兩(liang) 年。記者調查發現,在整個(ge) 銷售環節中,進口車企幾乎“獨霸”了整個(ge) 利益鏈條。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隨著汽車市場高速發展,[馬紹爾公司注冊(ce) ]以前製定的進口汽車品牌銷售管理政策早已無法適應當前市場,從(cong) 而導致了一些進口車企利用政策弊端獲取暴利。

  暴利

  部分進口車售價(jia) 畸高

  《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通過對比各方報價(jia) 發現,部分高端進口車型的國內(nei) 和海外市場價(jia) 格的確存在不小的落差。根據排量和配置不同,寶馬X 6的國內(nei) 報價(jia) 為(wei) 86萬(wan) 至216萬(wan) ,海外報價(jia) 為(wei) 39萬(wan) 至54萬(wan) ;奔馳S550國內(nei) 報價(jia) 為(wei) 164萬(wan) 至300萬(wan) ,海外報價(jia) 為(wei) 66萬(wan) 至80萬(wan) ;路虎攬勝5.0的國內(nei) 報價(jia) 為(wei) 149萬(wan) 至339萬(wan) ,海外報價(jia) 為(wei) 64萬(wan) 至84萬(wan) 。

  市場人士認為(wei) ,國內(nei) 一些高端進口車價(jia) 格居高不下,部分廠商利潤顯著超過全球平均水平是不爭(zheng) 的事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反壟斷部門相關(guan) 人士此前透露,價(jia) 格監督和反壟斷部門密切關(guan) 注進口和合資汽車領域的價(jia) 格問題已經不下兩(liang) 年。

  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董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部分進口車價(jia) 格高企,稅費是原因之一。目前我國進口車增值稅為(wei) 17%,關(guan) 稅為(wei) 25%,再加上25%左右的消費稅。一輛進口車應繳稅額約為(wei) 車價(jia) 的1.83倍。

  北京的一位汽車經銷商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除了稅費,進口車的物流費等其他雜項成本支出也很高。八年前,國內(nei) 進口高端汽車市場還未打開時,很多經銷商都是虧(kui) 本在做生意。但是,近年來市場對高端汽車的需求迅速增長,加上經銷商高端進口汽車庫存量小,造成明顯的供不應求,從(cong) 而導致部分高端車型價(jia) 格一再上揚。

  上述經銷商還表示,國內(nei) 進口車的市場價(jia) 格存在明顯的周期性波動。當新車型推出時,無論是外企廠商還是經銷商都一窩蜂地進行商業(ye) 炒作,很多進口車的價(jia) 格就在這個(ge) 時期被“炒”了上去。但是,隨著更新的產(chan) 品推出,老車型原本就虛高的價(jia) 格自然會(hui) 大幅回落。這種周期性導致一些市場競爭(zheng) 力差的車型出現嚴(yan) 重庫存積壓[馬紹爾注冊(ce) 公司],也導致經銷商和外企廠商間產(chan) 生很多矛盾。

  記者發現,一些熱銷的中端合資或進口車型在國內(nei) 外市場上則幾乎不存在價(jia) 差。豐(feng) 田R A V 4國內(nei) 報價(jia) 為(wei) 15萬(wan) 至27萬(wan) ,海外報價(jia) 為(wei) 19萬(wan) 至29萬(wan) ;大眾(zhong) 帕薩特國內(nei) 報價(jia) 為(wei) 15萬(wan) 至33萬(wan) ,海外報價(jia) 為(wei) 19萬(wan) 至22萬(wan) ;寶馬320國內(nei) 報價(jia) 為(wei) 33萬(wan) 至35萬(wan) ,海外報價(jia) 為(wei) 30萬(wan) 至35萬(wan) 。

  “歸根結底,汽車價(jia) 格還是由市場供需關(guan) 係和競爭(zheng) 狀況決(jue) 定”。汽車4S店的銷售經理易先生告訴記者,大多數的中端熱銷車型已經在國內(nei) 合資生產(chan) ,不受稅費影響,即便是純進口的中端車型也不可能和海外市場報價(jia) 差太多。因為(wei) 中端汽車的目標消費者群體(ti) 購買(mai) 能力有限,加上中端汽車市場競爭(zheng) 比高端汽車要激烈許多,經銷商不可能把利潤算得太高。

  矛盾

  利益鏈條上外企“獨大”

  因為(wei) 利益分配不均,進口汽車生產(chan) 公司和國內(nei) 經銷商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一位不願意具名的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告訴記者,現行的《汽車品牌銷售實施管理辦法》同意進口汽車品牌通過總代理商製度建立銷售渠道,也就是設立全國總經銷商。幾乎所有的進口車生產(chan) 商都把總代理權授予自己的獨資公司或者絕對控股的銷售公司,如寶馬中國、路虎中國等。

  因此,國內(nei) 的品牌經銷商想從(cong) 這條幾乎被進口汽車廠商“獨霸”的利益鏈條上分一杯羹,也頗有難度。一位進口汽車政策研究專(zhuan) 家說,以前4S店還可以自行進口車輛,這兩(liang) 年幾乎都是總經銷商統一進口分配。多一個(ge) 環節就又多一份利潤,而且還可以用貨源進一步控製4S店。

  汽車4S店的銷售經理易先生表示,目前很多4S店都是靠售後服務盈利。一些進口車高價(jia) 售出後的利潤大部分被外企拿走。以奔馳的一款高端轎車為(wei) 例,該款汽車的出廠價(jia) 為(wei) 8萬(wan) 美金左右,加上運輸費和各種稅費,到中國後價(jia) 格就超過14萬(wan) 美金,總經銷商再為(wei) 自己留下大概5萬(wan) 美金的利潤。根據最終市場指導價(jia) 格,國內(nei) 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可能連1萬(wan) 美金都不到。市場景氣時,外企和經銷商都能賺錢,但是,當市場走下坡路的時候,經銷商會(hui) 對外企產(chan) 生不滿情緒。

  和奔馳相比,保時捷、路虎等品牌的利潤可能更高。專(zhuan) 家認為(wei) ,不管在消費品領域還是在家電等行業(ye) ,渠道商利潤高於(yu) 製造商利潤是常態。然而,隻有在進口汽車領域,經銷商利潤普遍在10%以下,國外廠商利潤卻接近30%。這種批零利潤嚴(yan) 重倒掛的現象是不正常的。

  還有專(zhuan) 家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汽車超過50萬(wan) 輛,假設每輛車在總經銷環節的平均利潤為(wei) 10萬(wan) 元,國外車企今年前六個(ge) 月就從(cong) 中國賺取了500多億(yi) 元。[注冊(ce) 新加坡公司]“這裏麵很大一部分是進口車定價(jia) 過高,由中國消費者付的‘冤枉錢’。”

  易先生同時表示,根據市場情況,總經銷商也會(hui) 有讓利甚至是賠本發車給經銷商的時候。但是,這種情況說明這款汽車的終端銷售情況很可能出問題了。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