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ti) 報道,遭到五大電力集團聯名反對的《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最終擱淺。國家能源局決(jue) 定暫不出台有關(guan) 進口煤的限製政策。
據悉,上述“征求意見稿”涉及規範商品煤質量管理和流通秩序[馬紹爾公司注冊(ce) ],提高商品煤質量,促進煤炭清潔利用等方麵內(nei) 容。而這些內(nei) 容被業(ye) 內(nei) 解讀為(wei) 限製低卡高硫煤進口的“進口煤限令”。
“征求意見稿”剛一出台,立刻引起各大火電企業(ye) 的強烈反對。同時,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對於(yu) 這一煤炭“救市”方案也普遍不看好。
煤炭營銷專(zhuan) 家李朝林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就不該出台這樣的“進口煤限令”,遭到擱淺是正常的。
限製進口違背市場規律
在李朝林看來,要提升國內(nei) 煤炭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力應致力於(yu) 減少流通環節增加成本,而不應該對進口煤設置壁壘,這違反市場經濟的規律。
李朝林認為(wei) ,目前國內(nei) 很多煤炭企業(ye) 的技術水平並不比國外企業(ye) 差,之所以國內(nei) 煤炭競爭(zheng) 力不足,主要原因在於(yu) 流通環節,加在煤炭企業(ye) 頭上的煤炭資源稅等各種稅費,以及國內(nei) 高昂的運輸成本讓我國煤炭的競爭(zheng) 力喪(sang) 失殆盡。
另外,用所謂環保的名義(yi) 限製“劣質煤”進口的邏輯是可笑的。有分析人士評論稱,無論來自美國的“高硫煤”還是來自東(dong) 南亞(ya) 的“低卡煤”,由於(yu) 發熱量等因素,根本就不可能不經摻配就投爐使用。國內(nei) 典型的電廠鍋爐單燒神華煤都會(hui) 出現結焦問題,何況於(yu) 揮發分高出40%的印尼煤與(yu) 發熱量接近7000大卡的美國煤。既然要摻配,入爐煤炭指標就可以調整。國內(nei) 電廠脫硫脫硝的技術水平目前已達相當高的程度,隻要發熱量在4500至5300大卡,全硫低於(yu) 1%,煙氣排放不超標是有保障的。
進口低卡煤必不可少
雖然進口煤來勢洶洶,對國內(nei) 煤炭市場造成巨大衝(chong) 擊,更加劇了國內(nei) 煤炭“產(chan) 能過剩”的市場格局;但進口煤並非“洪水猛獸(shou) ”,有業(ye) 內(nei) 人士稱,進口煤對於(yu) 國內(nei) 電煤價(jia) 格市場化改革、增強國內(nei) 煤企的國際競爭(zheng) 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李朝林也認為(wei) ,適當進口低卡煤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是有好處的,有利於(yu) 推動我國經濟、特別是推動東(dong) 南沿海地區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馬紹爾注冊(ce) 公司]
李朝林近日撰文分析稱,首先,配煤需要進口低卡煤。為(wei) 了配煤,既需要有優(you) 質煤,也需要有劣質煤,低卡煤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配煤品種。其次,降耗需要進口低卡煤。為(wei) 了控製日趨增加的發電成本,降低電力生產(chan) 消耗,就要采購性價(jia) 比最合適的低卡低價(jia) 的進口煤炭。再次,生產(chan) 需要進口低卡煤。在國內(nei) 低卡煤炭供應無法滿足的情況下,這就需要進口低卡煤炭,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等企業(ye) 的燃料消耗需要。第四,配置資源需要低卡煤。從(cong) 煤炭資源來說,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優(you) 質煤炭資源量總是有限的,劣質煤炭資源量畢竟占有絕對優(you) 勢的比重。
進口煤價(jia) 格優(you) 勢逐漸減弱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我國累計進口各種煤炭(包括褐煤)13617萬(wan) 噸,同比增長20.7%。分煤種看,1月-5月,除了無煙煤進口量同比下降8.1%之外,其他煤種進口量均保持大幅增長勢頭。其中,煉焦煤同比增長44.4%,煙煤、其他煤和褐煤等動力用煤進口量合計同比增長21.3%。
在國內(nei) 需求持續疲軟的情況下,無論是煉焦煤還是動力煤,進口煤的大幅增長均給國內(nei) 煤價(jia) 帶來較大壓力。
當然,一個(ge) 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今年前5個(ge) 月內(nei) ,全國煤炭進口量雖然保持持續增長,但增幅在逐步收窄。據海關(guan) 統計,今年1月-5月煤炭進口13617萬(wan) 噸,增幅同比回落46.9個(ge) 百分點,其中4月、5月增幅分別回落75.3個(ge) 百分點和56.7個(ge) 百分點。
李朝林認為(wei) ,長期以來國內(nei) 煤炭與(yu) 進口煤炭的價(jia) 格“倒掛”,讓進口煤炭貿易商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nei) 煤炭價(jia) 格“跌跌不休”,跌幅已經超過20%,讓國產(chan) 煤與(yu) 進口煤之間的價(jia) 差越來越小;進口的利潤空間在不斷收窄,進口煤貿易商的動力沒有原來那麽(me) 充足了。
此外,李朝林解釋,“進口煤禁令”傳(chuan) 出後雖未最終落地,[注冊(ce) 新加坡公司]但已影響到火電企業(ye) 的采購心理,這對進口煤的采購會(hui) 產(chan) 生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