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預包裝食品營養(yang) 標簽通則》,是我國第一個(ge) 食品營養(yang) 標簽國家標準,屬於(yu) 強製執行的標準。實施4個(ge) 多月來,效果如何?[開曼公司注冊(ce) ]近期,半月談記者走訪了上海多家超市、賣場、便利店後發現,不少食品營養(yang) 標簽標注得並不規範,甚至沒有進行標注。消費者對營養(yang) 標簽往往不看或是看不懂。
進口食品成標注不規範“重災區”
盡管自認為(wei) 挺關(guan) 注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上海白領李陽在選擇預包裝食品時,關(guan) 注的重點也隻是生產(chan) 日期和保質期,“有時會(hui) 看看成分表,知道很多食品背麵有個(ge) ‘小方塊’,但是從(cong) 來沒有研究過。”
李陽所提到的這個(ge) “小方塊”,叫做營養(yang) 成分表。從(cong) 今年1月1日起,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都必須標注營養(yang) 成分表後才能上市銷售。
國家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三部副主任韓軍(jun) 花指出,食品的營養(yang) 對保證居民健康至關(guan) 重要,通則的實施首次把營養(yang) 納入食品安全的總體(ti) 布局裏來管理。
預包裝食品,是指預先定量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的食品,比如我們(men) 平時購買(mai) 的包裝好的餅幹、飲料、速凍水餃、薯片、醬油等。根據通則規定,預包裝食品外包裝標簽上必須標示出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4種核心營養(yang) 素的含量值及其占營養(yang) 素參考值的百分比,未進行標注的產(chan) 品將不得進入市場銷售。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市麵上在售的預包裝食品,包裝袋上大多標上了營養(yang) 標簽,但也有部分進口食品未按要求標注營養(yang) 標簽。根據通則,進口食品的營養(yang) 標簽應使用中文。但在位於(yu) 長寧區的一家進口食品店內(nei) ,不少食品外包裝上隻用外文標注營養(yang) 成分表,沒有用中文標注營養(yang) 成分表。
“營養(yang) 參考尺”居民多看不懂,食品營養(yang) 知識存三大誤區
在專(zhuan) 家眼裏,食品營養(yang) 標簽好比一把“營養(yang) 參考尺”,[開曼注冊(ce) 公司]不僅(jin) 強製生產(chan) 企業(ye) 明確標注營養(yang) 信息,難以作假,也讓消費者能更好地了解食品中主要營養(yang) 成分的含量,以便因人而異選購產(chan) 品。目前多數預包裝食品雖然已經明示營養(yang) 成分,但不少消費者表示根本不看或者看不懂。據專(zhuan) 家介紹,目前人們(men) 在食品消費中還存在三大誤區。
誤區一:反式脂肪酸標注為(wei) 零的食品就是健康食品。
對不少關(guan) 心飲食健康的消費者來說,反式脂肪酸幾乎可以說是“罪大惡極”。研究表明,大量攝入反式脂肪酸會(hui) 增加對健康有害的膽固醇,增加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風險,而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於(yu) 氫化油脂之中。通則要求,食品原料中如果有以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以氫化油為(wei) 主要原料的產(chan) 品,都應標示出反式脂肪酸含量。
家住閔行區的退休老人吳亞(ya) 紅自從(cong) 看過一起講述反式脂肪酸對人體(ti) 危害的電視節目後,在選購麵包、餅幹等食品時就多留了一個(ge) 心眼,優(you) 先選擇標注“零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記者調查發現,市麵上有不少迎合消費者這一心理的產(chan) 品。比如一些薯片、餅幹、蛋糕在營養(yang) 成分表的反式脂肪酸一欄上都標上了“0克”,有的包裝上甚至還有醒目的“零反式脂肪酸”等字樣。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食品學院營養(yang) 與(yu) 食品安全係副教授範誌紅介紹,反式脂肪酸固然不利於(yu) 人體(ti) 健康,但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也未必就是健康食品。“即便沒有了反式脂肪酸,過多的脂肪、糖、鹽以及一些添加劑都不利於(yu) 健康,很多消費者因為(wei) 貪戀口感而選擇這些低營養(yang) 價(jia) 值的食品,這樣的食品消費習(xi) 慣是不健康的。”
誤區二:“無蔗糖”食品含糖量必然低。
宣稱不加糖的黑芝麻糊、不加糖蔬菜營養(yang) 麥片、不加糖沙琪瑪、不添加蔗糖的注心蛋糕……市麵上主打“無糖”、“低糖”的食品數量不少。翻閱營養(yang) 標簽,除了“1+4”內(nei) 容外,不少食品上並沒有標注具體(ti) 的含糖量。
記者了解到,盡管通則並沒有強製要求標示食品中的糖分,但即使宣稱“不含蔗糖”的食品也未必真正低糖。範誌紅介紹,市麵上部分宣稱食品“不含蔗糖”,但如果研究其配料表就能發現,這些產(chan) 品中有的添加了麥芽糖漿或者麥芽糊精,有的產(chan) 品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這個(ge) 時候盡管食品中沒有蔗糖,實際糖分的含量可能比含蔗糖的食品還要高。
誤區三:光看營養(yang) 成分標簽上的數字不看單位。
“光是看營養(yang) 成分表裏的數字就已經很複雜了,還要看單位?”不少消費者如此表示。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盡管法規對營養(yang) 成分標簽有詳細的規定,但有的廠家為(wei) 了不讓營養(yang) 成分的數值“難看”,還會(hui) 使用較小的數據單位以獲得較大數值。消費者如果不細心,就會(hui) 被這樣的“障眼法”欺騙。
“吃個(ge) 東(dong) 西就得懂這麽(me) 多”
專(zhuan) 家指出,盡管通則已經明確要求食品包裝上清楚標注各種原料含量,尤其是不利於(yu) 健康的成分的含量,提醒消費者食用這種食品可能對身體(ti) 造成危害,保證其在知情的情況下做出理性的選擇。但消費者也同樣需要主動看、主動學習(xi) 營養(yang) 成分表,補上“不懂”的課,決(jue) 不能抱著“吃個(ge) 東(dong) 西還要懂這麽(me) 多”的消極心態去選擇食品。
上海市商業(ye) 流通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表示,消費者想要不被廠家的標注和誇大其詞的廣告“忽悠”,花心思、花時間學習(xi) “吃的知識”很有必要。監管部門也應加強食品知識的宣傳(chuan) ,培養(yang) 消費者對學習(xi) “吃的知識”的興(xing) 趣,引導消費者健康飲食。
範誌紅表示,[注冊(ce) 馬紹爾公司]消費者決(jue) 不能因為(wei) 一款食品標注反式脂肪酸為(wei) 零或是宣稱不含蔗糖就大量攝入。選擇食品時不能隻靠口感來選擇,而要仔細研讀食品外包裝上的信息,綜合考慮鹽、糖、脂肪、添加劑等多方麵的指標,同時結合品牌、價(jia) 格等因素進行選購。“對於(yu) 任何不利於(yu) 健康的食品,無論其口感如何,都應自覺少買(mai) 少吃。”
此外,專(zhuan) 家還指出,消費者還可以通過營養(yang) 標簽的數值,針對自身身體(ti) 所需購買(mai) 食品、強化營養(yang) ,減少健康隱患。尤其對於(yu) 還處在發育期的少年兒(er) 童來說,應該食用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高血壓患者應盡量選擇鈉含量低的食品,糖尿病患者要限製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品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