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出口異動與新外貿戰略

     激增的出口數據

  《21世紀》:通常,東(dong) 亞(ya) 地區出口增長或下降的幅度相似,[注冊(ce) 開曼公司]但近幾個(ge) 月中國大陸的出口年增速達10%,遠超東(dong) 亞(ya) 其它地區。而對於(yu) 保稅區的出口更是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從(cong) 去年8月份50%的增速,到今年三月份接近300%。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這種現象?

  隆國強:這主要是一部分特殊監管區利用毗鄰香港的便利,進行的貿易金融行為(wei) 。近來,三大經濟體(ti) 美、歐、日都實行了不同程度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過剩。由於(yu) 國際和國內(nei) 資金價(jia) 格即利息存在利差,為(wei) 了追逐利差,以及人民幣可能升值的匯差,流動性進入新興(xing) 市場分享利差的動機很強,所以,就有一部分企業(ye) 利用特殊監管區的便利,轉移資金。這屬於(yu) 一種異常貿易,但並不足以解釋中國和東(dong) 亞(ya) 其它經濟體(ti) 的貿易差異。

  我們(men) 知道,韓國、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市場是中國大陸,而對大陸的出口又有相當高的比例是加工貿易上遊的零部件,通過加工組裝後銷售到發達市場。我們(men) 也看到這幾個(ge) 月,大陸對於(yu) 不同市場之間的出口有很大的差距,對美國前兩(liang) 個(ge) 月是12%,對日本,由於(yu) 日元貶值,是-10%左右,對歐洲基本上是零增長。所以,在發達市場總體(ti) 低迷的情況下,加工貿易出口的增長率就很低,因此東(dong) 亞(ya) 幾個(ge) 上遊經濟體(ti) 的出口增長也就比較低。而中國大陸除了加工貿易外,一般貿易的增長速度是比較快的,包括對東(dong) 盟、印度、俄羅斯及其它新興(xing) 市場的出口。這裏既有貿易方式的差別,也有貿易主體(ti) 、市場結構的差別,還有貿易結構的差別。

  我們(men) 的一般貿易出口到新興(xing) 市場,主要是兩(liang) 大類:一是比加工貿易檔次更低的消費品,二是投資品。現在全球經濟增長格局是發達市場相對低迷,新興(xing) 市場相對較好,老百姓收入提高得快,加上一部分新興(xing) 經濟體(ti) 在加速推進城鎮化、工業(ye) 化,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對中國製造的物美價(jia) 廉的資本品的需求是比較旺盛的。所以,中國大陸前兩(liang) 個(ge) 月出口增長速度高於(yu) 韓國、台灣省。因此,即使把特殊監管區的貿易金融因素剔除掉,也不影響中國大陸比那幾個(ge) 經濟體(ti) 出口增長更快的基本判斷。

  《21世紀》:近期中國內(nei) 地出口至香港與(yu) 香港從(cong) 中國內(nei) 地進口的差異有所擴大,這種差距從(cong) 2012年每月平均的72億(yi) 美金上升至最近四個(ge) 月平均118億(yi) 美金。這是什麽(me) 原因造成的?海關(guan) 總署的官員表示正在調查“與(yu) 香港間貿易增長的異常情況”,如果有必要將采取監管措施。您如何看待其中的問題和風險?

  黃海洲:首先看經濟增速。[開曼公司注冊(ce) ]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回落到7.7%,低於(yu) 市場預期,我們(men) 認為(wei) 有三方麵的原因。一是消費下行,包括三公消費和集團消費在中央強勢反腐的震懾下大幅放緩,這個(ge) 因素大家談論得比較多,但我認為(wei) 沒必要過分誇大。二是政府換屆的影響,今年是換屆年,部委領導在兩(liang) 會(hui) 上才確定,一些省級領導兩(liang) 會(hui) 之後也隨之調整,這實際上影響了一些項目和計劃的開工進度或實施。三是2012年四季度末信貸增速放緩,去年年中海外市場還在認為(wei) 中國有硬著陸風險,9月份以後信貸增長較快,打消了硬著陸的擔心。但到年底,信貸有收縮的勢態,尤其是長期貸款收縮,進而影響了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長。

  至於(yu) 近期出口的增加,兩(liang) 方麵原因值得關(guan) 注:貿易方麵,海外經濟有所複蘇,外需增強;金融方麵,人民幣還存在升值預期,國內(nei) 也有一些可以投資的機會(hui) ,包括理財產(chan) 品、固定收益投資等方麵,收益率相對較高,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也有一些融資需求。所以對於(yu) 一些固定收益的投資者而言,假如國內(nei) 的投資收益能夠到8%-10%,人民幣還有3%左右的升值空間,他們(men) 就能在海外借美元或港幣,獲得一個(ge) 低風險高利率回報。如果資金在香港與(yu) 內(nei) 地能夠打通的話,這部分投資者可能獲得相對可觀的套利空間。這對短期有一定的影響,中長期影響如何,現在下判斷還為(wei) 時過早。因為(wei) 國內(nei) 現在對一些投資產(chan) 品進行了清理整頓,往後若繼續這樣的遊戲,可能難度也比較大。另外,近期海外也有其他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hui) 。

  隆國強:在資本賬戶沒有開放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是有管理的浮動,浮動的幅度不是太大,聰明的企業(ye) 就會(hui) 利用境內(nei) 外利率的差異和體(ti) 製來賺錢。它們(men) 通過合法的貿易方式,如高報出口,到境外“一日遊”,到香港再低價(jia) 運進來,這樣就有了價(jia) 差,出口進匯,進口再延遲付匯,無風險地享受兩(liang) 地的利差,實現資金的成功轉移。在這個(ge) 過程中,貿易行為(wei) 是真的,貿易流也是真的,他把商品賣到香港,到海關(guan) 報關(guan) ,但這個(ge) 商品並沒有在香港消費掉,如黃金,通過香港進口,內(nei) 地再加工成金首飾出口,一進一出,這個(ge) 循環鏈看起來是一個(ge) 假貿易,但每一單貿易又都是真實的。問題隻在於(yu) 他的動機不是為(wei) 了做貿易,而是為(wei) 了讓錢流進來。貿易肯定隻是資金流入境內(nei) 的渠道之一,由於(yu) 可以納入海關(guan) 的統計,兩(liang) 邊數據一對,就可以看出某類產(chan) 品增長的異常;但一定還會(hui) 有其它的渠道,“冰山一角”或許就是這個(ge) 含義(yi) 。

  扶持勞動密集型VS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

  《21世紀》:一些地方產(chan) 業(ye) 向東(dong) 南亞(ya) 等低勞動力成本國家轉移的事實正在出現,未來中國的貿易大國地位將麵臨(lin) 哪些挑戰?

  黃海洲:這是一個(ge) 中長期的問題,有些產(chan) 業(ye) 向東(dong) 南亞(ya) 轉移是很自然的,不僅(jin) 僅(jin) 是勞動力成本的問題,還包括環境保護及其他監管方麵的考量。各國的監管不同,從(cong) 企業(ye) 的角度出發,實際上存在一定的監管套利空間。由於(yu) 勞動力成本上行或監管方麵的套利,有一些產(chan) 業(ye) 自然移出,這些是難免的,我們(men) 不必太過擔心。

  盡管未來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我們(men) 國家的低端勞動力成本仍會(hui) 上行,但一般勞動力的供給相對比較充裕和穩定。

  中國作為(wei) 貿易大國,有以下幾個(ge) 方麵的優(you) 勢。首先,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ti) ,以及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這個(ge) 地位是東(dong) 南亞(ya) 其它國家不能替代的。其次,相對於(yu) 東(dong) 南亞(ya) 國家而言,中國是統一的市場、監管和貨幣,人民幣將來有可能成為(wei) 重要的儲(chu) 備貨幣,而且基礎設施也相對比較發達。再次,中國在很多方麵是全世界最大的進口國,包括一些原材料領域,我們(men) 可以使內(nei) 貿、外貿實現有效聯動。因為(wei) 進口是出讓了自己的部分市場,從(cong) 貿易戰略上來講,可以出讓這部分市場來換取海外一部分出口市場,這是東(dong) 南亞(ya) 國家不具備的優(you) 勢。最後,中國的產(chan) 業(ye) 鏈是最長的,東(dong) 南亞(ya) 沒有一個(ge) 國家的產(chan) 業(ye) 鏈能有中國這麽(me) 長。

  相比中國,東(dong) 南亞(ya) 地區不是統一的市場,經濟相對比較分割,每個(ge) 國家都有自己的監管,也都有自己的貨幣。而且,這些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與(yu) 中國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些都增加了他們(men) 之間整合的成本。

  如果我們(men) 能把以上這些優(you) 勢發揮好,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中國的貿易大國地位是難以撼動的。

  《21世紀》:新外貿戰略規劃年內(nei) 或將出台,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或仍將成為(wei) 扶持重點。如何看待這一規劃與(yu) 中國產(chan) 業(ye) 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之間的關(guan) 係?近年來廣東(dong) 省在積極推進“騰籠換鳥”、“雙轉移”戰略,這與(yu) 扶持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是否存在衝(chong) 突?

  隆國強:過去,我們(men) 的出口是以勞動密集型為(wei) 主,同時也是低附加價(jia) 值的,隨著經濟增長、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們(men) 的工資提高也很快,這樣就麵臨(lin) 一個(ge) 問題,勞動力成本上漲,低附加價(jia) 值的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的國際競爭(zheng) 力被削弱。其它一些國家如越南、柬埔寨,工資明顯低於(yu) 我們(men) ,就更有競爭(zheng) 力了。其次,以前的一些產(chan) 業(ye) 活動,對環境有汙染,能耗很高。為(wei) 適應變化的形勢,廣東(dong) 省好幾年前就提出了“雙轉移”戰略,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出口部門一方麵為(wei) 我們(men) 創匯,解決(jue) 了外匯短缺的矛盾,另一方麵解決(jue) 了數千萬(wan) 勞動力的就業(ye) 問題。現在好多人說要轉向內(nei) 需,擴大內(nei) 需,不再搞出口了,我認為(wei) 把這二者對立起來是不對的,正因為(wei) 有幾千萬(wan) 人參與(yu) 出口,他們(men) 才有了收入和內(nei) 需的消費需求。所以,出口和擴大內(nei) 需是高度統一的。珠三角提出雙轉型,是要以技術含量更高、附加價(jia) 值更高、環境更友好的、能耗更低的產(chan) 業(ye) 來取代落後的產(chan) 業(ye) ,並不是說出口部門搞高科技就不搞勞動密集型了。這是一個(ge) 漸進的過程,提升附加價(jia) 值的關(guan) 鍵在於(yu) 提高勞動生產(chan) 率,隻有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速度高於(yu) 工資上漲速度,你的產(chan) 業(ye) 才有競爭(zheng) 力。

  提高勞動生產(chan) 率,最開始靠管理,產(chan) 業(ye) 優(you) 化組合,但最終要靠的是機械化、自動化,以機器替代人,這是其它發達國家和後起國家都走過的路。在這個(ge) 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處理好節奏,節奏太快,工人被機器替代了,卻沒有創造出其他足夠的就業(ye) 機會(hui) ,會(hui) 產(chan) 生嚴(yan) 重的失業(ye) 壓力。基於(yu) 中國這種人口、勞動力結構,就業(ye) 永遠是政府高度關(guan) 注的問題。未來製造業(ye) 要升級,要解決(jue) 就業(ye) ,最大的蓄水池可能是在服務業(ye) 。所以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不能忽略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也包括出口型的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的發展。

  黃海洲:廣東(dong) 省作為(wei) 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多年來為(wei) 改革開放實驗做出了重要貢獻。從(cong) 發展戰略來講,中國經濟需要不斷升級,技術創新要往前走,消費要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廣東(dong) 省提出了“騰籠換鳥”、“雙轉移”的戰略方向,再一次走在中國經濟升級和技術創新的前列。其他一些省份也在做,比如浙江的很多產(chan) 業(ye) 已由沿海轉移到了內(nei) 陸。

  作為(wei) 經濟發展先行者的東(dong) 南沿海地區,隨著勞動成本和地價(jia) 的上行,可以把發展成熟的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轉移到我國中西部地區。另外,東(dong) 南沿海地區並不都是同步發展的,比如廣東(dong) 最發達的地區是珠三角,但珠三角隻占廣東(dong) 的20%-30%,像粵北、粵西等很多地區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有些“騰籠換鳥”、“雙轉移”其實是省內(nei) 跨區轉移,即轉到本省土地價(jia) 格更低、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方。若這些地方的基礎設施配套能夠做起來,廣東(dong) 也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從(cong) 統籌的角度出發,應該把中國這個(ge) 大國看成是一個(ge) 梯度模型。[開曼注冊(ce) 公司]中國之大,從(cong) 東(dong) 到西,從(cong) 南到北,差異很大。有些地區發展得較早,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也較高,可能更多關(guan) 注產(chan) 業(ye) 升級,如東(dong) 南沿海地區。另一些地區則相對落後,產(chan) 業(ye) 升級並不是其關(guan) 注的主要問題,反而可能更需要低端產(chan) 業(ye) 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如中西部地區。中國目前還有很多低端勞動力,城鎮化過程中也會(hui) 新增一些低端勞動力。長期而言,要解決(jue) 就業(ye) ,在符合經濟發展原理的前提下,繼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無可厚非。

  隨著經濟的發展,實際上中國正在逐步形成一個(ge) 梯度發展模式,從(cong) 東(dong) 部到西部,甚至包括從(cong) 國內(nei) 到國外,由勞動力成本較高的地區延伸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地區,這從(cong) 發展戰略來講是一個(ge) 合理戰略。

  東(dong) 南地區先行發展起來之後要實現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原有的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需要往中西部地區,包括本省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轉移。實現原有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升級轉型之間的過渡,實際上就是一個(ge) 梯度模型,我不認為(wei) 其中有什麽(me) 矛盾。如果把中國隻看成香港地區或者新加坡,那樣矛盾才會(hui) 很明顯。關(guan) 鍵是要領會(hui) 這個(ge) 梯度模型的梯度有多大,以及怎樣相對平穩地實現過渡。

  中美自由貿易區的構想

  《21世紀》:中美戰略對話即將召開,雙邊貿易失衡年年都成為(wei) 爭(zheng) 議的焦點,您曾提出推進中美自由貿易區的思路,這與(yu) 美國正在推進的跨太平洋(601099,股吧)夥(huo) 伴關(guan) 係協議(TPP)有何區別?

  隆國強:中美戰略對話的議題特別多,中美貿易失衡總是逃不掉的一個(ge) 話題,因為(wei) 其引發了匯率問題、市場開放問題,每次都要談,今年也不例外。

  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議(下簡稱TPP)最早是由幾個(ge) 小經濟體(ti) 提出的,TPP對美國而言,在日本加入以後,整個(ge) 市場規模大大擴大,但日本的經濟相對低迷,日本市場表麵上看起來關(guan) 稅水平很低,它們(men) 保護自己國家市場不是靠邊境措施,而是靠邊境後的措施。打個(ge) 比方,大門是開著的,進去後會(hui) 有很多小門卻是不開的。

  中美自貿區是一個(ge) 雙邊的自由貿易區,首先,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是一個(ge) 非常富有經濟含義(yi) 的市場;其次,這個(ge) 市場在快速擴張,世界上沒有幾個(ge) 市場有7%這麽(me) 快的增長速度,再加上人民幣升值,以美元計算的增長速度可能達到10%以上。所以,無論從(cong) 體(ti) 量還是增長速度來看,對美國企業(ye) 而言,中國市場的經濟含義(yi) 遠大於(yu) TPP給他們(men) 帶來的市場機會(hui) 。而且,中美兩(liang) 國有相似的地方,其市場保護措施主要是邊境措施,如果談成了自貿區,對彼此進入對方市場都會(hui) 有實質性的幫助。所以,無論對中國還是美國來說,中美自貿區都是極富意義(yi) 的。

  但對於(yu) 大國來說,建立自貿區的時候,除了考慮經濟貿易意義(yi) 以外,都會(hui) 有一些戰略上的考慮。為(wei) 什麽(me) 美國要去選擇TPP?在日本加入之前,8個(ge) 小經濟體(ti) ,對它來講在經濟上沒有什麽(me) 含義(yi) ,其實隻是要先把亞(ya) 太這個(ge) 框架搭起來,通過TPP談判,建立一個(ge) 新的體(ti) 製規則,來引領未來的全球貿易規則走向。

  當然TPP和中美自貿區並不矛盾,一個(ge) 國家可以有多個(ge) 選擇,中美之間彼此看重真實的市場機會(hui) 。中美自貿區是一個(ge) 比較新的倡議,美國國內(nei) 也開始有人在研究,這確實需要一些深入的定量分析。中美之間的戰略、經濟利益有很多互利的地方,雙方的利益交織越多,合作的動力才越強。從(cong) 戰略上考慮,兩(liang) 國加強經濟貿易合作,不僅(jin) 對這兩(liang) 個(ge) 國家有好處,對整個(ge) 世界都有好處。如果把所謂的製衡、爭(zheng) 霸放在優(you) 先考慮的話,不符合全球化的曆史潮流,也會(hui) 對全球造成很多消極的影響。正是基於(yu) 這種想法,我主張中美兩(liang) 國應該認真地研究建立中美自貿區的可行性。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